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 TGF- β1 和 MMP2 对大鼠胰腺坏死及再生后扮演的角色。方法 :选用 6 0只大白鼠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TGF- β1 在注射精氨酸后 1d开始增加 ,至第 7天达到最大 ,至 14 d后又恢复和正常对照组相似。MMP2 在正常组及注射后 14 d组为高表达 ,至第 7天达到最大。结论 :TGF- β1 通过影响 ECM合成和降解在胰腺坏死后再生中起重要作用。MMP2 通过作用于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在胰腺再生中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依那普利和氢氯噻嗪加用与不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两种方案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0O例轻、中度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给予ISMN缓释片(40mg/d)、依那普利(10mg/d)、氢氯噻嗪(12.5mg/d),晨顿服;B组50例,给予依那普利(10mg,每日2次),氢氯噻嗪(25mg/d),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动态血压、诊室血压、心率及生化指标。结果A组总有效率在诊室血压为91.67%,动态血压为86.12%;B组分别为80.00%和74.29%。24h昼夜平均收缩压下降A组大于B组;收缩压谷/峰比及平滑指数A组高于B组(谷/峰比:0.75,0.59;平滑指数:0.86,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酯等三药联用。可以24h平稳降低轻、中度老年ISH患者的血压,好于常规两药联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多种损伤因素引起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这些损伤因素包括:创伤、缺血、医源性损伤等,尽管各国研究者在其治疗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脊髓损伤的治疗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还没有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便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80例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2例)、常规治疗组(38例),以另外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作对照。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阿司匹林、倍他乐克、依那普利等)。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每晚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连服6周。SAP组采用与阿托伐他汀组相同的治疗方法。各组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和IL-6水平。结果:入院时两组ACS患者血清中hs—CRP和IL-6明显高于SAP组,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中hs—CRP和IL-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SAP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作为炎性反应的标记物,在ACS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检测意义,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ACS患者中的标志物浓度,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降低AC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E治疗腓肠肌痉挛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5年以来,我们对门诊72例腓肠肌痉挛患者采用维生素E治疗,效果特别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腓肠肌痉挛(除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肌痉挛,肌强直症)于夜间睡眠中发病者35例,游泳时发病者6例,寒冷刺激发病者12例,剧烈运动后发病者14例,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发病者5例;年龄8~69岁;男44例,女38例。 1.2 治疗方法 维生素E 100mg一日三次,儿童酌减,治疗一周后改用100mg,每晚一次维持量,可长期或间断服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服药后症状消失;②好转:服药后发作次数减少及发作时间缩短;③无效: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6.
盐酸克林霉素(ClindamycinHydrochloride)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法准确可靠,但操作繁琐,不适合于制药厂或医院药房对中间体的质量控制与快速分析。根据盐酸克林霉素具有旋光性的特点,我们采用了旋光法测定了盐酸克林霉素的含量.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一致,现报告如下。1 仪器与药品 Sepa-200型高速自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Th1/Th2平衡状态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与RA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的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RA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变化。结果:(1)RA病人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动期RA病人血清中IFN-γ、IL-4水平变化与缓解期RA病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缓解期与活动期RA病人比较,各临床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站论:在RA血清中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存在明显失衡,分泌模式朝Th1偏移,Th1/Th2平衡可能与RA的发病机制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AFA、抗CCP抗体RF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①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血清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厦类风湿因子(RF),比较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②比较AFA、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关节指数、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X线骨侵蚀之间的关系。③分析引起骨侵蚀的危险因素。方珐:RA组92例血清标本来自2003—10~2005-01就诊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AFA、抗CCP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RF、CRP用液相终点散射沉淀法。结果:①AFA、抗CCP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FA、抗CCP抗体、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降低,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较单独检测明显升高(P〈0.05)。③AFA、抗CCP抗体阳性组病情活动指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阳性是RA发生骨侵蚀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抗CCP抗体、AFA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存在相关性,但不完全重叠。临床上与RF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的早期诊断、预测病情的活动性厦严重程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炎性关节炎。影响世界上0.5%~1%的人群,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6%。发病高峰为30~40岁,通常将大于60岁的RA病人称为老年RA,大于60岁发病的RA,称为老年发病的RA(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  相似文献   
10.
2例患者(例1女,59岁;例2女,67岁)分别因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例1接受rhTNFR:Fc 50 m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3次后双侧上臂出现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自行停用rhTNFR:Fc后皮疹减轻;2周后再次使用rhTNF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