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兔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后不同时程视网膜内谷氨酸(glutamate,Glu)含量变化及视网膜色素上皮(v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增殖状况及其2者之间的关系.方法42只有色家兔,按时间随机分为6组8h,1、4、7、14及28d.任选1眼制备RD模型,另1眼为对照眼.各组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及流式细胞仪(FCM)分别对视网膜内Glu浓度及RPE细胞DNA进行定量检测,并寻找2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RD后8h,视网膜内Glu含量明显升高(4.68±1.22)μmol·g-1,与对照眼(1.87±0.81)μmol·g-1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随着脱离时间的推移,至14d,视网膜内Glu含量明显回降(3.78±0.88)μmol·g-1,与对照眼(1.57±0.66)μmol·g-1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PE细胞的增殖指数(PI)在RD后8h明显增加(18.41%±0.22%),与对照眼(16.62%±0.6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28d组实验眼(16.70%±0.88%)与对照眼(15.41%±2.44%)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视网膜内Glu含量变化与RPE细胞的PI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6,P<0.01).结论视网膜脱离后RPE细胞发生增殖与视网膜内Glu浓度异常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基因对角膜细胞的转染情况,探讨用hEGF基因对角膜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hEGF全基因序列,将该基因序列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高效穿梭质粒,用脂质体包裹注入家兔角膜前房。从RNA、D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测定了角膜组织中hEGFmRNA和D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了hEGF在兔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基因转染24h后在全层角膜细胞内可见hEGF mRNA、DNA和蛋白质表达,第5d达到高峰,细胞转染率高达98%以上,随后逐渐降低,可持续表达20d以上。结论 用pcDNA3.1真核表达高效穿梭质粒作为载体,携带hEGF基因在脂质体包裹下经前房注射转染角膜,可达到极高的转染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促角膜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GF是促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呈单链多肽结构,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促细胞生长发育及组织损伤修复等作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EGF重组蛋白已广泛用于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本就EGF促进组织损伤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BMP)-2、4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BMP-2、4mRNA和蛋白质在20例正常脑组织和40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BMP-2和BMP-4在正常脑组织和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即BMP-2、4 mRNA和蛋白质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且其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BMP-2、4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用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角膜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穿梭质粒,用脂质体包裹制成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缓释型滴眼剂,滴眼治疗家兔角膜碱烧伤。结果:将hEGF-pcDNA3.1重组体进行限制性酶切及PCR扩增可见目的片段;基因治疗组在模型治疗后第7 d,角膜荧光着色变浅,溃疡面变小;第18~21 d溃疡面消失;在基因治疗后第1至28 d,从角膜组织中均可检测出hEGF mRNA,基因治疗组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第7d达高峰,为224.286 ng/g角膜湿重,持续可表达3周以上;基因治疗眼角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在角膜细胞内见hEGF蛋白质表达,第7 d达高峰,细胞转染率高达95%以上,并可持续表达3周以上。结论:用pcDNA.3.1真核表达穿梭质粒作为载体,携带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用脂质体包裹后制成缓释型滴眼液,以滴眼的方式给药转染角膜,可达到极高的转染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人表皮生长因子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慢病毒(LV)载体.方法:酶切并收集pcDNA 3.1-hEGF载体中的hEGF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进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内,将所得重组体LV-GFP-hEGF与辅助载体pA8.2和pVSVG共同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收集上清液,按按10-1~10-7倍比稀释后培养,检测病毒滴度;裂解细胞,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PCR扩增、HindⅢ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均证实LV-GFP-hEGF构建成功.将LV-GFP-hEGF转染293T细胞,紫外光下检测可见绿色荧光;LV滴度达5×108TU/mL,转染效率>75%,Western Blot证实转染细胞町表达hEGF.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GFP报告基因的hEGF慢病毒载体,包装后的慢病毒可在293T细胞内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人表皮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重组体进行限制性酶切及PCR可见目的片段。结果:pCDDA3.1—hEGF真核表达载体已成功构建。结论:已成功构建hEGF真核表达裁体,为进一步研究hEGF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许多疾病伴有组织或血浆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升高及环核式苷酸代射紊乱,特别是常见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尤其明显。本文收集62例健康老龄为对照组,收集新入院的各疾病组血浆393例,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共轭双烯(DC),环一磷腺苷(cAMP),环一磷鸟苷(cGMP)水平,探讨氧自由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及环核苷酸代射失调与发病机制的关系,二者是否相关,文献尚未见报道,笔者拟对比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将经过常规药物治疗2周,病变无明显好转的角膜感染和角膜化学烧伤共30眼,采用在原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α2-巨球蛋白滴眼液治疗。联合用药后2周,26眼的角膜炎症病变明显减轻,3-4周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总有效率为87%,结果表明α2-巨球蛋白滴眼液可以抑制感染发展和促进创面愈合,对炎性角膜病变的控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