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西省表观健康猪群携带猪链球菌的情况,为有效防控猪链球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景德镇市、崇仁县为采样点,采集表观健康猪群鼻咽拭子和扁桃体进行猪链球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共采集表观健康猪群鼻咽拭子和扁桃体样本301份,检出2株猪链球菌2型,其毒力基因mrp、sly、ef均为阴性。结论本次调查中江西省表观健康猪携带猪链球菌的带菌率为0.66%。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分布,以降低婴幼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2012年婴幼儿腹泻病例357份粪便标本,按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程序用EC肉汤增菌过夜,增菌后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可疑菌用API 20E生化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相应的毒力基因。结果 35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37份携带毒力基因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36%,携带毒力基因的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侵入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检出率分别为8.4%、0.56%、1.12%、0.28%,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未检出。结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主要由EaggEC引起,其次为EIEC,进一步证实对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CR检测技术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疑似病例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流脑疑似病例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种属及各群的特异性DNA片段。结果11例流脑疑似病人的脑脊液标本中检出7份NmCrgA基因阳性,其中1份含有NmA群Orf-2基因片段,1份含有NraB群siaD(B)基因片段,5份含有NmC群siaD(C)基因片段;血清标本中检出3份NmCrgA基因阳性,3份均含有NmC群siaD(C)基因片段。结论PCR技术可应用于临床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种属及各群的特异性检测,以快速诊断流脑疑似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西省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的携带状况和基因型特征,为巴尔通体感染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在南城县、广信区、横峰县、广丰区、铜鼓县5个鼠传疾病监测项目点,采集130只鼠形动物的肝、脾组织标本进行巴尔通体分离培养,挑取形态疑似巴尔通体的菌落纯培养后提取核酸,PCR检测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基因gltA,阳性菌株鉴定为巴尔通体。对巴尔通体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聚类树。结果 从130只鼠形动物的组织样本中分离巴尔通体14株,携带率为10.77%。黄毛鼠携带率最高(2/6),其次为黑线姬鼠(8/72)、褐家鼠(3/27)、臭鼬鼱(1/12)。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14株巴尔通体分为5个不同的分支,分为5种基因型,聚类结果显示在分离地区和宿主类型上没有聚集性。结论 江西省鼠形动物中存在巴尔通体携带,携带的宿主类型多,菌株基因组多样性大,存在与人类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型,存在人类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的快速诊断及分群方法.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对本实验室保存的70株已鉴定Nm进行核酸鉴定及基因分群,同时检测23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疑似病例脑脊液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DNA片段.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法和血清凝集法作对照,比较其特异性.结果 68株Nm的多重PCR检测结果与血清分群结果一致,2株血清未能分群的Nm经多重PCR检测为C群;23例流脑疑似病例脑脊液标本经多重PCR检测有5例为C群,1例为A群,1例为B群,阳性检出率为30.43%.传统的病原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出4例为C群,阳性检出率为17.39%.结论 多重PCR技术对脑膜炎奈瑟菌检测的特异性优于传统的细菌培养法以及血清凝集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应用于环境水样本中霍乱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实用性,寻求简便、可靠的环境水中霍乱检测方法。方法环境水样置36.5℃经6 h增菌培养后,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同时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培养后的菌落用血清玻片凝集方法作为鉴别霍乱弧菌的金标准,且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47份水样中胶体金试验阳性19份,分离培养法培养出16株霍乱弧菌,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P>0.05),表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传统分离培养法检测外环境水中霍乱的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外环境水中霍乱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99.59%,假阳性率为0.41%,假阴性率为0.00%,与传统分离培养法的结果一致率为99.60%。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外环境水中霍乱的敏感度好(100.00%),特异性高(99.59%),与传统分离培养法的结果一致性较高,对外环境水中霍乱检测具有可靠性、简便性、实用性,适宜在基层作为辅助检测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江西省2011-201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特征,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结合省内监测资料,对江西省2011-2017年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布病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7年江西省共报告布病239例,年均发病率为0.08/10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集中在南昌市地区(48例/4起)。地市分布由2011年的1个地级市至2016年全覆盖,涉及县(区)数由2011年的1个增长至2017年的68个,扩增趋势明显(χ趋势2=94.31,P < 0.001)。男女性别比为3.12:1(181:58)。年龄集中在40~65岁年龄组。职业分布以农牧民为主,占59.83%(143/239)。5~9月为发病高峰(5~6月大高峰和9月小高峰)。2012-2017年共采集血清样本7 160份,阳性率1.33%(95/7 160)。2013-2017年从193例病例血液中分离出布病菌株62株,羊Ⅰ 4株,羊Ⅲ 54株,猪Ⅰ 4株。  结论  江西省人间布病疫情呈上升势态,流行范围在不断扩大。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扩充监测内容可能为今后的布病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A群流脑抗原免疫动物,摸索一种较好的获得流脑血清抗体的方法.方法 用A群流脑疫苗和灭活A群流脑细菌两种抗原,经三种途径免疫动物(耳缘静脉、腹腔和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最后1次抗原刺激结束后1周,心脏采血连续6周,分离血清,检测抗体产生情况.结果 两种抗原免疫动物均在腹腔注射免疫过程中产生了本实验室可测得的血清抗体.结论 实验动物对腹腔注射有较强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对2005-2008年江西省流脑暴发、常规监测中分离的79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测序(MLST)分析,描述江西省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菌型分布和变迁,从分子水平了解其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江西省钩端螺旋体(钩体)患者及动物宿主中分离的钩体菌株型别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利用核酸内切酶Not Ⅰ对提取的钩体菌株染色体DNA进行酶切,通过PFGE将DNA片段分离.获得的PFGE图像采用分析软件BioNumerics 4.0进行处理并建立数字化数据库,以相似度>75%为标准,将获各钩体PFGE图谱与中国15群15型钩体参考标准株进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江西省不同地区(的139株钩体可分为46个PFGE型,优势型为LepNot Ⅰ.0071、LepNotⅠ.0072和LepNotⅠ.0043型,分别占所有钩体菌株的28.06%、15.11%和7.19%.139株钩体分离株中,84.89%(118/139)菌株的PFGE图谱与6群6型中国钩体参考标准株基本相符,其中32.37%(45/139)钩体菌株属于黄疸出血群赖型,15.83%(22/139)和15.11%(21/139)钩体菌株分别属于澳洲群澳洲型和爪哇群爪哇型.结论 PFGE是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钩体分型方法 .黄疸出血群赖型是江西省人群及动物中优势血清型,澳洲群澳洲型和爪哇群爪哇型位于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