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颅脑外伤导致的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十分常见,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精神障碍者可达70%~90.2%[1,2],给病患重返社会带来严重挑战。对于该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统计了近两年来使用奥氮平(Olanzapine)治疗因脑外伤导致的急性期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发生于上矢状窦旁蛛网膜颗粒,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2%~33%,是脑膜瘤中最常见的一种[1].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由于与上矢状窦壁关系密切,且常由双侧颈外动脉及皮质血管供血,因此术中容易出血,全切困难.本文探讨术前DSA检查及栓塞对其手术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瘤周水肿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新治  张建军  司赟  赵沃华  赵洪洋 《浙江医学》2006,28(5):343-344,348
目的探讨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2例脑膜瘤术前瘤周水肿程度与术中肿瘤分离难易程度、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恶性及低度恶性脑膜瘤瘤周中、重度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脑膜瘤(P<0.01);脑膜瘤周围水肿越严重,术中脑膜瘤的分离难度越大(P<0.01),同时复发率也较高(P<0.05).结论脑膜瘤周围水肿程度与手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时应用价值。方法比较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脑膨出时行床边超声检查组与CT检查组.对比分析两组发现颅内再出血阳性率、开颅手术时间及6月后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超声检查组与CT检查组在发现颅内再出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x2=0.183,P〉0.05);超声检查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CT检查组(x^2=4.861,P〈O.05);超声检查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CT检查组(x^2=6.593,P〈O.05)。结论术中超声检查可及时判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为清除颅内血肿实施导向,能避免遗漏血肿、缩短手术时间,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致残率与致死率均居高不下,如何在急性期改善出血后的脑缺血状态.保护脑细胞功能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笔者自2005年7月至今采用早期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重型脑出血共3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于其急性期凝血功能变化与临床相关的研究却少见报道。作者对12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临床指标作一相关性分析,为脑出血患者的早期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关颅时使用头皮夹钳去除头皮夹对切口出血量、止血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用头皮夹钳移除头皮夹法和血管钳撤除头皮夹法进行关颅,测定止血时间、出血量、切口甲级愈合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等指标。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分组因素的影响。以多因素方差回归模型分析头皮夹数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止血时间(P=0.000)、修正止血时间(P=0.000)、出血量(P=0.000)、修正出血量(P=0.000)、术后24小时皮下引流管引流量(P=0.002)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平均减少止血时间37.22%,平均减少关颅时头皮出血量43.83%,减少术后24小时引流管引流量22.10%。试验组较对照组修正止血时间减少32.18%,修正出血量减少45.33%。头皮夹数量对止血时间(P=0.000)、修正止血时间(P=0.016)、出血量(P=0.000)、术后24小时引流量(P=0.000)、切口感染评分(P=0.007)有显著影响,头皮夹数量对上述指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应常规使用头皮夹钳撤除头皮夹。  相似文献   
8.
DSA、术前栓塞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DSA在明确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血供情况、引流静脉代偿及矢状窦阻塞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的病历资料,比较术前未进行DSA检查组、DSA检查组和DSA加栓塞组之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全切肿瘤程度情况。结果DSA检查组和DSA加栓塞组较未进行DSA检查组手术全切率高(P< 0.05);DSA加栓塞组较未栓塞组术中失血少(P< 0.05);各组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别(P> 0.05)。结论术前行DSA检查可以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的血供、引流静脉代偿及矢状窦阻塞情况,能指导术前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并为手术全切脑膜瘤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65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小骨窗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微创组,27例),计算两组间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创组血肿再发、重残及死亡发生率(14.8%、22.2%、7.4%)均明显低于小骨窗组(39.5%、31.6%、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恢复率(70.4%)则明显高于小骨窗组(44.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简捷、创伤小,可有效减少二次血肿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是目前神经外科的重点和难点。术前与术后颅内压持续性增高,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是患者死亡与致残的主要病理基础。笔者自2005年7月以来采用超低位去大骨瓣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