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4人,随机分为阿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5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21例,急性心肌梗死33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心绞痛者为1.35±0.54 g/L,心肌梗死者2.25±0.43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29±0.23 g/L(P<0.05),心肌梗死患者较心绞痛者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两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3g/L降至0.51±0.23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由1.82±0.50 g/L降至1.74±0.60 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短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即能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提示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之外还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160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40 mg/d)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20 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12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TC、LDL-C水平分别为(3.15±0.65)mmol/L、(2.38±0.35)mmol/L,低于对照组的(3.98±0.64)mmol/L、(3.11±0.3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为(2.45±1.06)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1.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9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常规量阿托伐他汀20mg/d,B、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80mg/d,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结果:用药后hs-CRP、IL-6水平B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C组又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hs-CRP及IL-6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程道金 《中原医刊》2011,(14):54-5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血清hs—CRP、IL06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及他汀治疗ACS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50例ACS、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NC)血清IL-6、hs-CRP水平;并将ACS组分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进行干预,随访3周,再次测定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及NC组(P〈0.001)。干预后,辛伐他汀组血清IL-6、hs—CRP浓度明显下降(P〈0.001)。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血浆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80例ACS患者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入院24h内开始服用;对照组40例,两组其他治疗相同·于治疗前及治疗28天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sCRP及BNP的浓度.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及BNP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sCRPN.BNP的浓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明显降低BNP及hScRP作用.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新疆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的影响。方法将89例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mg/d,45例)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试验组,40mg/d,44例),观察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两组患者4周后血清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试验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检测值(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调脂强度与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浓度的下降趋势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以及炎性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炎症指标。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11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0例,健康对照组100例,检测血浆CRP和IL-6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SAP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并且,CRP和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浆CRP和IL-6水平显著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可以作为ACS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选琦  沈剑  聂书伟 《医学综述》2012,18(17):2917-29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CSA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各31):A组为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组,C组为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组。ACS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A、B、C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治疗2周后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这对临床研究AC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脂代谢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他汀类调脂药物具有独立于调脂之外的直接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非调脂作用,可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1].2009年1月-2009年6月,我们通过研究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IL-6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炎症因子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20例,以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脂、IL-18和hs-CRP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入院后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共用药6周,测定治疗后病人血脂、IL-18和hs-CRP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IL-18和hs-CRP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90.961、22.359,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治疗后IL-18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53、7.991,P<0.01).结论 IL-18和hs-CRP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阿托伐他汀组(n=4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CRP、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40)比较。结果ACS患者CRP升高,TC、TG、LDL—C升高,治疗后两组CRP均有下降,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P降低更明显(P〈0.01),且CRP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呈明显相关性;ACS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下降,阿托代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通过降低CRP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王琴  姚震 《广州医药》2007,38(4):10-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5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7)g/L降至(0.51±0.21)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4±0.49)g/L降至(1.69±0.56)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起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顾申红  姚震 《海南医学》2007,18(2):46-4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5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0mg/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7g/L降至0.51±0.21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4±0.49g/L降至1.69±0.56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ACS患者,随机将其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40例,分别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及20 mg/d治疗,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及SAP组,比较不同组别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及PAPP-A的水平.结果 ACS组患者的血清hs-CRP与PAPP-A水平均较SAP组与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及低剂量组ACS患者血清hs-CRP、PAP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高剂量组下降比低剂量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与PAPP-A水平明显增高,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此效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急诊内科和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代他汀组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每日1次,共用药6周,测定治疗前后病人LDL-C、HDL-C、IL-18和CRP水平.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2.39、20.5,t′=5.44、4.21,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够减低LDL-C、IL-18,升高HDL-C,但是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MI患者65例,按发病前是否因心绞痛、血脂异常服用过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5周;对照组35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9.
林光柱  张静 《吉林医学》2005,26(11):1251-1251
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病变,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近来研究发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其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稳定斑块和减少炎症反应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降脂作用之一。而有关氟伐他汀对血清hs-CRP和肌钙蛋白(CtnI)的影响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tnI和hs-CRP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mg/d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1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18、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周后血清白介素-18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白介素-18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能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