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65-86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探究便秘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收集便秘处方596首,涉及220味中药,累计用药4 512频次。对处方标准化后,对药物频次、药性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探索便秘处方的组方规律。结果: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便秘治疗用药常以清热药、补虚药、泻下药及理气药为主。得到常用二项配伍药物25组,三项配伍药物14组,并结合专业知识,发现6类证型下不同的核心药物。结论:便秘处方规律的挖掘,得出的用药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层次挖掘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全面搜集整理三届18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63首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山药、生地黄、黄芪、知母等。处方药物多为寒性、甘味,归经多属肺经、肾经、肝经、脾经、胃经。高频药物组合(药对)包括知母-天花粉;黄芪-山药;天花粉-生地黄等。新处方包括茯苓+熟地黄+玄参+丹参;生地黄+桃仁+红花+鬼箭羽+僵蚕等。结论: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用药多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品为主,遵循滋阴清热、益气生津的治疗法则,活血化瘀多贯穿于糖尿病治疗始终,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治疗银屑病方剂的组方用药配伍规律,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收录治疗银屑病方剂,采用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方剂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327首治疗银屑病方剂,涉及中药240味,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药为生地黄(204次);聚类数目为9类时较好,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赤芍、甘草、牡丹皮、当归、土茯苓、丹参、白鲜皮、紫草、白花蛇舌草等;关联分析显示,当归配伍川芎、生地黄配伍水牛角、桃仁配伍红花为已知常用药对。结论:治疗银屑病处方多以清热、凉血、解毒、滋阴、活血化瘀法为主,而生地黄→板蓝根、生地黄→白茅根以及藤类药、虫类药的使用值得进行进一步讨论,进而为中医方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258-26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中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主成分因子及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1 398首处方涉及中药373味,归19大类,其中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位居前3位。2味3味药组分多是健脾清热利湿、益气养血活血的用药组合。二项三项关联体现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治法。复杂网络核心处方主要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四妙丸组成。系统聚类得到15组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出22个公因子。以牛膝为因变量的决策树体现独活、羌活、薏苡仁、杜仲和黄柏在配伍中的重要地位。结论: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炎标本兼顾,本虚重在健脾补肾养肝、益气血和营卫,标实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化痰利湿诸法消除风寒湿热痰瘀之邪。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现代文献中治疗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证有效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了1988年—2019年涉及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证治疗的有效方剂,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对用药频次及药物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 Clementine软件对高频药物中的药对和药组进行关联规则数据挖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①常用治法:以疏风+清热+凉血为组合的治法频次最高,是风热伤络证的最常用治法。②高频药物:用药频次超过所有处方25%的药物依次为:金银花、连翘、甘草、紫草、防风、牡丹皮、荆芥、生地黄、牛蒡子、赤芍、茜草、蝉蜕、薄荷、丹参、竹叶。③高频药物分类:14味高频药物中(除外甘草),清热药占30.8%,解表药占17.78%,活血化瘀药占2.2%,止血药占3.0%;④核心药对:在频次最高的前10组药对中,清热药对为:薄荷→牛蒡子,竹叶→金银花,竹叶→连翘,金银花→连翘;凉血药对为: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紫草,生地黄→牡丹皮;清热祛风药对为:薄荷→荆芥,牛蒡子→荆芥;凉血止血药对为:茜草→紫草。⑤核心药组:生地黄、牡丹皮、防风;紫草、牡丹皮、连翘、防风;金银花、牡丹皮、生地黄、防风;连翘、牛蒡子、荆芥等。结论现代文献中治疗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证的有效方剂,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凉血为主,核心药味为清热药、解表药、活血药、止血药,药物关联以风药和血分药的配伍为主,涉及的病理因素以风、热、血热、瘀血为主,可兼有毒、湿、虚等因素。基于关联规则的用药规律研究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登革热的用药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并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登革热的用药特点。【结果】 依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得到文献32篇,纳入处方58首,涉及中药101味,总的药物使用频次为580次。高频药物(使用频次 ≥ 10次)有20味,频次居前的药物为甘草、黄芩、石膏、连翘、金银花、牡丹皮、赤芍、淡竹叶、青蒿、水牛角等。101味中药根据药效可归为16类,使用频率居于前5位的药物类别分别为清热药、补益药、解表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对20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后共得到常用药物组合7个,核心药对有牡丹皮-水牛角、石膏-知母、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生地黄等;对20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后共得到中药聚类组合5个。【结论】 中药治疗登革热原则总以清解疫毒、凉血化瘀为主,兼以扶正解表。选方以“银翘散”辛凉透邪,以“白虎汤”清泻气分热,以“犀角地黄汤”清解血分热毒,以“半夏藿香汤”化湿和胃,化浊避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探究哮喘临床效方用药规律。经过纳入标准,收集哮喘效方176首,涉及162味中药,累计用药1666频次。处方标准化后,采用Aprior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探讨哮喘临床效方的组方规律。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哮喘临床用药常以补益药、清热药、化痰药及平喘药为主。得到常用二项配伍药物16组,三项配伍药物12组,四项配伍12组,结合专业知识,发现4类证型下不同的核心药物。哮喘临床效方规律的挖掘,得出的用药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1989-2019年中医药治疗ITP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方剂及药物信息,构建方药数据库,分别统计药物使用及性味归经分布情况,对高频药物进行二项、三项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2篇,筛选得到方剂439首,涉及药物224味,药物类别17种,包括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等;药物性味既有甘温,也有苦寒,以归肝经、肾经者居多;用药频次≥50的药物共32味,包括生地黄、当归、仙鹤草、黄芪、牡丹皮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15条,三项关联12条,包括生地黄-牡丹皮、黄芪-党参、牡丹皮-赤芍-生地黄等;聚类分析聚为6类效果最好。结论中医药治疗ITP组方重在健脾益气摄血、清热凉血止血,久病当重视补益肝脾肾,或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21,(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高频药对治疗COPD的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构建方药数据库,规范中药命名后,通过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及主成分因子分析数据,运用TCMSP检索高频药对化合物及治疗靶点,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出COPD的靶点相映射并取交集,STRING11.0数据库构建可视化PPI网络,对关键靶点用R语言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439例,涉及药物332味,归18类,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排名前五。用药频次≥50次共39味,二项关联20条,三项关联22条,聚类分析组合12个,因子分析公因子15个。高频药对半夏-陈皮治疗COPD核心靶点10个,重要通路20条。结论中药治疗COPD多以痰、热、虚、瘀为主要病机。急性发作期常由外邪诱发,易化热夹瘀,治疗多以清热化痰祛瘀为法,并透散表邪;稳定期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尤为重视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敦煌医方辨治疾病用药配伍规律,为敦煌医方的传承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整理《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石窟秘方与针灸图》《敦煌中医药全书》收载的方剂,建立敦煌方药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集成的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敦煌医方治疗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结果整理敦煌医方300首,涉及中药297味,用药总频次1661次。高频药物有甘草、肉桂、生姜、人参、白芍等。数据挖掘得到药物组合31组,关联规则9条,演化出3味药核心组合Ⅰ和Ⅱ共28对,进一步聚类得到新处方28首。结论敦煌医方临证重视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补血益气。挖掘得到核心药物是治疗天行病小阴旦汤的主要组成药物,其配伍规律及新处方可为敦煌医方的传承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近5年来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内服方剂,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TCMISS)对筛选出的101个方剂中的154味中药进行分析,确定治疗颈性眩晕的药物使用频次,分析核心用药特点、配伍规律以及高频用药剂量,挖掘出了14个核心药物组合和7个新方组合。其组方用药规律阐明了治疗颈性眩晕以平肝潜阳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气活血药、滋补肝肾药为主,治则为滋补肝肾、活血化瘀通窍、化痰祛湿、平肝潜阳通络、益气活血养血。旨在总结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高频单味中药、高频药物组合和疗效显著的高频用药剂量,探讨目前治疗颈性眩晕组方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探讨糖尿病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中收集近10余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并以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依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进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糖尿病新处方;根据结果绘制出用药关联规则网络图、新方的核心组合药物网络图。上述操作基于TCMISS V1.1完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10个处方进行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手段,适合中医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和总结。以补益气阴为主并灵活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同时根据不同证型考究药物的配伍组合对提高糖尿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广泛收集整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在构建处方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和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茯苓、地黄、山药、丹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黄芪","黄芪、地黄","茯苓、黄芪"等;置信度大于0.85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药","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等。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多用益气养阴、补脾益肾、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之品,配伍精巧合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挖掘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外用处方用药组方规律。[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Ⅴ2.5)软件,分析自1980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已发表文献中有效的中药外用处方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145个有效处方,包含188味中草药,使用频次总和为1582次,其中红花出现频次最高。频次在30次以上的两味药组合有14组;频次在15次以上的三味药有56组,四味药有8组。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演化得出三味药的核心组合16个,四味药的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个。[结论]临床中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外用药物以祛风湿类药物为主,兼配以活血化瘀类、补虚类、清热类、解表类、理气类、温里类等药物,共凑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现代中医文献,挖掘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筛选近20年中医药治疗成人cITP的临床研究型文献,提取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法对处方中药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95篇,涉及处方98首中药165味,其中中药性味归经以甘寒、入肝经居首,高频药物为黄芪、生地黄、当归、仙鹤草、牡丹皮等26味。关联规则得出药对13个,分别为“黄芪-鸡血藤”“黄芪-党参”“当归-党参”等组合。聚类分析确立基本方4组,即左归饮类方、二至丸类方、当归补血汤类方和犀角地黄汤类方。结论:研究表明cITP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和血柔肝”,核心药物为黄芪、生地黄和当归,药对配伍遵循“治气、治火、治血”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用药与组方规律。方法 以“痒”和“瘙痒”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收集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版本)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获得单味药物应用频次、药对组合频次、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结果 治疗皮肤瘙痒内服外用方共192首符合要求,涉及264味中药,药物用药最高频次达1563次。高频药物以生地黄、赤芍、甘草、金银花、连翘为主。核心的药物组合有荆芥-茜草-黄连;荆芥-甘草-蝉蜕;荆芥-防风-黄连等;药对组合有金银花-连翘;生地黄-赤芍;连翘-甘草等;基于熵层次聚类获得新处方有17个。结论 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瘙痒以清热解毒,疏肝健脾的止痒药物为主、以活血祛湿,祛风止痒的药物为辅治疗皮肤瘙痒,研究将为中医临床治疗皮肤瘙痒用药提供方案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沈丕安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对沈丕安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门诊处方进行数据清理后,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平台软件并进行分析,包括统计中药频次,经由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提取高频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等,随后考察高频及代表性中药的使用指征。结果:沈丕安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高频用药包括活血祛瘀药、补阴药和清热药等3大类,居使用频次前8位的分别是黄芩、生地黄、忍冬藤、秦皮、金雀根、牡丹皮、莪术和南沙参等,高频药物组合主要为“生地黄-忍冬藤-秦皮-黄芩”等。“生地黄-金雀根-牡丹皮”等10个核心组合和“青葙子-密蒙花-白芥子-紫菀”等6个新处方较好地反映了沈教授按“肾虚为本、瘀热为标”辨病论治干燥综合征,结合现代药理取舍药物和顾护肠胃,慎用香燥等用药规律。结论:采取数据挖掘法研究沈丕安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较以往统计学研究和传统医案整理方法所得结论更为全面,可以为传承和深入挖掘其经验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血证论》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血证论》所载方剂,将方剂及药物名称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对药物组合、药物关联度、药物核心组合进行分析,并采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197首,所用药物423味,使用频次共计2498次。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甘草(103)、当归(79)、白芍(63);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甘草、当归(50),甘草、白芍(42),白芍、当归(40);药物关联系数前3位分别为蒲黄、麦冬(0.02729976),五味子、五倍子(0.02684237),五味子、牛膝(0.02667364);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4味药物核心组合28组;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14首。结论《血证论》用药以降火、理气、和血、补泻脏腑为主,多用凉药、润药,少用热药、燥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中医药治疗ROU的处方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纳入192首处方,共237味中药,高频药物前5位为甘草、生地黄、黄连、茯苓、白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为肺、脾、胃经,药物功效以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药对组合多为甘草与黄连、生地黄、白术、茯苓、黄芩。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甘草、黄连、白术、茯苓、黄芩、生地黄、麦冬、党参、半夏、干姜为治疗ROU的核心处方。结论 ROU的中医治疗以清热燥湿、解毒凉血为主,兼以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新安医家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归纳辨证论治特色,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十四五”教材《中医内科学》不寐病的病证标准,将《临证指南医案》《吴氏医验录全集》《程门雪医案》《杏轩医案》《名医类案》《孙文垣医案》《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八部新安医籍中符合标准的纳入研究范围,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166首处方共涉及中药222味,累计用药2030频次,高频中药以安神药、补虚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当最小支持度为10.3%,最小置信度为80.0%,得到二项关联组合46项,当最小支持度为20.6%,最小置信度为90%,得到三项关联组合29项;复杂网络核心处方为茯神、远志、酸枣仁、龙骨、夜交藤、牡蛎、珍珠母、磁石;系统聚类得到石决明、天麻、钩藤、牡丹皮、夏枯草、刺蒺藜等13组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出15个公因子。结论:新安医家认为不寐与心肝脾关系密切,治疗上多以养心安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