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源性肝硬化伴肝癌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少奇  郭新宁  王齐欣 《重庆医学》2004,33(9):1336-1337
目的研究在隐源性肝硬化基础上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87例伴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肝炎组和原因不明组,对相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癌合并隐源性肝硬化患者的BMI、血脂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机率均显著高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结论 BMI升高、高血脂、2型糖尿病等是隐源性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女性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慢性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河北省固安县 1989~ 1993年 4 1例女性慢性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现状进行调查 ,包括临床表现 ,血清生物化学指标 ,病毒学标志检测及B型超声检查。其中 ,HCVRNA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抗 HIV ,抗 HCV和HBsAg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4 1例女性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 (40± 7)岁 ,随访时间 10~ 15年 ,HCVRNA间隔半年两次检测 ,自然阴转率为 19 5 1% (8 4 1)。 30例(73% )现在有症状 ,以乏力最为常见 (77% )。总的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 (或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异常率为 32 % (13 4 1) ,均为轻度异常 ,无中度和重度。B超轻度慢性肝炎占 83% (34 4 1) ,中度占 17%(7 4 1) ,无重度。结论 平均感染 (13± 1)年的女性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多数肝脏炎症轻微慢性感染进程中有部分感染者出现HCVRNA自发阴转。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情轻重的关系   总被引:88,自引:6,他引:8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肝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87例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1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2例肝硬化(LC)和18例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测定HBV S基因序列以明确其基因型。结果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26.1%和73.2%。在B型与C型中,ASC、CHB、LC和HCC的构成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5.09,P<0.001),C型与B型相比,C型发展致CHB和HCC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B型,分别为59.6%比43.2%,X2=10.87,P<0.001;和7.7%比1.4%,X2=7.41,P<0.001。而LC所占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基因型C型与B型相比,C型HBV感染易引起较重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4.
33.3GHz毫米波对H22小鼠肝癌细胞株和动物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Hn州、鼠肝癌细胞株体外培养和肿瘤动物的研究.探讨33.3GHz毫米波对H利、鼠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Hn鼠肝癌细胞株,分别予毫米波照射和/或化疗药物(丝裂霉素.氟脲嘧啶)共五天,记数活细胞数;(2)选取BALB/C雌性小鼠15只,随机分为5组,第一、二.五组小鼠皮下埋植Hn小鼠肝癌细胞20天后.第一组为直接照射肿瘤埋植处,照射30分钟;第二组为假照射:第五组照射小鼠肝俞.章门穴1小时.每3天1次,共5次:第三.四组小鼠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束时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同时检测睥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T细胞亚群检查。结果:(1)经毫米渡照射及化疔处理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毫米波和/或与化疗药物联台应用后可进一步系伤肿瘤细胞。(2)毫米波直接照射后CD3、CD4增高.脾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增殖反应增高。结论:毫米波和/或化疗药物联台应用对系伤肿瘤细胞起增敏作用和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建立依赖型特异性核苷酸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新分型方法。方法:对HBV全基因序列和S基因片段序列,分别建立系统进化树作基因分型;同时,利用S基因片段序列中基因型特异性核苷酸,建立一种较为简单的基因分型方法。结果:S基因区进化树与全基因进化树在基因族的分布上基本相似。在S基因区,基因型A在核苷酸(nt)451位有型特异核苷酸T;基因型B在nt321位有A,nt324位有T,nt345位有G,nt408位有G;基因型C在nt293位有A,nt294位有C,nt491位有A;基因型D在nt290位有A;基因型E在nt619位有A;基因型F在nt287位有C,nt288位有T,nt294位有G,nt337位有T;基因型G在nt290位有G,nt306位有T,nt347位有T,nt481位有G。对18例基因型B和基因型C分子进行树进行分析,所得的基因型结果与S基因型特异核苷酸方法相同。结论:我们建立的一种依赖基因型特异性核苷酸的HBV基因分型方法,经分子进化树分析证明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是目前所知最强的长效缩血管物质。近来研究发现,在肝肾综合征患者以及动物模型中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有可能导致肾脏功能的损害,但其升高的原因尚待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137例单采浆献血员HCV感染12~25年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测定和αFP检测,病毒学标志检测以及B型超声检查,其中,HCV RNA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抗-HCV和HBsAg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该组HCV感染的慢性化率为70.99%,自然阴转率为29.01%.137例感染者目前几乎均无症状,总的ALT和/或AST异常率为37.40%,6例为中度,其余均为轻度,无重度.但B型超声检查发现,轻度者占57.72%,中度占38.21%,重度占4.07%.重度者距感染发生时间分别为13、14、21、25和25年.HCV RNA阳性组的ALT、AST和γ-GT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抗-HCV阳性组的ALT/AST的异常率显著高于阴性组,抗-HCV滴度与HCV RNA水平的对数呈正相关(r=0.747,P<0.01).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感染者(78.69%比64.29%).结论:本组输血后HCV感染自然阴转率较高,慢性HCV感染表现隐匿,肝酶学检查指标大多轻到中度异常,不能充分反映疾病的严重度,B型超声检查在判断疾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12~25年后的肝硬化发生率约为4.07%.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免疫活性细胞回输前后HCV滴度及C区和E2区CTL表位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免疫活性细胞回输前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丙型肝炎病毒(HCV)滴度及C区和E2区CTL表位的变化情况。方法:定量PCR检测4例接受免疫活性细胞回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CV滴度,并利用分子克隆、基因测序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分析不同时间点不同分离株CTL表位的变化情况。结果:4例患者在接受免疫活性细胞回输前后血清ALT水平存在不同程度波动,其差值从第2例患者的58到第1例患者的198,同时HCV滴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变化倍数从第3例患者的25.37倍到第4例患者的882.35倍,其对数转换值的波动幅度在1.40-2.94之间。在免疫活性细胞回输后4例患者外周血HCV滴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一过性下降。在全部观察期内HCV C区和E2区的CTL表位编码区均未出现明确的变化。结论:机体免疫攻击状态发生改变时可引起患者体内丙型肝炎病毒滴度的变化,但不伴随目前观察的CTL表位编码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北两城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型的构成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对我国南北两城市530份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进行血清型和基因型分型,以了解HBV基因型和血清型分布的特点和差异。方法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广东省廉江市530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进行HBV DNA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HBV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结果 哈尔滨和廉江市HBV血清型以adrq为最多,分别为87.2%和73.5%,其次为adw2,分别为12.0%和25.7%,其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两市HBV基因型均以C型为主,分别为87.8%,73.2%,其次为B型,分别为12.2%和26.1%,其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在廉江市仅有1例D型,1例B、C混合型。结论我国南北两城市HBV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的构成较为单纯,均只有两个类型,其比例构成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人群HCV感染的慢性化经过和临床转归。方法  2 83例因单采血浆而感染丙型肝炎者 ,男性 137例 ,女性 14 6例。超声检查 ,ALT、AST、GGT采用速率法 ,抗 HCV采用ELISA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 χ2 检验、u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1)超声诊断为重度慢性肝炎 15例 ,占5 3% ;肝硬化 4例 ,占 1 4 % ;共计 6 7%。 (2 )重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感染年龄 <4 0岁的发生率为6 72 % ,感染年龄 >4 0岁的发生率为 6 6 6 % ,两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3)重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发生率在男性为 12 4 % ,女性为 1 3% ,男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 ,差异有显著意义。 (4) 2 83例感染者中 2 6 6例测定了抗 HCV ,阳性率 84 5 8% ,抗 HCV阳性组的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 6 6 %、1 7% ,共计 8 3%。 (5 )重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的ALT、AST、GGT均值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HCV感染极易慢性化 ,但肝硬化的发生率没有国外文献报道的那么高。未发现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的病例。HCV感染者中男性的病情重于女性。感染时的年龄对HCV感染的预后影响不大。HCV感染者较易发生脂肪肝 ,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多为活动性肝硬化。在缺乏肝活检的情况下 ,超声检查有助于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