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针刺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取穴及局部三线取穴针刺法治疗,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变化,以及面神经的运动传导潜伏期、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针刺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得气率治疗组为90.0%,针刺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得气率明显优于针刺组。治疗后2组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2组面神经传导波幅均扩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颇为有效,较传统针刺法有恢复快、疗效确切的特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医学图像分割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图像分割是制约医学图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关键性问题。医学图像分割则是图像分割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本文讨论了医学图像分割的目的和意义,简述了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的进展,对近年来医学图像分割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肛肠手术技术与麻醉方式日趋成熟完善,但术中麻醉仍存在镇痛不全、术后不良反应影响术后快速恢复等问题亟待改善。针刺作为一种安全的非药物辅助麻醉的手段正广泛运用于肛肠手术中,该文搜集整理近5年针刺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在肛肠手术运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及其效果。针刺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展现了改善疼痛、缓解手术应激反应、减轻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势,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的临床综合评价规范,未来的进一步广泛使用与推广仍需确立临床应用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证实肌动蛋白存在于大鼠肝细胞核基质中。方法:应用SDS-PAGE法分析大鼠肝细胞核基质的组分,以肌动蛋白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m Blot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核基质蛋白SDS-PAGE图谱中可见相当于肌动蛋白的43KD条带,Westem Blot分析证实核基质中存在肌动 蛋白条带。结论:肌动蛋白是大鼠肝细胞核基质的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变后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机制源于血管系统损害引起低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等一系列病理过程。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脑血管病及相关疾病中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许多研究都显示了针灸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涉及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神经递质通路等方面的调节作用。因此,现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角度探讨针刺的治疗作用,以期为进一步揭示针灸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潜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黄苏打片对危重症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38例危重症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大黄苏打片。入院当日及治疗72 h后检测TNF-α、IL-6、CRP、乳酸,观察患儿症状的变化,与30例对照组惠儿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情况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组血清TNF-α、IL-6、CRP及乳酸下降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黄苏打片可以保护胃粘膜,减少炎症损伤,配合常规治疗可以提高危重症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儿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苦瓜蛋白的药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璟  温博贵  王云 《中草药》2004,35(9):1068-1070
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从中提取的蛋白质成分包括:蛋白酶抑制剂、核糖核酸酶、核糖体失活蛋白等,具有比较广泛的药理学作用。MAP30等可以通过使核糖体失活,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长,抑制HIV病毒的复制,达到治疗艾滋病的目的。笔者着重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抗艾滋病作用进行了综述,认为苦瓜蛋白成分的开发和应用给恶性肿瘤和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基因转录调节水平上研究幽门螺杆菌生物活性物质调控胃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机制。方法:人胃上皮癌细胞株SGC-7901采用常规方法培养,幽门螺杆菌菌株NCTC11637采用马血清琼脂培养基培养,收获后用超声粉碎法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基因转录采用报告基因方法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提取物使SRE反式激活的基因转录增加(P〈0.01),而对CRE反式激活的基因转录没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生物活性物质通过顺式转录调控元件SRE调控细胞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2月我科行CABG术或CABG合并瓣膜置换手术442例临床资料,围术期使用IABP 54例,根据IABP置入时间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术前置入或停机时置入组共54例,B组为术后出现低心排或恶性心律失常等时置入组2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术后死亡率、住院时间、IABP辅助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其他辅助装置使用比例、室颤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死亡病例、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ABP辅助时间,EF改善率和正性肌力药物维持时间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CABG的危重患者,IABP是安全且行之有效的辅助循环手段之一,患者有IABP应用指征时,应果断尽早应用。护士应掌握使用IABP的基本知识与临床技术,从而确保IABP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患者血浆正五聚素-3(pentraxin-3,PTX-3)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对HFR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纳入105例2012年10月—2014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HFRS患者,依据HFRS临床分型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4组。采集患者急性期静脉血标本96份,恢复期65份,同时采集27名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标本作为对照,分离血浆,应用ELISA法检测PTX-3水平。分析PTX-3水平在不同分型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表达变化,以及与对照组的差异,评估其在重症HFRS早期预警中的价值;分析急性期PTX-3与常规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急性期PTX-3水平对HFRS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105例患者中,轻型17例、中型27例、重型26例、危重型35例。各型患者及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各型患者急性期血浆PTX-3水平均显著高于同型恢复期和对照组(P均0.05),危重型患者急性期PTX-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分型(P均0.05)。患者急性期PTX-3水平与WBC、AST、APTT呈正相关,与PLT、ALB、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负相关(|r_s| 0.500,P 0.05)。ROC曲线分析急性期PTX-3水平对HFRS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AUC为0.753(95%CI:0.593~0.914,P=0.003)。结论 PTX-3可作为重症HFRS的早期预警指标,其有助于评估HFRS疾病严重程度及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