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棘球绦虫主要虫卵抗原(MEAs)蛋白的分子特性。方法 从NCBI蛋白质数据库中下载棘球绦虫MEA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采用ProtParam、NetSolP-1.0、SignalP-5.0、TMHMM 2.0、ProtComp 9.0、Structure、NetPhos 3.1、BCPREDS等在线分析程序预测理化性质、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特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保守结构域、磷酸化位点及B细胞表位,并通过MEGA 6.06程序对不同物种来源的MEAs蛋白构建进化树。 结果 对11条棘球绦虫MEAs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序列长度为314~503 aa,等电点为5.73~7.26,分子量为35 843.76~ 54 356.24;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可溶性为0.488 0~0.563 2,可用性为0.254 5~0.283 5;均具有典型的α晶体结构域,属于HSP20超家族;均含有丝氨酸磷酸化位点、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均不存在信号肽序列及跨膜结构域,为非分泌、非跨膜蛋白;主要定位于胞质、胞核,在线粒体、胞外和质膜上也有分布;棘球绦虫MEAs蛋白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的数量为1~3。不同物种来源的MEAs蛋白分为两大枝,其中EmMEAp40_1、EgMEA_4、EgMEAp40_1 与微小膜壳绦虫MEAp40等聚为一枝,其余8条棘球绦虫MEAs蛋白与日本血吸虫MEAs等聚为一枝。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了棘球绦虫MEAs蛋白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为进一步研究棘球绦虫MEAs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7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长口径侧侧吻合术4例.术后胰肠吻合口出血2例,其中1例出血逆流入胆总管凝固致阻塞性黄疸,经ERCP解除梗阻,另1例术后自“T”管引出血、胆汁混合液体并发生梗阻性黄疸,经导丝探通后解除;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行Whipple手术附加胰体尾胰管空肠Roux-en-Y长口径侧侧吻合术3例,其中1例术后胰漏,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术前糖尿病术后随访血糖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0.5~5.0年)无死亡病例,6例腹痛完全缓解,1例腹痛部分缓解,无黄疸病例,未发现结石复发病例.结论 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长口径侧侧吻合术是治疗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理想术式,术中胆总管应常规切开放置“T”管;Whipple手术附加胰体尾胰管空肠Roux-en-Y长口径侧侧吻合术是治疗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重视粘连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连性肠梗阻目前一致认为仍然是困扰临床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粘连性肠梗阻见于腹部手术、炎症和创伤后,是腹部手术后长期的、不可预测的问题,随腹部手术增多,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占肠梗阻病例的32%~44%,死亡率高达8%~13%,因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方式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医源性胆管损伤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中10例发生于胆囊切除术、1例发生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2例发生于胆总管探查、1例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其中高位胆管损伤5例、胆总管上段损伤6例、胆总管下段损伤2例、胆总管肝总管热源性凝固性坏死闭塞1例。治愈12例,死亡2例。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首要原因,时刻警惕胆管损伤的潜在危险,术中仔细操作,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唯一方法;胆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合理的胆道重建和有效的引流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ethyl selenocysteine,MSC)抑制原发性肝癌大鼠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清洁级SD大鼠1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30只)、MSC低剂量组(30只)、MSC中剂量组(30只)和MSC高剂量组(30)只,采用小剂量间断DNE法制备原发性肝癌大鼠模型,MSC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使用12.5 mmol/L、50 mmol/L和200 mmol/L MSC灌胃,给药剂量为5 ml/kg,对照组使用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周5次,共进行6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ST和A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观察大鼠肝脏病理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与组织内VEGF、HIF-α的表达。结果 MSC低剂量组AST水平最高,对照组ALT水平最高,组间大鼠血清AST、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057、12.991,P值分别为0.015,0.023)。对照组大鼠HIF-1α、VEGF及MVD水平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054、12.973、13.068,P值分别为0.029、0.014、0.032)。MSC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内VEGF、HIF-1α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3.521、14.205,P值分别为0.042、0.033)。结论 MSC可有效抑制原发性肝癌大鼠模型瘤体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其机制与MSC抑制癌组织内HIF-1α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6例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病人的再手术原因,并发症的防治及围手术期处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本组16例治愈14例,死亡2例;再手术的原因为:术后大出血占35.7%,胆肠瘘占25.0%,医源性损伤占25.0%,其它原因占12.5%。结论:虽然此类手术难度大、风险大、但只要把握手术时机、重视手术方法、加强并发症防治及术后综合治疗,仍可提高再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主要病理类型,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治疗手段有限,且普遍存在临床疗效欠佳、生存获益有限等问题。自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晚期HCC提供了新的选择,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生活质量及预后。本文综述了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肝细胞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更正     
我们于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探索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直肠癌前切除后缝合关闭盆底腹膜,共完成此手术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胰腺黄色肉芽肿一例张家耀,廖康恕患者男,52岁。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半年,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B超检查发现胰腺体尾部实质性肿块约6.3cm×4.2cm×4.0cm大小,拟诊胰腺肿瘤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责染,上中腹有压痛,隐约可及一约6cm×4cm...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对大鼠甲状腺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00g~250g,随机分为SAP组和假手术组(SO组)。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SO组开腹后仅翻动十二指肠和胰腺后关腹。术后3、12及24h心脏取血,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测定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取全部胰腺和双侧甲状腺,肉眼观察甲状腺形态变化,所取组织分别固定、切片,光镜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并采用美国UIC公司Meta morph图像分析系统/显微镜(BX51)测量滤泡上皮细胞高度、滤泡腔面积,以及计数有上皮细胞脱落入滤泡腔的滤泡数以进行定量形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