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极高,并且CMV感染后多呈潜伏性感染,同时感染CMV的重症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当CMV再激活,即CMV活动性感染,此时可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病情转归,导致多种不良预后的发生。究其机制为,CMV可通过影响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和2型细胞(Th1/Th2)的功能,即通过调控Th1/Th2产生的细胞因子的数量及比例,来改变机体免疫状态,使CMV难以清除及易于再激活。因此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对CMV的再激活、复制和散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就重症患者CMV活动性感染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MD患者关节液中TNFα的水平与关节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在关节造影或关节冲洗时,抽取51名TMD患者56侧关节的关节液,依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单纯关节囊炎/滑膜炎、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关节液归为轻症组,将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盘穿孔及骨关节炎的关节液归为重症组,15名正常志愿者15侧关节的关节液为对照组;采用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ABC-ELISA)检测所得关节液标本中的TNFα水平。结果关节液中TNFα水平,重症组(543.97±421.77pg/mg pro.)及轻症组(466.17±471.15pg/mg pr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11±53.16pg/mg pro.),轻症组与重症组之间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存在重症组高于轻症组的趋势。结论关节内过度分泌的TNFα可能参与了TMD的自身免疫反应及关节组织的破坏过程;轻症组患者虽X线表现无器质性破坏,但其关节盘、关节软骨可能已有了潜在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同源性。方法收集该院ICU2012年1—12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下呼吸道和静脉导管尖端分离的CRAB,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及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50株CRAB分离自患者血液26株、下呼吸道20株、静脉导管4株;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分离自患者血液(26株)、呼吸道(6株)和静脉导管尖端(4株)的36株CRAB进行PFGE,结果表明主要为7个PFGE型(A~G),其中A克隆5株,B克隆2株,C克隆3株,D克隆4株,E克隆3株,F克隆8株,G克隆3株;其余8株菌为散发。该ICU分为Ⅰ、Ⅱ区,其中A、B、F克隆在两个病区间均存在。3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CRAB为同一克隆,其中2例血液、下呼吸道、静脉导管尖端为同一克隆,另1例血液和下呼吸道为同一克隆。对其中6例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CRAB进行PFGE分型,3例同属D克隆。对12例血流感染患者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4例患者培养阳性,且为CRAB,分别与各自血液分离株为同一克隆。结论 ICU存在CRAB血流感染流行,患者间交叉传播是医院流行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并选择最优内参照基因。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ARDS患者及2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5个miRNA候选内参照基因miR-16-5p、miR-93-5p、miR-101-3p、miR-191-5p和U6,并用ge Norm法、Norm Finder法、bestkeeper法和相对△Ct法4种算法分析内参照基因稳定性,通过对4种算法稳定值进行排序并计算几何均数的方法分析综合稳定值。结果比较5个候选内参照基因在ARDS患者和体检健康者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种算法综合分析显示,miR-16-5p以最小的稳定值1.32成为综合稳定性最高的内参照基因,其次是miR-101-3p、U6、miR-93-5p和miR-191-5p。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确定ARDS患者血清miRNA最优的内参照基因为miR-16-5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2月收集的82例PTE患者为受试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凝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肺动脉收缩压、右室内径、右房内径变化情况,记录其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率(P-LCR)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血小板参数变化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差异。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动脉收缩压、右室内径、右房内径等治疗指标及PDW、P-LCR等血小板参数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PLT水平则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抗凝治疗依从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PTE的抗凝治疗中,能有效提升患者抗凝依从性、改善抗凝疗效,对其预后提升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单用或与己烯雌酚合用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 4.5月龄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组、人参皂甙组和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联用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体内双荧光标记法,胫骨上段硬组织包埋切片,全自动图像分析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软件处理,观察药物对骨形态计量参数的影响.结果去卵巢10 w后骨量丢失和破骨细胞活性、骨形成率及骨转换率增加,子宫重量减轻,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合用能使骨量增加,骨形成增多,骨吸收和骨转换率下降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子宫重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下降.结论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骨转换率增高,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己烯雌酚(10μg@kg-1@d-1)能抑制骨吸收,也抑制骨形成.与100 mg/kg人参皂甙合用,能增加骨量,增加骨形成,并减轻己烯雌酚导致的子宫重量增加和内膜增厚的危险性,能完全预防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分布,以降低婴幼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2012年婴幼儿腹泻病例357份粪便标本,按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程序用EC肉汤增菌过夜,增菌后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可疑菌用API 20E生化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相应的毒力基因。结果 35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37份携带毒力基因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36%,携带毒力基因的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侵入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检出率分别为8.4%、0.56%、1.12%、0.28%,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未检出。结论婴幼儿腹泻病例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主要由EaggEC引起,其次为EIEC,进一步证实对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治疗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对比及其机理。方法参与治疗实验的患者均须建立临时的血管通路,本实验全部为股静脉置管。①CBP组28例患者,采用连续性的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方法。置换液选择碳酸盐溶液,以前/后稀释的方式输入,透析液采用碳酸氢盐溶液,流量为1200ml/h。每日治疗时间10h,置换液的量必须大于32L。②IHD组28例,采用中空的纤维聚砜膜透析仪,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溶液,每周透析3次以上,平均4h。结果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组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治疗前后的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有明显的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组治疗之后的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血浆浓度均比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的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血浆浓度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都对急性肾损伤有治疗效应,但是CBP的疗效明显优于IHD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单用或与己烯雌酚合用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  4.5月龄 SD雌性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组、人参皂甙组和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联用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 ,体内双荧光标记法 ,胫骨上段硬组织包埋切片 ,全自动图像分析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软件处理 ,观察药物对骨形态计量参数的影响。结果 去卵巢 1 0 w后骨量丢失和破骨细胞活性、骨形成率及骨转换率增加 ,子宫重量减轻 ,子宫内膜厚度变薄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或 P<0 .0 5)。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合用能使骨量增加 ,骨形成增多 ,骨吸收和骨转换率下降并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或 P<0 .0 5) ,子宫重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下降。结论 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 ,骨转换率增高 ,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 ;己烯雌酚 (1 0μg· kg- 1· d- 1 )能抑制骨吸收 ,也抑制骨形成。与 1 0 0 mg/ kg人参皂甙合用 ,能增加骨量 ,增加骨形成 ,并减轻己烯雌酚导致的子宫重量增加和内膜增厚的危险性 ,能完全预防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