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心室前向电力增大,近年来国内外均甚重视,因为这涉及左室内传导系统,即中隔支传导阻滞的问题和与一些常见的心电向量现象,例如右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A型预激综合征、正后壁心肌梗塞、正常变异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中隔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多采用Nakaya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肺动脉扩张是指在无心血管病变与肺部疾病时先天性的肺动脉干或其分支的扩张。本病是由Wessler和Jaches首先提出来的。该病是由于先天性弹性组织缺乏或肺动脉干的分化不均造成的异常、其自然病程良好。  相似文献   
4.
血脂灵降脂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观察血脂异常者125例,采用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资料齐全者92例,其中治疗组(血脂灵组)51例,对照组(脉安定组)41例。全部患者连续用药12周,用药后第4、8、12周复查血脂。发现用药后第4周血脂灵即有降低血总胆固醇(TC)、动脉硬化指数[(TC-HDL)/HDL]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用(P均<0.05)。但第4、8、12周间均无差别,用药后TC平均下降18.7%,(TC-HDL)/HDL平均下降27.6%,HDL平均上升17.4%;用药后第8周甘油三酯(TG)显著下降,但第8、12周间无差别,用药后TG平均下降19.5%。而对照组用药前与用药后第4、8、12周间各观察指标均无差别。同时我们还观察了用药前、后血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发现治疗组用药后LPO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无变化。本研究提示血脂灵有良好的调整血脂异常作用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电转复法尚未普及的情况下,联合用药消除心房颤动(房颤)有一定实际意义,并且对复窦后维持治疗业有一定价值。我们采用阿托品、异搏停相奎尼丁联合服药治疗4例房颤(男女各2,37~55岁,二尖辦狭窄2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食管癌手术后1例)获得初步成功。本法优点之一是:奎尼丁用量甚小,0.2~0.8克即能除颤。未见严重副作用。具体用药是:先用阿托品0.3mg tid并异搏停80mg tid 2~3天之后,再加用奎尼丁0.1~0.2克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常引起心、脑、肾的损害。在目前检查心脏和肾脏的改变似较为简便,应用有关器械或化验,在这方面的经验也较多。而脑血管的损害,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简便而无损伤的检查方法。自从1953年血流图(也称电阻图)临床应用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我国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方面的工作也有了许多进展,一致认为脑血流图对脑血管功能和病变的检查具有一定的价值,此方法简便而无损伤。近年来对正常人各年合组的脑血流图改变报告较多,但对高血压病人脑血流图改变及其意义研究的还不多。我院于1975年开展了脑血流图的检查。现将诊断明确、各方面资料齐全的高血压病人100例脑血流图予以分析;为了探讨其意义并与50例年令范围相同的无心血管疾病的正常人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简称左前阻滞)为心电图的常见改变,但关于其流行病学还很少研究,对其临床意义的看法也还很不一致。因此,对这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分布情况、病因和临床,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对历年来冠心病普查和在日常医疗中连续检查的各组患者的左前阻滞予以分析,以期探讨这方面的情况。资料与方法左前阻滞的诊断标准是:(1)额面平均心电轴左偏-30°~-90°;(2)Ⅰ、aVL呈qR,且RaVL>RⅠ,Ⅱ、Ⅲ、aVF呈rS;(3)QRS时限≤0.11秒。伴下壁心肌梗塞者的心电图除上  相似文献   
8.
9.
心室前向电力增大,近年来国内外均甚重视,因为这涉及左室内传导系统,即中隔支传导阻滞的问题和与一些常见的心电向量现象,例如:右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A型预激综合征、正后壁心肌梗塞、正常变异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中隔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多采用Nakaya等于1978年提出的,这标准是用统计学方法求得的,是人为的,称“任意标准”(arbitrary criterion),与实际情况是否完全相符,还须从各个方面加以检验。关于中隔支阻滞的本质、名称和诊断均有不少争论,其心电向量图的确切图形也无详细描述。研究心室内传导阻滞的本质和制订其诊断标准,观察阻滞前后的心电向量改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Rosenbaum等树立左束支多分支传导阻滞的概念,就是通过这种观察而得出的。Piccolo等对心室前向传导阻滞的观察,通过右房调搏形成前向电力增大,对比其前后的变化,而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院内科1978~1982年5年间收治的60岁以上10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77例,女性25例。在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患者有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在化验检查中尿常规及血肾功有不同程度改变者分别占32.35和37.03%。在血脂分析中有血脂增高者达61.17%。在心电图的分析中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占31.37%。其中以房性心律失常多见。伴不同程度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32例占31.37%。住院后经休息,去除诱因及药物治疗,87例血压在两周内可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其用药原则是采取分级及个体化方案,在达到治疗效果后,以小剂量药物维持其血压水平的稳定。为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必须积极防治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