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植日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是否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5月—2017年8月1 636例FET周期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日是否注射hCG分为hCG组(1 084例)和对照组(552例),分析2组患者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时间、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移植胚胎期别进行卵裂期、桑葚胚期、囊胚期胚胎移植亚组分析后,2组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移植胚胎数以及移植优质胚胎数是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而年龄是影响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大,活产率越低。结论:FET移植日注射hCG对妊娠结局没有显著的影响,年龄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施敏凤  谢幸  朱曼  吕卫国  叶枫  焦洁 《肿瘤》2011,31(10):906-910
目的:从人卵巢癌组织和腹腔积液中分离培养肿瘤干细胞,分析细胞表型和化疗药物敏感性。方法:取卵巢浆腺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及腹腔积液,通过无血清培养形成悬浮生长的球体。采用FCM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体外药敏实验检测获得的球体细胞和分化细胞对紫杉醇和卡铂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卵巢癌组织及腹腔积液中的卵巢癌细胞经无血清悬浮培养可以形成球体,后者具有CD44+CD24-表型并表达Oct4、Nanog及Sox2等干细胞标志物;腹腔积液及组织来源的球体细胞经血清培养液培养3周后发生分化,CD44+CD24-细胞比例分别下降至47%和3%;分化细胞对紫杉醇和卡铂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球体细胞(P<0.01)。结论:卵巢癌的肿瘤干细胞属于CD44+CD24-细胞,后者表达Oct4等干细胞标志并具有显著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HBsAg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 (HBV)宫内阻断作用。【方法】拉米夫定组 43例 ,孕 2 8周起口服拉米夫定 ,每天 10 0mg至产后 30d。对照组 5 2例 ,未予用药。两组孕妇均于孕 2 8周、分娩前 ,其新生儿于生后 2 4h内免疫接种前抽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及HBV的定量。【结果】拉米夫定组孕妇HBV的DNA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 ,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 (16 3% )明显低于对照组 (32 7% ) ,P <0 0 5。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携带HBV孕妇产前服用拉米夫定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卵裂期冻融胚胎复苏后体外培养时间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FET助孕的6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胚胎复苏后移植前体外培养的天数将患者分为3组:D0组(复苏后当天未培养)、D1组(复苏后培养1d)、D2组(复苏后培养2 d),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妊娠结局。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基础FSH水平以及内膜准备方案组成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冷冻胚胎复苏后培养时间的增加,胚胎丢失率逐渐增加(D0组0.0%→D1组13.3%→D2组43.0%,P<0.05)。三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平均移植胚胎数均无差异(P>0.05);尽管D2组及D1组优质胚胎移植率均低于D0组(P<0.05),但D2组临床妊娠率却高于D0组(62.7% VS 38.6%,P<0.05)、D1组与D0组无统计学差异(45.2% VS 38.6%,P>0.05)。 结论 解冻卵裂期胚胎进行体外培养1~2天后移植,虽然增加胚胎丢失率,但可筛选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权衡利弊及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移植日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是否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5月—2017年8月1 636例FET周期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日是否注射h CG分为hCG组(1 084例)和对照组(552例),分析2组患者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时间、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移植胚胎期别进行卵裂期、桑葚胚期、囊胚期胚胎移植亚组分析后,2组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移植胚胎数以及移植优质胚胎数是影响临床妊娠的因素;而年龄是影响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大,活产率越低。结论:FET移植日注射h CG对妊娠结局没有显著的影响,年龄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6月至2014年8月共3 256例男性患者在我院泌尿外科行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每个患者均检测PSA和前列腺体积。穿刺点数一般为12点,每个标本分别标记送病理检查,Gleason 评分用于评估肿瘤分级。结果 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1 112例,阳性率为34.2%,前列腺癌患者PSA中位均数为22.8 ng/ml,Gleason中位均数为7。当总PSA≤4 ng/ml、4-10 ng/ml、10-20 ng/ml、20-50 ng/ml以及>50 ng/ml时,前列腺癌活检阳性率分别为10.1%(11/109)、17.3%(212/1 226)、23.8%(261/1 098)、54.6%(179/328)和90.7%(449/495)。所有前列腺癌中PSA<20 ng/ml占43.5%。术后6例患者出现高热(>38.5℃),其中2例出现败血症,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45例患者出现直肠出血,但严重出血需要压迫止血仅2例;其他并发症均不严重,对症治疗后完全恢复,无后遗症。结论 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广泛活检术安全有效;虽然受到不断更新的穿刺活检技术的挑战,但就目前而言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广泛活检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仍然是国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7.
两例患者均为男性,均来自我院2001年性病门诊,年龄分别为54岁(工人),62岁(农民)。病期分别为5~6个月,起病前均有冶游史。2例病人入院前在外院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并经多次单纯电离子烧灼,因烧灼后疣体仍不断扩大,病情不能控制并来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IVF/ICSI-ET周期不孕不育夫妻的临床资料.根据夫妻一方或双方染色体是否存在多态性分为2组:染色体多态性组(夫妻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多态性)和染色体正常组(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比较分析两组夫妻在IVF/ICSI-ET治疗后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结果 共纳入1 108对行IVF/ICSI-ET助孕的不孕不育夫妻,其中染色体多态性组69对,染色体正常组1 039对.染色体正常组和染色体多态性组的胚胎种植率(34.91%vs 34.62%,P>0.05)、临床妊娠率(49.09% vs 50.72%,P>0.05)、早期流产率(11.37% vs 8.57%,P>0.05)、每移植周期活产率(41.67%vs 43.47%,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染色体多态性不影响IVF/ICSI-ET助孕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近年提出的肿瘤干细胞(TSC)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量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癌细胞亚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无限增殖及自我更新能力,是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复发及耐药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已在部分肿瘤分离鉴定出TSC的存在。TSC学说的提出将为最终根治肿瘤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短时体外受精(IVF)或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与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half-ICSI)两种授精方式在首次助孕周期对预防IVF受精率低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初次助孕周期中因存在精卵结合障碍高危因素而接受短时IVF(或短时IVF联合联合早期补救ICSI)或half-ICSI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授精方式分为短时IVF助孕组(A组,n=192)和half-ICSI助孕组(B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为进一步分析受精情况,筛选A、B两组中IVF受精率低下周期(受精率≤30%)的患者,分别设为A1组(n=20)和B1组(n=9),比较A1、31两组的卵子受精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A组不存在过度ICSI(0.0% vs89.8%,x2=479.888,P<0.01).A组正常受精率低于B组(73.3% vs 79.6%,x2=14.780,P<0.01),但两组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VF受精率低下周期中,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提高正常受精率(A1组77.9%,B1组49.4%,x2=28.833,P<0.01).结论 相比half-ICSI,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避免过度ICSI、提高IVF受精率低下周期的正常受精率,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更加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