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目的 分析166例手术治疗髁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66例踝关节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用Lauge-Hansen法对骨折分类,并用Olerud评分方法评出获随访的60例患者得分,研究低评分患者的主要原因。结果 在Lauge-Hansen骨折分类基础上,所采用的手术原则及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功能恢复,总伏良率95%,结论 踝关节骨折正确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优良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2007年2月~2010年2月,笔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3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方法:踝关节骨折153例,男118例,女35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按Danis-Weber AO分型:A型30例,B型95例,C型28例。损伤机制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型45例,旋后-外旋型骨折70例,旋前-外旋型28例,旋后-内收型10例。单踝骨折47例,双踝骨折70例,三踝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13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71例损伤程度按Bonnin分度:Ⅰ度19例,Ⅱ度31例,Ⅲ度21例。153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BonninⅠ度损伤复位后采用松质骨螺钉经腓骨内固定;Ⅱ、Ⅲ度损伤复位后采用经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Ⅰ、Ⅱ度损伤予以缝合断裂下胫腓韧带、骨间韧带;Ⅲ度损伤采用切取腓骨长肌腱或腓骨短肌腱一半替代修复下胫腓韧带。结果:153例得到6-14个月的随访,参照齐斌等的评定标准:优良121例,可20例,差12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1993年10月~2002年1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138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68例进行分析,根据病史、体征、X线征象及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方式与功能恢复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随访2~24个月,平均12个月,优58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94.1%。结论合理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适时、恰当的功能锻炼,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42例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4年8月~2008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42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18~63岁。按Lauge-Han-sen分型方法:旋后内收型3例,旋后外旋型30例,旋前外展型1例,旋前外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采用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1~50岁,平均34.5岁。受伤原因:扭伤10例,直接暴力骨折20例。左踝12例,右踝18例。30例病人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内踝应用解剖型钩钢板固定,合并外踝及后踝骨折的病人,外踝应用解剖钢板固定,后踝应用空心螺钉或钢板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踝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病人的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30例病人的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1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出现。手术前后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12.0±10.0)分、(90.0±3.1)分,VAS评分分别为(5.4±1.0)分、(1.3±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平均踝关节活动度为60.2°±6.2°。结论 采用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固定牢固,操作方便,病人术后功能恢复好,是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内固定手术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腓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钉固定治疗,按Danis—Weber分类,62例均为C型踝关节损伤。结果6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骨折均于术后4~13个月骨性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评分为96~100分,平均98分。结论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的方法简单,损伤小,固定可靠。对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更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云 《临床骨科杂志》2011,14(4):460-460
2005年1月~2010年8月,我院采用髋动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5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2014 年12 月 ~2019 年6 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带钛缆锁定钢板治疗10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病例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51~91岁.术前常规摄双髋及股骨DR片,同时行骨折断端处CT检查,确认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骨折均为Vancouver B1型...  相似文献   

10.
吴本文  戴立林 《骨科》2024,15(4):349-352
目的 比较双钢板与单钢板内固定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Rorabeck Ⅰ、Ⅱ型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6例TKA术后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病人,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钢板组(单钢板固定,16例)与双钢板组(双钢板固定,10例)。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均未见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败或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单钢板组见1例骨折延迟愈合。双钢板组手术时间长于单钢板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早于单钢板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及术后1年随访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TKA术后假体稳定的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双钢板固定与单钢板固定相比,能获得与之相当的功能预后及更早的下地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李开静  李永斌  何忠 《中国骨伤》2009,22(3):187-188
膝部复杂骨折是指股骨髁粉碎骨折和(或)胫骨髁粉碎骨折及合并干骺端和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前者属AO/ASIF分类的C:、C,型,后者按Schatzker分类为Ⅳ、Ⅴ、Ⅵ型骨折,部分同时合并髌骨骨折和(或)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此类骨折复杂,具有治疗困难、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特点。自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此类骨折41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CPM锻炼、中药熏洗等综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踝关节脱位法治疗包含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的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患者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0~67岁,平均37岁;损伤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8例,均为Ⅲ度;旋前外展型11例,均为Ⅳ度.骨折按照Danis-Weber(AO/ASIF)分型:B型19例,C型10例.患者均采用踝关节外侧脱位法,充分显露后踝,直视下复位骨折块,用可吸收螺钉可靠固定.术后疗效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进行评定.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85 min,平均65 min.术后1例患者伤口二期愈合,其他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8~30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均达骨折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个月),无一例发生距骨坏死.无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断裂等发生.术后疗效按Baird-Jackson评分评定:优20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 对于包含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的术中复位采用踝关节脱位法可以使关节软骨面精确复位,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9月至2012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57岁,平均27.3岁;均为内踝、腓骨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8例Tillaux-Chaput骨折经X线片确诊,7例经CT扫描确诊。依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Ⅲ度11例,旋前外旋型Ⅳ度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复位腓骨骨折后以钢板固定,复位Volkmann骨折后以1~2枚空心螺钉固定;采用内侧弧形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复位后以空心螺钉固定;于胫骨前结节做纵行切口,复位Tillaux-Chaput骨折后以空心螺钉固定。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随访8~20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36周,平均23.5周。末次随访时12例行走正常,3例轻度跛行。AOFAS评分71~94分,平均85.4分;其中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6.7%(13/15)。3例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下地负重行走时疼痛不适。结论 Tillaux-Chaput及Volkman骨折多发生于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时,X线检查容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要求精确复位及固定。
  相似文献   

14.
可吸收螺钉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1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35岁;其中三踝骨折4例(AO分型:B型2例,C型2例),内外踝骨折8例(AO分型均为B型),单纯内踝骨折2例,单纯外踝骨折2例(1例为AO分型A型,另1例为外踝Maisonneuve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和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所有涉及外踝的骨折患者只有AO分型A型骨折采用2枚2.7 mm可吸收螺钉或1枚2.7mm可吸收螺钉辅助1枚1.5 mm可吸收棒固定,其余均采用接骨板螺钉固定.内踝骨折采用2~3枚3.5mm或4.0mm可吸收螺钉固定.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2枚4.5 mm可吸收螺钉贯穿下胫腓固定.后踝骨折采用l~2枚4.0mm或4.5 mm可吸收螺钉从前向后固定.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1.5~4.0年(平均2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0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分评定疗效:优14例,良2例. 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无需行二次内固定取出手术,但要慎重选择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踝关节脱位胫骨pilon骨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 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58例伴踝关节脱位胫骨pilon骨折患者,男47例,女11例;年龄17~76岁,平均48.1岁.骨折按AO分型:B2型8例,B3型17例,C3型33例.按踝关节脱位类型:内侧脱位13例,外侧脱位9例,前侧脱位11例,后侧脱位14例,纵向脱位11例.通过X线片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脱位纠正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牢固程度,并定期接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4~ 27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58例患者中获解剖复位39例,占67.2%;良好复位13例,占22 4%;不佳复位6例,占10.4%.后期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获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按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优良率:B型84.0%,C型75.8%;内侧脱位76.9%,外侧脱位77.8%,前侧脱位81.8%,后侧脱位78.6%,纵向脱位81.8%. 结论 胫骨pilon骨折常伴有踝关节不同方向的脱位,治疗时应注意恢复原有解剖结构和力线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背侧入路复位、双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 采用背侧人路行骨折复位、植骨、双板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0例,其中男2例,女8例;患者平均年龄72岁.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改良的Gar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平均为2分(0~12分),其中优5例、良4例、可1例.结论 背侧双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难度较高,但是背侧复位、植骨、固定更符合局部的解剖学特点和骨折的受伤机制,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dications, method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of doubl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of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via a dorsal approach. Methods Ten patients of type C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dorsal approach reduction, bone graft and doubl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mong them, 2 were male and 8 were female.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72 years. Results Postoperativel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26 month, with an average of 14 months. The mean Garland and Werley score was 2 (range 0 to 12). Results were considered excellent in 5 cases, good in 4 cases and fair in 1 case. Conclusion Dorsal double plate fixation for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is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However dorsal reduction, bone grafting and fixation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anatomy of distal radius and the injury mechanism. I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for treating this type of complex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方Pilon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8例后方Pilon骨折患者, 男13例, 女5例;年龄22~63岁, 平均46岁。所有患者为闭合性骨折, 肿胀消退后切开复位内固定, 先采用健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显露外踝及后Pilon骨折块, 分别用钢板予以固定, 再改仰卧位用螺钉或小钢板固定内踝后丘。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足评分(AOFAS)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12~48个月).除1例复位不满意外, 其余均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11周。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足评分(AOFAS)进行临床疗效评估, 结果优7例, 良9例, 中2例, 平均(86.8±9.2)分。结论:后方Pilon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其受伤机制、创伤解剖、手术方式和预后均有别于经典踝部骨折与一般Pilon骨折。  相似文献   

18.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28岁。三踝骨折5例,内踝骨折27例,外踝骨折26例,其中内外踝骨折9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合并腓骨下段骨折4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各骨折分别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拧入1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关节;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可吸收螺钉,腓骨骨折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三踝骨折者据骨折片大小分别每一骨折用1或3枚螺钉内固定。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年,平均26个月,经Kennedy踝关节功能标准评分,优30例,良20例。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固定钉松动、踝穴不稳定、畸形愈合,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吸收螺钉是种新型内固定材料,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可免除二次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部分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3年7月至2007年5月.对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部分踝关节骨折,男27例,女15例;年龄20~70岁,平均39.2岁.术中于可吸收螺钉附近加用1~2枚克氏针,术后4周左右,于门诊拔除克氏针,后逐渐行功能锻炼,分析其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4~38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骨折移位、伤口感染等现象.根据英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优35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达97.6%.结论可吸收螺钉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部分踝关节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可免除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影响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行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97例闭合性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Dan-ish-Weber分类:A型9例,B型58例,C型30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3例,拉力螺钉固定6例,钢板螺钉系统固定39例,钢板螺钉+拉力螺钉固定15例,钢板螺钉系统+拉力螺钉+腓骨钩固定34例.对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等6个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97例患者术后获3.5个月~9年(平均46.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0分(65~95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症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OR值及95% CI分别为0.005、1.073、1.017~1.203,0.019、0.134、0.063~0.351,0.005、1.274、1.171~1.43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年龄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OR值及95% CI分别为0.008、1.503、1. 391~1.701;0.007、1.247、1.153~1.394). 结论 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骨折类型.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踝关节不稳定的因素,正确判断骨折的类型、明确有无伴随韧带损伤并选择适合的固定方法,是防止日后继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