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对穿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dock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SDER)治疗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内镜中心行SDER治疗的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患者资料, 分析手术记录、术后病理、并发症、住院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例患者, 病变平均长径为4.0 cm, 均位于贲门。所有患者成功完成SDER治疗, 手术时间为23~42 min。术后病理提示4例为平滑肌瘤, 2例为胃肠间质瘤, 所有病变完全切除。术后住院时间为3~5 d。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胃镜恢复良好。结论初步认为, 利用SDER治疗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对穿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dock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DER)治疗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内镜中心行SDER治疗的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手术记录、术后病理、并发症、住院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例患者,病变平均长径为4.0 cm,均位于贲门。所有患者成功完成SDER治疗,手术时间为23~42 min。术后病理提示4例为平滑肌瘤,2例为胃肠间质瘤,所有病变完全切除。术后住院时间为3~5 d。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胃镜恢复良好。结论 初步认为,利用SDER治疗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内痔是由位于肛门齿状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而形成的,是常见的直肠良性肿块[1-2].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痔的患病率可达55%,高风险人群的年龄在45~65岁[3-4].内痔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黏膜组织长期持续的脱垂、绞窄、溃疡和血栓形成等[5],严重者可出现头晕、心悸、血压下降甚至失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 ITP)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r ITP患者78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利妥昔单抗375 mg/m~2,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m~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变化情况,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和淋巴细胞CD3~+、CD4~+的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4.10%、复发率为5.13%与对照组比较53.85%、7.69%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较高(P0.05),PT、a PT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Ig M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Ig A、Ig G、CD3~+、CD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较对照组28.21%显著较低(P0.05)。结论常规剂量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r ITP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复发率低,有利于凝血功能的恢复,小剂量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评估图像增强内镜(IEE)模式与传统白光模式行结肠镜检查的腺瘤检出率(ADR)。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附属徐汇医院(1253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62例)、荣成市中医院(207例)4家中心共1522例病人。采用中心分层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并筛选有效病例,增强组采用白光模式进镜、增强模式退镜(最终纳入有效病例748例),白光组进镜、退镜均采用白光模式(最终纳入有效病例727例)。比较分析两组ADR、息肉检出率、腺瘤平均检出数目及检出腺瘤大小、位置、数量、形态、退镜时间等指标。进一步根据不同增强模式将增强组分为NBI组和LCI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增强组与白光组的总体A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9% vs. 22.1%,χ2=1.517,P=0.218),但在<50岁的病人中,尤其是以筛查为目的者,增强组ADR高于白光组(P<0.05)。增强组息肉检出率高于白光组(45.6% vs. 38.7%,χ2=7.273,P=0.007),两组息肉检出均以腺瘤为主,但增强组腺瘤的检查率低于白光组(42.6% vs. 51.8%,χ2=8.242,P=0.004),其余病理学类型的息肉(炎症性息肉、锯齿状息肉、增生性息肉、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组阳性腺瘤平均检出数略高于白光组[1(1~6)枚 vs. 1(1~5)枚,Z=-1.966,P=0.049],平均腺瘤检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6)枚 vs. 0(0~5)枚,Z=-1.070,P=0.285]。亚组分析显示,NBI组与白光组总体A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 vs. 22.1%,χ2=0.710,P=0.399);LCI组总体ADR高于白光组(32.9% vs. 22.1%,χ2=4.126,P=0.042)。结论 初期结果提示,IEE模式(NBI为主)的总体ADR并未优于白光模式,息肉检出率高于白光模式,非腺瘤检出能力与白光模式相仿。有待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清破骨细胞相关受体( OSCAR)与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155例RA患者( RA组)、120例骨关节炎患者(骨关节炎组)以及同期我院体检科确诊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此外,再根据临床分期将155例RA患者分为早期组(42例)、中期组(37例)、严重期组(40例)、终末期组(36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OSCAR、TNF-α,这2个指标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结果:①三组研究对象血清 OSCAR、TNF-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RA组血清OSCAR显著低于骨关节炎组、对照组( P<0.05),血清TNF-α显著高于骨关节炎组、对照组(P<0.05)。骨关节炎组与对照组血清OSCAR、TNF-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临床分期RA患者血清OSCAR、TNF-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早期组血清OSCAR显著高于中期组,血清TNF-α显著低于中期组( P<0.05)。中期组血清OSCAR显著高于严重期组,血清TNF-α显著低于严重期组( P<0.05)。严重期组血清OSCAR显著高于终末期组,血清TNF-α显著低于终末期组(P<0.05)。③RA组患者血清OSCAR与TNF-α的相关系数r=-0.752(P<0.05),骨关节炎组、对照组血清OSCAR与TNF-α无相关性( P>0.05)。结论:RA患者血清OSCAR与TNF-α之间呈负相关,且这两个指标与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有可能成为评价RA疾病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花生衣提取液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9—2017-06接受治疗的80例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升血小板胶囊联合花生衣提取液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5.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23.11±19.33)×10~9/L和(75.56±17.55)×10~9/L,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0.43±12.83)×10~9/L和(31.00±11.93)×10~9/L(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D8~+值明显降低而CD4~+值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D4~+和CD8~+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联合花生衣提取液治疗ITP患者能提高患者血小板水平,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CD5+B细胞的变化及其B淋巴细胞CD5在基因水平上的表达,探讨CD5+B细胞与干燥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5+B细胞(CD5+CD19+)的百分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B淋巴细胞的基础上,运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7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5+B(CD5+CD19+)细胞的百分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86%的患者CD5 mRNA高于正常人水平。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及CDS转录水平和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73岁。因肢体及腰背部僵硬发紧10个月,张口受限、吞咽困难1个月于2009年4月13日入院。10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四肢及腰背部肌肉僵硬紧缩感,弯腰、下蹲、双臂上举、后伸困难,1个月前出现张口受限,伸舌、咀嚼、吞咽食物费力,饮水呛咳,声音嘶哑。近日来出现双下肢水肿,行走费力。既往有乙肝病史多年。入院体检:双颌下淋巴结肿大,1.0 cm×  相似文献   
10.
将128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两组均持续4周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与关节肿胀指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关节疼痛与关节肿胀指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类风湿因子(RF)值为(50.22±19.82) IU·mL-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14±20.59) IU·mL-1(P<0.05),且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明观察组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能有效调节HPA轴状况,促进RF表达下降,缓解疼痛与肿胀症状,安全性好,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