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肿瘤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In both the 7th edition of the UICC staging system for gastric cancer and the 14th edition of the JGCA system, the definition of T4a is “Tumor perforates serosa (visceral peritoneum) without invasion of adjacent structur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difference between T4aN0M0 patients with serosa-penetrating and without serosa-penetrating of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A total of 221 patients with T4aN0M0 gastric carcinoma who underwent D2 resection at our Cancer Center between January 1990 and December 2008 were collected. The cohort included 42 patients with serosa-penetrating and 179 patients without serosa-penetrating.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85.5 months. 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 Kaplan-Meier plots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for the patients serosa-penetrating and the patients without serosa-penetrating were 31% and 62% respectively (p<0.05). The relapse rates of these two groups after D2 radical surgery were 16.2% and 59.5%, respectively (p<0.05). The 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and distant organ/lymph node metastatic rates were 44.8% and 55.2% versus 76.0% and 24.0%,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concept that serosa-penetrating in T4aN0M0 gastric carcinoma may be important in the acquisition of an aggressive phenotype, suggesting that serosa-penetrating, is an independent factor for poor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重建方式与胰瘘发生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映波  关远祥  詹友庆 《广东医学》2003,24(11):1204-120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不同重建方式后胰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残胰的重建方式分别按胰空肠套入式端端吻合22例,胰胃吻合13例,分析两种不同吻合方法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35例术后共发生胰瘘3例,其中胰肠套入式吻合2例,胰胃吻合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的重建采用胰胃吻合有操作的简便性,但不能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胰胃吻合的真正价值有待更大量的随机性前瞻性研究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中部癌的早期诊断、淋巴结转移特点和清扫范围、胃切除术式与胃中部癌疗效上的关系.方法 分析了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前后10年的历史对比,用生命表法统计生存率.结果 胃切除122例,切除率77.6%,其中根治性切除99例(63.1%),姑息性切除23例(14.6%),其余行转流、造瘘或者单纯手术探查等共35例(22.3%).无1例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率3.14%.总体淋巴结转移率:第Ⅰ站淋巴结转移率(N1)40.9%,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N2)36.0%,第Ⅲ站淋巴结转移率(N3)20.3%.所有病例1年生存率52.81%,3年生存率40.18%,5年生存率32.3%.本组胃中部癌Ⅰ、Ⅱ、Ⅲ、Ⅳ期五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6.7%、29.2%、7.4%.前10年Ⅰ、Ⅱ、Ⅲ、Ⅳ期胃中部癌的比例分别为1.6%(1/64)、12.5%(8/64)、28.1%(18/64)、58.3%(37/64);后10年分别为6.5%(6/93)、20.4%(19/93)、39.8%(37/93)、33.3%(31/93).总的5年生存率前10年为23.3%,后10年为43.5%.结论 早期诊断是提高胃中部癌疗效的关键;胃切除术式并没有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p>0.05),必须结合胃中部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来选择胃切除术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4.
腹腔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作用新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12篇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OR值作为结局变量.结果:入选的12篇文献,共有患者1249例.合计OR=0.53,95%置信区间(0.42~0.67),说明了腹腔化疗优势明显.亚组分析表明,对于来自亚洲、进行腹腔温热化疗或含活性碳粒的腹腔内化疗的患者,效果尤为突出.敏感性分析与失效安全数计算证实本结论较为可靠.但仅有试验4个质量较高,使得研究结论的证据力度有所降低.结论: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行腹腔化疗可能对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模式和疗效。方法回顾874例女性胃癌与同期l737例男性胃癌的特点。结果女性胃癌发病率占同期胃癌的33.47%。与同期男性胃癌相比,其发病年龄较早;病理类型中低分化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等分化较差的类型占总数的5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病例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45%、31.83%、29.74%,根治性切除术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期男性胃癌病例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04%、38.19%、31.39%,男性及女性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8224〉0.05)。结论女性胃癌发病年龄较轻,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脏器侵犯,但与男性胃癌在总体生存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24例诊疗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RPLS的临床特点,完善相应的诊疗对策,提高疗效.方法 收集24例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资料,在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RPLS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58.3%(14/24),腹胀41.7%(10/24).B超和CT检查均能检出肿瘤,24例患者均接受剖腹探查手术治疗.其中首次手术肿瘤完整切除者有16例,3年生存率为87.5%(14/16),5年生存率为62.5%(10/16);部分切除肿瘤者有6例,3年生存率33.3%(2/6),5年生存率16.7%(1/6);有2例患者仅行术中单纯活检,分别于术后5个月以及13个月死亡.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PRPLS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重要手段;应重视首次手术治疗,争取完整切除肿瘤;无法完整切除者亦应争取姑息切除.对复发病例仍以早发现和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估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术后辅助化疗的安全及耐受性。方法 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代胃重建术,术后12~21 d,按XELOX方案辅助化疗: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2000mg/m2/d口服,第1~14天, 每21天重复,共6疗程。结果 40例患者均无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及化疗相关死亡。28例患者顺利完成术后辅助化疗6疗程。中断化疗的12例,其中8例化疗1~3疗程后,因发生严重返流性食管炎无法进食,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无明显改善而中断化疗,停止化疗后严重返流性食管炎逐渐减轻好转;4例因出现3~4度血小板毒性,经化疗药物减量及辅助处理无效中断化疗,停止化疗后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术安全可行,术后按XELOX方案辅助化疗, 70.0%患者可耐受化疗毒副反应而顺利完成辅助化疗,但仍有30.0%患者因严重毒副反应被迫中断化疗,中断化疗主要原因是严重返流性食管炎和血小板毒性。  相似文献   
8.
58例多原发性胃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多原发性胃癌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多原发性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64~2004年58例多原发性胃癌的临床资料。将性别、年龄、家族史、手术切除率、病理类型、周围脏器侵犯、术后病理分期(pTNM)等临床病理参数与同期单发性胃癌对比;以1984年为界,比较多原发性胃癌在同期胃癌中的构成比;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多原发性胃癌和同期单发性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1984年为界,前后20年多原发性胃癌占同期胃癌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3.66%:1.73%,P〈0.05);根治性切除、姑息切除、短路术、单纯探查或活检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70、303、108、101天;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494天,单纯手术者218天;Ⅰ、Ⅱ、Ⅲ、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04、698、264、139天,上述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回归结果:手术方式、pTNM分期、综合治疗是影响多原发性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多原发性胃癌和胃单发癌的临床特点无显著性差异。努力提高多原发性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及手术的切除率或根治性切除率,并辅以必要的辅助治疗,将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映波  邵建永 《癌症》1997,16(2):132-13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本院近30年来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8例原发性淋巴瘤临床资料,其生存率由寿命表法计算获得,结果:本组术前GI和胃镜诊断率分别为31.5%和44.4%,手术切除率为88.9%,比本院同期胃癌手术切除率高,其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7%、51.1%和30.7%,结论:掌握本病GI的特点及胃镜取材深度,可望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率;治疗上应争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c-erbB-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志伟  万德森  张昌卿  陈功  潘志忠  陈映波  林素暇 《癌症》2000,19(11):1023-1026
目的:探讨c-erbB-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7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erbB-2基因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erbB-2基因主要为胞浆内及细胞膜表达,癌组织阳性率52%,c-erbB-2基因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及组织学类型无关。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