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吴平辉 《陕西中医》2008,29(4):433-434
目的:观察腰痛宁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腰痛宁方(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川断、杜仲、三七、红参等)治疗本病88例。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提高对胎儿肿瘤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探讨产前诊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建立由新生儿内、外科、妇产科、影像科、病理科、遗传学实验室等多学科组成的围产医学协作小组,对12例胎儿肿瘤患者实施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另选择同期、同病种入院的13例出生后确诊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并以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于诊断初期及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评价患儿家属焦虑指数.结果 两组的平均确诊年龄、转运率、平均手术准备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家属焦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诊断组优于产后诊断组.结论 产前诊断的普及和多学科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胎儿肿瘤的产前诊断率、治疗成功率以及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家属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减轻家属的焦虑感,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理的乙状结肠造口术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19例直肠肛门外伤患儿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进行改进,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经过采用改进的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式,造口周围皮肤糜烂1例;造口肠管回缩1例;造口肠管出血1例.无造口肠管坏死、造口狭窄、切口感染、直肠肛门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中并发症发生率15.79%,比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低.结论:我院改进的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式是一种合理的术式,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和手术取栓都获得了成功,效果明显.无滤器发生移位,无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189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情况.结果术后复发4例,再次手术3例.阴囊血肿16例,阴囊感染并脓肿1例.无输精管及其动静脉损伤,无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损伤.结论充分的手术准备、良好的手术操作技能、恰当的术后处理是预防和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纤维瘤是常见的体表肿瘤,但小儿阴囊纤维瘤很少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8.
9.
改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对常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腹腔镜下采用普通8号注射器针头带入4号丝线,体外持针,腹腔内辅助,分次行疝囊颈2个"半圈"缝合,将腹腔内两线头经辅助Trocar拖出体外,打结,倒拉回腹腔内,收紧线尾,打结于腹股沟处皮下。采用改良的手术术式对183例患儿进行手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83例(男142例,女41例)患儿(共计278侧次)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单侧6.8~15.2 min,平均(13.1±1.2)min;双侧22.7~33.3 min,平均(28.4±4.7)min。术后住院时间1~3 d,平均(2.3±0.6)d;术后复发率为0.7%。术中发现隐匿疝48例(发现率达35.2%),均同时予以高位缝扎。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疗效肯定,且取材容易,值得进一步实践以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诊断方法,以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通过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结果: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在术前均得到确诊.结论: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是提高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