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60例初诊AL,以及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16例患者中采集外周血分离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初诊AL患者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CR组和正常对照组,CR组sICAM-1与sVCAM-1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1,P<0.01).在初诊AL中,能够达到CR的患者其sICAM-1与sVCAM-1水平要低于未达到CR患者(P<0.05,P<0.05).在高白细胞白血病(WBC>100×109/L)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和其他非高白细胞白血病无差异(P=0.059,P=0.146).具有良好核型组和其对应组之间sICAM-1和sVCAM-1无统计学差异(P=0.262,P=0.558).sICAM-1和sVCAM-1不同水平的患者生存期无差异.结论:AL血清sICAM-1和sVCAM-1表达水平异常且影响疗效,但无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浓度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含量与胃癌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25例正常人、30例术前未作任何治疗及术后1周无感染的胃癌病人血清sVCAM-1的浓度,研究其浓度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胃癌组血清sVCAM-1比胃溃疡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术后血清sVCAM-1浓度显著下降(P<0.001)。结论:sVCAM-1有望成为胃癌的是否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25例CAP患者治疗前后情况及1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结果 CAP组患者治疗前sICAM-1和sVCAM-1分别为(2.658 4±0.259 7)ng/mL、(2.680 9±0.255 4)ng/mL,对照组sICAM-1和sVCAM-1分别为(2.472 8±0.077 6)ng/mL、(2.426 3±0.307 2)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AP组患者治疗后sICAM-1和sVCAM-1分别为(2.518 3±0.205 2)ng/mL、(2.523 0±0.279 4)ng/m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ICAM-1水平表达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02,P<0.001);sVCAM-1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036,P>0.05).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随肺炎治疗显效后下降,动态检测血清sICAM-1及sVCAM-1水平有助于判断肺炎病情的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38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16例(SAP组).另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述各组外周血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随Gensini积分的升高,sICAM-1与sVCAM-1水平有升高趋势(F分别为7.772与9.622,P均为0.000).CHD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和0.487,P均<0.01).AMI组和UAP组的sICAM-1水平((318.0±86.4)μg/L和(334.9±122.6)μg/L)高于SAP组((264.8±86.6)μg/L)和对照组((279.8±145.8)μg/L),P均<0.05.AMI组、UAP组和SAP组sVCAM-1水平((407.8±182.1)μg/L、(446.3±160.4)μg/L、(386.5±104.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7.7±23.2)μg/L),P均<0.05.结论:sICAM-1和sVCAM-1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前者升高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近年来,国外学者报道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增高.现将有关突发性耳聋与ICAM-1和VCAM-1关系作一综述,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正常中期和晚期妊娠及妊高征孕妇血清中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sVCAM - 1)的含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0例妊高征 ,32正常晚期妊娠及 30例正常中期妊娠孕妇的血清sVCAM - 1的含量。结果 正常中孕组与正常晚孕组血清sVCAM - 1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妊高征组血清可溶性VCAM - 1比正常组孕妇明显增高 ,P =0 0 0 5 ,且增高与其舒张压呈正相关 ,r =0 5 91,P <0 0 5。结论 sVCAM - 1在妊高征患者表达升高 ,并在引起母体内皮细胞的损伤导致妊高征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62例AS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MP-3、IL-6、TNF-∝、sVCAM-1及HLA-B27的水平,并分析AS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MMP-3、TNF-∝、IL-6、sVCAM-1、HLA_-B27水平AS患者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MMP-3、IL-6、sVCAM-1在AS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估AS病情的有价值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少年肥胖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sICAM-1)的关系。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MI),将158名13-15岁青少年分为对照组(80例)、超重组(44例)和肥胖组(34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空腹静脉血sICAM-1水平。结果3组数据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超重组BMI、腰围和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BMI、腰围、收缩压和舒张烁高于超重组(P〈0.05)。肥胖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ICAM-1与BMI(r=0.168,P=0.035)和腰围(r=0.179,P=0.025)存在单变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以sICAM-1为因变量,在校正年龄、性别、BMI和血压后,腰围为独立危险因素(β=0.009,95%CI0.001~0.018,P=0.025)。结论青少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密切相关。sICAM-1可作为青少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水平及其与总胆红素关系 ,探讨其病理机制。方法 :选取 17例脑梗塞伴有高血压患者 ,应用ELISA法测定发病后第 1、3、7、14天时血清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的含量 ,并与血清总胆红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塞发病后第 1、3、7、14天时间组的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分别为 16 2 5± 2 2 3ng/ml、172 5±2 2 1ng/ml、194 9± 2 11ng/ml、15 5 9± 2 0 8ng/ml,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脑梗塞发病后第 1天到第 7天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水平呈上升趋势 ,之后下降 ;血清胆红素的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应激性保护措施 ,其值的增加可能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症为病理改变的自限性疾病,以中、小血管病变为著,特别是冠状动脉。婴幼儿发病率高。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观察了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以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48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及2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sICAM-1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sICAM-1水平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哮喘发作儿童较轻、中度发作升高具显著性(P〈0.01)。结论sICAM-1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与发作,其水平的高低可能与哮喘的活动度有关,提示sICAM-1可视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化疗前后此项指标的变化,从而判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以及其与肺癌发展、临床分期、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1例肺癌患者、20例良性肺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用ELISA方法检测了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以及化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变化。结果①肺癌组与良性肺病组、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癌组和良性肺病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均升高,差异无显著性。两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Ⅱ、Ⅲ期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升高,与Ⅰ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不同病理类型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分化程度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④化疗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降低,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肺癌患者sICAM-1水平即可升高,属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且随着肺癌分期的进展而逐渐升高。检测血清sICAM-1变化可为判断肺癌的自然病程和预后提供一种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外基质间相互黏附和相互作用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前提。局部的肿瘤细胞只有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并通过内皮细胞,才能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血行转移,故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在这一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黏附分子介导了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过程。黏附分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肿瘤浸润与转移。笔者检测了肺癌、良性肺疾病和健康者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健康者、良、恶性肺疾病血清sICAM-1水平变化以及其与肺癌发展、临床分期、治疗疗效的关系。1资料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ICAM-1和sVCAM-1及CD18水平。以年龄相当而无重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sICAM-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且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组,UA组高于SA组(P均〈0.05)。结论:ICAM-1、VCAM-1、CD18及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硫辛酸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B组)60例及健康对照者(A组)60名.B组给予硫辛酸每日600 mg静滴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后测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sVCAM-1等,进行对照研究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 sVCAM-1分别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2、0.366、0.284、0.332、0.433、0.396、0.532、0.314、0.328,相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1、0.008、0.043、0.017、0.001、0.004、0.001、0.025、0.018);B组sVCAM-1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2,P=0.008);硫辛酸干预后B组sVCAM-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6,P=0.01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硫辛酸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水平与听力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为观察组,相同时间内选取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8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在首次就诊时留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胆红素和sVCAM-1的水平,采用纯音听阈测定和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对受试者进行听力检测。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t=1.377,P=0.043);sVCAM-1的浓度与胆红素表现出相反的升高趋势(t=3.962,P=0.012);并且观察组平均听阈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P=0.002),THI评分较对照组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7,P=0.005)。另外,胆红素的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重度和极重度损伤呈显著负相关,而患者听力损伤达中度及以上水平时,sVCAM-1浓度就与其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显著降低、s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哮喘患者循环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浓度,并探讨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的变化在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38例非发作期哮喘患者的循环中sVCAM-1和sE-selectin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38例患者包括重度哮喘12例,轻、中度哮喘26例.结果血清中sVCAM-1和sE-selectin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P<0.05);重症哮喘患者sVCAM-1和sE-selectin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和轻、中度哮喘患者增高非常显著.重症哮喘患者的血清sVCAM-1和sE-selectin测定值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49,P<0.05).结论哮喘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水平sVCAM-1和sE-selectin显著提高,并可能与哮喘的严重性相关,这些分子有可能成为哮喘炎症严重程度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活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米新陵  华伟  李凡  严霞 《当代医师》2014,(12):1685-1686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本院39例白癜风患者(白癜风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ET-1及sIcAM-1的水平,分析白癜风患者稳定期和进展期血清中ET-1及sIcAM-1水平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白癜风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与进展期的ET-1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组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 =2.401,P<0.05),进展期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t=2.034,P<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存在黏附异常,sICAM-1可能是病情活动的因素之一,其指标对判断病情是否活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