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1 580例,监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Mp、Cp,培养并鉴定其主要病原菌,比较不同抗感染方案的疗效.结果 CAP病原体以Mp (30.0%)、肺炎链球菌(15.9%)、流感嗜血杆菌(12.9%)、Cp (10.1%)比例最高,且同时合并2种病原体感染者较为多见(10.1%);治疗中β-内酰胺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76.71%);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对CAP治愈率(66.72%)显著高于单独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56.73%,P<0.01);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与应用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65.4%)或大环内酯类药物(68.5%)对单纯Mp或Cp感染CAP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细菌合并Mp或Cp感染时,联合用药治愈率(69.7%)明显高于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患者感染Mp与Cp较多见,β-内酰胺类药物是常用治疗药物,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可提高患者治愈率,Mp与Cp联合检测对于敏感抗生素的选择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无明显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各种急性时相蛋白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58例无明显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和48例非肝硬化患者进行4种急性时相蛋白[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和触珠蛋白]的检测,并与Child-Pugh分级等指标行单因素直线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水平明显下降。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和铜蓝蛋白水平随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逐步下降,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及铜蓝蛋白与Child-Pugh分级呈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2、0.42和-0.37,均为P<0.05。4项急性时相蛋白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检验结果:4项急性时相蛋白与白蛋白无相关,α1-酸性糖蛋白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相关,触珠蛋白与凝血酶原时间、载脂蛋白B相关,铜蓝蛋白与载脂蛋白A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与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密切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铜蓝蛋白在肝损伤程度较轻时升高,肝损伤严重时呈下降趋势。在无明显继发感染的前提下,酒精性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和铜蓝蛋白水平与Child-Pugh分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检测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及铜蓝蛋白水平对肝硬化肝实质损害的判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度创伤时机体锌含量及其相关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其引发的急性锌缺乏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率的关系。方法:建立兔轻伤(ISS=13)和重伤(ISS=22)模型,检测伤前及伤后12h,60h,6d,9d,14d,28d血清及肝Zn 含量、Cu/Zn-SOD活性及肝MT含量。结果:轻伤后1d-6d血Zn值17.23 umol/L±1.48 umol/L,与伤前23.8 umol/L±15.08umol/L 比较下降显著,P<0.05。重伤后1d-28d血Zn含量下降明显。其中1d-14d为7.87 umol/L±2.92 umol/L,P<0.01,28d为12.14 umol/L ±9.46umol/L,P<0.05。重伤组中死亡率为35%,死亡动物血Zn水平比未死动物伤后1d下降显著,P<0.05。重伤组肝Zn含量 伤后上升,血清Cu/Zn-SOD活性持续两周高于伤前,P<0.05,肝Cu/Zn-SOD及MT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结论:重伤后体内 存在急性TE缺乏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失代偿性功能代谢变化,可能为重度创伤合并院内感染或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 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2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方法:将2004年至2005汕头市中心医院性病门诊确诊的102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试验、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验检测,比较2种梅毒检测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102份血清中,83份血清TRUST阳性,17份经抗梅毒治疗血清TRUST阴性,TPPA试验97份血清为阳性。结论:TRUST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TPPA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贫血的关系。方法 测定 36例SLE贫血患者血清EPO(s EPO)水平 ,分析其与血红蛋白 (Hb)的相关性。结果 SLE贫血患者s EPO水平4 4 2 ( 7 8~ 192 2 )U/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4 2 ( 0 74~ 18 4 )U/L及SLE非贫血患者 6 8( 1 2~ 2 9 7)U/L ,但低于慢性失血所致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 93( 15 5~ 389 2 )U/L(P <0 0 5 )。SLE贫血组和IDA组Hb与s EPO水平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SLE贫血患者s EPO水平相对降低可能是SLE贫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铁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在氧的转运、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都起关键作用。一切生物有机体从细菌到人类,其生存都需要有铁的参与。绝大多数微生物通过制造它们自身结合铁的化合物-嗜铁素(Si-derophore)来获取铁,剥夺培养基中的铁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提出铁缺乏可能代表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1973年Kochan提出"营养免疫"(Nutritional immunity)一词来强调剥夺铁是限制侵入微生物生长的一种关键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营养免疫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一、沐阳光、承雨露、春苗破土,茁壮成长 一九五八年,随着蚌埠医学院的成立,我馆如春苗破土,相应建立。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至文化大革命前夕,我馆已从小到大地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干部12人、藏书6万余册、馆舍390平方米的粗具规模的图书馆。在开展馆务和提高业务水平方面,已初步成为一个用科学方法管理书刊资料的、辅助我院教学、科研、医疗的重要部门,并正向学术性机构的方向发展,在为全院师生医护员工服务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Lp-PLA2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期为诊断和治疗动脉硬化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01—2015-01就诊我院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同期选取健康者62例作对照,对2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血浆Lp-PLA2水平等进行分析,血浆Lp-PLA2和ACI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p-PLA2水平与性别呈正相关,而与吸烟、饮酒史呈负相关(P0.05);而与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生化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Lp-PLA2水平与ACI患者常见部分危险因素有相关性,可能是ACI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新蝶呤(Neopterin,Npt)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的变化及其在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象,检测其血Npt水平(测定人院1天、2天、3天、1月4个时点),将其分为Npt阳性组和Npt阴性组,记录其住院及随访期间(11—24个月,平均11.2个月)心脏性死亡、再发性梗死、心绞痛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第1、2、3天之间血Npt水平的两两比较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2、3天分别与1月后及正常对照组的血Npt水平问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Npt阳性组心绞痛史者(67例,68.37%)明显高于阴性者(11例,30.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血Npt阳性对AMI患者有无心绞痛史的比数比(OR)为4.61(95%C12.15—9.90,P〈0.05)。阳性者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38例,38.78%)也高于阴性者(3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血Npt阳性对AMI患者心脏事件发生与否的比数比(OR)为6.97(95%C16.02—8.07,P〈0.05)。AMI患者血Npt水平与CKMB、LDH、cTNT水平的相关性以各指标检测结果的最高值行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血Npt水平与CKMB、LDH、cTNT水平之间均缺乏相关性(P〉0.05)。结论:AMI急性期血Npt明显升高,其水平反映了不稳定斑块的炎症活动状况,是AMI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定67例心力衰竭(CHF)患者与正常对照组16例患者的血浆中NT-proBNP水平。结果: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435.7±8725.4比78.6±54.3)ng/L,P〈0.001];以300 ng/L为正常参考值,NT-proBNP诊断心衰的敏感性92.5%(62/67),特异性93.8%(15/16);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比较可见两者随心功能级别增加而显著升高。结论:ECLA法检测血浆中NT-proBNP水平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可能;NT-proBNP是一项量化的心功能标志物,在心衰程度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无创伤、快速可靠、完全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