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8年与2007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比较两年间流行特征的异同,为2008年后半年麻疹的控制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疫情监测系统数据》中麻疹的个案资料,抽取广州市2007年3-9月的2809例麻疹病例,及2008年1-5月的1003例病例,对其免疫史情况、发病年龄构成、户籍性质分布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年间麻疹病例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上半年,相比2007年8月龄-14岁麻疹免疫目标人群发病所占比例下降(P〈0.05),未到初免年龄(8月龄)病例中6-8月龄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两年中免疫空白病例仍然是发病的重点人群;流动人口仍然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结论麻疹免疫目标人群的麻疹控制较2007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非目标人群(8月龄-14岁以外人群)、免疫空白人群及流动人口是麻疹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了解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儿童少年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法,对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腮腺炎发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发生腮腺炎21 0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5.61/10万,其中200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病率最低,分别为312.64/10万和146.93/10万;2008-2011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男生流行性腮腺炎的年平均发病率(284.12/10万)比女生(144.83/10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195.044,P=0.000),5岁组为发病高峰(731.93/10万),之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15~19岁组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该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5-8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48.10%;7月达到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14.69%.结论 广州市儿童少年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小学生为腮腺炎监测和防控重点人群,应提高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加强集体单位儿童的疫情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准确掌握广州市全人群乙型肝炎(乙肝)最新流行状况,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大规模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广州市不同性别、地区及不同户籍性质麻疹病例的某些流行特征,为麻疹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麻疹疫情监测系统数据及广州市制订的<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补充调查表>资料,抽取广州市2007年1~11月12个区(县级市)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地区、不同户籍性质麻疹病例的年龄构成、并发症、免疫史、接触史等各项指标.[结果] 不同性别病例之间发病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男性多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早于女性(P<0.05);流动人口病例发病的平均年龄早于非流动病例(P<0.05),其8月龄~14岁的病例所占比例高于非流动病例(P<0.05).而有免疫史的比例及完成全程免疫的比例比非流动人口明显偏低(P<0.05),完成全程免疫病例所占比例二者均较低(8.67%);农区与城区病例比较可见,农区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城区(P<0.05),其8月龄~14岁儿童病例所占比例远大于城区(P<0.05),而城区病例有接触史的比例高于农区(P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居民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于2003年以户籍为广州市的本校临床医学专业2002年级学生为调查员,对其家庭所在地居委会及周边户外活动18岁或以上人群进行户外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以及生活方式、膳食方面等14个因素。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 048人,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69.6%(729/1 048),其中男性为71.6%,女性为66.9%;患1种、2种、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分别为41.8%、16.4%和11.4%。慢性病患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高血压(占13.5%)、腰椎病(占13.4%)、颈椎病(占1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为2.067~18.524)、吃腌制咸鱼(OR为2.397)、吃鱼(OR为1.781)、吃青菜(OR为2.404)和运动(OR为0.599)与慢性病患病相关。结论高血压、腰椎病、颈椎病等是广州市受调查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加强体育锻炼、提倡合理膳食是主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2002-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广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麻疹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2-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2-2005年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数5014例,报告年发病率分别为2.16/10万、3.58/10万、29.10/10万、22.33/10万;期间发生16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数前5位的区按先后排序为白云区、番禺区、海珠区、花都区、天河区,以上5区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数的81.41%;3~7月为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数的74.09%;14岁以下为高发年龄,占总病例数的69.37%;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占总病例数77.26%;有明确免疫史病例仅占总病例数12.98%。结论广州麻疹发病有回升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应采取加强学校验证入学、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强化疫点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乳链菌肽抗性基因的筛选、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分离、鉴定乳链菌肽抗性(NSR)基因。方法 从20份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及未经任何处理的若干新鲜牛奶的混合样品中.在含有添加剂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含有NSR基因的乳酸乳球菌,用乳酸乳球菌特异性16S rRNA的PCR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用一段保守序列进行NSR基因筛选,并扩增其全序列,分析其基因特征。结果 两种牛奶样品中均可以分离到乳酸乳球菌,并在从新鲜牛奶中分离到的乳酸乳球菌中筛选出30株乳链菌肽抗性菌株,其中3株扩增出NSR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其大小为1000bp左右,进一步酶切鉴定及测序确定其确为NSR基因,定位于质粒上。结论 从来源于鲜牛奶的抗乳酸乳球菌菌株中扩增出完整NSR基因,定位于质粒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野生动物市场果蝠携带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CoY)情况。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在广州及广州野生动物市场收集来自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分属两个亚目9个种的蝙蝠共905只,有犬蝠(Cynopterus sphinx)、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mti)、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小黄蝠(Scotophilus kuhlii)、大耳双色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和小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收集的蝙蝠分别取得咽拭813份、血清524份、肺组织853份及直肠粪便853份标本共计3043份,用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法)、SARS-CoV RNA检测试剂盒、荧光PCR及基因芯片检测并通过RT-PCR和细胞分离培养检测SARS-CoV和SARS-like-CoV。结果收集的9个种905只蝙蝠共3043份标本未检测、分离出SARS-CoV和SARS-like-CoV。结论调查的广州及周边地区的9种蝙蝠均未检测到SARS-CoV和SARS-like-CoV。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近年来广州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情况,分析其对麻疹疫情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 采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广州市部分区、县级市抽取的8个年龄组人群麻疹IgG 抗体水平,使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χ
2 检验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年龄组及历年间抗体水平的差异、人群麻
疹抗体水平与麻疹疫情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9年检测731人,麻疹抗体阳性688人,抗体阳性率为
94.12%,具有有效保护性抗体水平的人数为575人,抗体有效保护率为78.66%;2010年检测710人,麻
疹抗体阳性662人,抗体阳性率为93.24%,具有有效保护性抗体水平的人数为504人,抗体有效保护率
为70.99%;两年间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有效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经单因素lo
gistic回归分析对比各个年龄组两两间抗体阳性率及有效保护率差异,小于1岁组及15岁以上成人组抗体
水平及抗体有效保护率较低,均低于80%,按年龄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近年广州市麻疹疫情特点
也是以小月龄儿童及成人病例为主,最高达到全年病例的40%及60%以上,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相符。结
论 抗体水平低的人群是麻疹发病的危险人群,低年龄组及成人麻疹抗体水平较低麻疹高发,是广州市麻
疹防控的重点人群。
关键词:麻疹;抗体;疫情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6 0557 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广州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易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年8-11月抽取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1~59岁户籍人口4989人,现场采集血样并分发自制问卷调查乙肝疫苗接种史等,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结果广州市人群乙肝病毒易感率为14.09%(95%CI:11.84%~16.34%)。7~16岁人群易感率显著高于17~59岁人群。城区易感率高于郊区,学生高于农民,且易感率高低与密切接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高度相关,与性别无关。结论对易感人群补种、加强或重新接种乙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