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总结Klippel-Feil综合征(KFS)的临床特征,利用自主设计的多基因panel测序筛查KFS患者的可能致病基因,为疾病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明确KFS诊断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提取外周血DNA后进行多基因panel二代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KFS可能的致病突变。结果 25例KFS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12.9±7.3)岁,颈椎活动受限是最常见的临床特征(12例,48%)。根据Samartzis分型,KFS Ⅲ型患者出现短颈(P=0.031)和颈椎活动受限(P=0.026)的比例明显高于KFS Ⅱ型和KFS Ⅰ型。Panel测序共在8例患者中检测到11种基因突变,包括COL6A1、COL6A2、CDAN1、GLI3、FLNB、CHRNG、MYH3、POR、TNXB,突变类型均为错义突变;未发现已报道的5种KFS致病基因(GDF6、MEOX1、GDF3、MYO18B和RIPPLY2)的突变。结论 长节段连续性颈椎融合畸形患者更易表现出短颈畸形、颈椎活动受限及临床三联征的表现,因此在临床中更应引起关注和密切随访。筛选出COL6A、CDAN1等与KFS相关的候选致病突变,扩展了KFS的已知突变谱,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背景:硬脊膜损伤(dural injury,DI)是腰椎手术的常见并发症,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TELD)并发DI的文献报道很少,对其发生率和原因的分析研究亦很少。目的:分析THESSYS(Thomas Hoogland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PTELD并发DI的原因和表现,总结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行THESSYS技术PTELD 257例,其中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226例,合并侧隐窝狭窄同时行侧隐窝减压+椎间盘切除术31例;共8例发生DI,其中L2/3节段2例,L3/4节段1例,L4/5节段4例,L5/S1节段1例。结果:8例发生DI的患者中1例术中未见DI,但术后发生了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损伤机制不详;另外7例于术中发现DI,其中5例为神经根外侧DI,1例为硬膜囊腹侧DI,1例为硬膜囊外侧DI并于术中发生马尾神经疝出而转为开放手术。除1例转开放手术外,完成椎间孔镜手术7例,其中4例于术后发现CSFL,引流量为50~200 ml,于术后1~2 d拔除伤口引流管、缝合封闭皮肤裂口并采取平卧位休息1 d;另外3例未见明显CSFL,术后引流量<10 ml,于术后24 h内拔除引流管。2例出现一过性头晕、恶心、呕吐,1例有一过性下肢麻木,1例有一过性下肢放射痛、肌力下降,3天后症状改善;1例转开放手术后出现小腿、足背麻木和踇背伸肌力下降,随访6个月时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7.9个月,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优4例,良4例,均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PTELD并发DI的发生率可能被低估,多数经过拔除引流管、缝合伤口、卧床休息后可获得良好效果,无需特殊处理。如术中发现马尾神经疝出或术后出现难以缓解的疼痛、肌力进行性下降等神经症状者,可能需要转开放手术或再次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和p16蛋白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PV)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 - 9000二步法检测35例PV患者皮损和20例对照组皮肤组织中cyclin D1、CDK4、p16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 D1蛋白在PV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6%,在对照皮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5.0%.CDK4蛋白在PV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7.1%,在对照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0%.p16蛋白在PV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4.3%,在对照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0%.Cyclin D1蛋白在PV皮损中表达明显上调(X2=15.46,P<0.05),CDK4蛋白在PV皮损中与对照组皮肤相比表达未见明显差异(X2 =4.37,P>0.05),p16在PV皮损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X2=12.88,P<0.05).结论:3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可能与PV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KC)异常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并鉴定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用药前后差异表达的血浆特异蛋白,探讨阿司匹林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相互作用进而预防血栓形成的详细机制,筛选与DBP清除血栓作用相关的候选蛋白,形成网络级联。 【方法】 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获取初发脑血栓患者血浆样本18例[男性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11±7.95)岁]。将1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性别、年龄相匹配),分别混合3组用药前后血浆样本,构建6组样品池。针对样品池进行蛋白质提取及定量后,行固相PH双向凝胶电泳(2-DE)。运用ImageMaster 2D Elite 6.0软件比对用药前后2-DE图谱,基于蛋白质点灰度与体积变化,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和串联质谱法(MS/MS)分析以鉴定蛋白质,并对差异蛋白应用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软件构建生物信号网络图谱。运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用药前后血浆中DBP和肌动蛋白(actin)的表达差异。应用免疫共沉淀法验证DBP与actin相互作用。 【结果】 针对考马斯亮蓝染色得到的2-DE图谱,ImageMaster 2D Elite 6.0软件共筛选出1 256个蛋白点,其中228个具有表达量的差异。筛选差异超过1.5倍的30个蛋白质点行质谱分析得到28项检测结果(比对概率分数大于55分的结果有意义),包括DBP及与DBP作用相关联的11种差异蛋白:actin、结合珠蛋白、Fibrinogen gamma chain等。蛋白质印迹结果发现,DBP用药后(114.04±16.69)较用药前(66.33 ±5.61)表达显著上调,actin 则由(185.39±3.09)下调至(99.34±10.65)(两者P均 <0.01),与2-DE结果相一致。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DBP与actin可直接作用,形成复合物。 【结论】 脑血栓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本实验采用临床样本,针对阿司匹林与DBP在预防血栓形成作用机制中的争论点,首次在中枢系统发现阿司匹林与DBP存在相互作用,使DBP表达上调,从而结合血浆actin防止其进一步聚合,发挥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DBP可作为预防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靶点应用于临床实验与治疗。此外,本实验筛选出DBP作用相关蛋白质,通过IPA显示Fibrinogen gamma chain与AT-III作用直接相关,可为阿司匹林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提供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索混合现实技术在经皮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与清华大学团队合作,将经皮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得以呈现。从北京协和医院外科轮转住院医师和协和八年制实习生中随机选取混合现实组和传统教学组各12人,保证年龄、性别、年资匹配。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及应用混合现实技术的授课方式。课后针对授课的交互性、趣味性、三维空间想象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问卷调研和课后测试。结果本研究率先运用混合现实技术,以经皮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为例,采用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创设学习情境,将三维立体的空间结构直观呈现出来。两组学生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无明显差异,但混合现实组在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和三维立体想象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在医学教学中应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可提高医学教学的形象化、交互性和三维空间感。混合现实技术结合力反馈,进行专科医师的模拟训练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Q开关1 064 nm Nd∶YAG激光照射对大鼠真皮胶原增生和皮肤中内质网分子伴侣(BiP/GRP78)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嫩肤治疗中内质网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5只Wistar大鼠背部皮肤脱毛,平均分成2部分,一部分用Q开关1 064 nm Nd∶YAG激光照射背部脱毛的大鼠皮肤共4次,每次间隔2d(实验组);另一部分不做任何处理(未照射组).取照射后第14和30天的大鼠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测量其真皮厚度;并用碱水解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取照射后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BiP/GRP78的表达.羟脯氨酸含量和真皮厚度使用t检验,免疫组化使用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激光照射第14和30天的大鼠皮肤真皮厚度明显增加,增加率分别为29.6%和16.7%,胶原纤维束增粗、密集,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与未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BiP/GRP78在激光照射后表达率为100%,较未照射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6,P<0.01).结论 Q开关1 064 nm Nd∶YAG激光照射大鼠皮肤,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促进蛋白质正确折叠、合成,真皮胶原纤维增粗密集,从而达到非剥脱性嫩肤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百合地黄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6月—2018年1月门诊的62例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百合地黄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 75%)高于对照组(76. 67%)(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百合地黄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Klippel-Feil综合征(KFS)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的多系统畸形特征。方法在"系统解析脊柱畸形及相关合并症"(DISCO)研究协作组框架下,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KFS伴C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病历资料等, 总结脊柱及其他系统伴发畸形的情况。结果共纳入82例合并CS的KFS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40例, 年龄(12.8±8.9)岁。Ⅰ型KFS患者31例, Ⅱ型12例, Ⅲ型39例。脊柱侧凸的主弯最常见于中胸段(42例, 51.2%)。半椎体畸形最多发于上胸段(31例, 60.8%)。KFS各分型间, 年龄、性别、主弯Cobb角、半椎体发生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脊柱椎体畸形外, 椎管内畸形伴发率最高(33例, 40.2%)。按是否存在椎管内畸形分为两组(不存在为G0组, 存在为G1组)进行比较, 两组间主弯Cobb角[M(Q1, Q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5.0°(27.5°, 62.0°)和60.0°(37.5°, 83.5°), P=0.044]。另有部...  相似文献   
9.
传感器技术能够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提供客观、动态的应力反馈,从而改善TKA术中软组织平衡和内外侧间室的应力平衡.然而,这种平衡是否意味着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尚存争议.因此,本文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对软组织平衡与膝关节内外侧间室应力的影响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传感器辅助TKA术后应力平衡的患者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褪黑素(Melatonine,M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耳尖放血治疗,观察组予董氏奇穴结合耳尖放血治疗,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及5-HT、MT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组内比较发现治疗后PSQI评分、SRSS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组组内比较发现治疗后睡眠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 0.05),总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 0.05),睡眠效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睡眠潜伏期缩短更为显著(P 0.05),总睡眠时间延长更为显著(P 0.05),睡眠效率提高更为显著(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5-HT、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5-HT、M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 0.05)。结论:董氏奇穴结合耳尖放血治疗能够显著延长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深度、促进入睡,并有助于改善周围症状,发挥疗效的机制可能与有效调节5-HT、M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