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探讨BMSCs向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分化的潜能和内皮细胞的特征性鉴定方法。方法采集犬髂骨骨髓15~20 mL,全骨髓10%FBS 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将第2代纯化的BMSCs细胞悬液接种于含VEGF、bFGF的DMEM/F12培养液(细胞接种密度为1×106.mL-1)体外诱导培养。对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诱导分化的细胞行CD31、vWF、VEGFR-2荧光免疫蛋白检测。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形态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呈均匀分布生长。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光镜下单层融合生长,呈铺路石样形态;电镜下细胞呈多边形,可见特征性的Weibel-Palade小体;经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7~14 d后,BMSCs诱导分化细胞CD31、vWF和VEGFR-2的表达呈阳性。结论犬B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经VEGF、bFGF体外定向诱导后的细胞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且细胞纯度高、数量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纯化大鼠脊神经感觉纤维33.1kDa特异蛋白(SSP-33.1),并分析其二级结构及其神经营养活性。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了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纤维和腹根神经纤维中蛋白质表达差异,用DEAE-Sephacel阴离子交换层析和高效液相凝胶过滤的方法纯化了其中一种蛋白质,并通过圆二色谱初步分析了该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又通过经典的神经营养活性的模型-鸡胚背根节(DRG)体外培养模型,测定该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纯化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3.1,等电点为5.52,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0.8%,β片层占54.8%,转角占7.3%,无规卷曲占17.1%。体外实验表明该蛋白质能促进鸡胚背根神经节突起的生长。结论纯化了大鼠感觉神经33.1kDa特异蛋白,该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β片层为主,体外实验表明该蛋白质对体外培养的鸡胚背根神经节有神经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作为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保护机体特别是呼吸道免受病原体侵犯的重要屏障。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均存在黏膜免疫功能异常。通过"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和"培土生金"等论,学者们探讨了中医药影响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功能的可行性,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可以修复受损的支气管黏膜结构,提高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其机制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固本止咳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小鼠肺功能及呼吸道分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影响。探讨固本止咳中药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鼻腔滴入脂多糖(LPS)加熏香烟的方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固本止咳中药组;运用HE染色、电镜对形态学进行观察,评价COPD小鼠模型;使用动物肺功能仪分析系统检测小鼠肺功能;应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气道sIgA分泌水平。结果:COPD小鼠模型形态学结果符合COPD临床病理形态学改变;肺功能实验显示FEV0.1、FEV0.2、FEF25-75、PEF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5);气道sIgA分泌水平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小气道功能及局部黏膜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和维生素C3种物质作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基本辅剂,定向诱导犬第2代BMSCs,探讨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和成骨细胞的特征性鉴定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行犬髂骨穿刺,采集骨髓15~ 20 mL,全骨髓10% FBS 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将第2代纯化的BMSCs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mL)接种于含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和维生素C的DMEM/FI2培养液的培养瓶(皿)中,体外扩增培养、传代.对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骨桥素以及Ⅰ型胶原相关蛋白免疫荧光化学检测鉴定细胞性质.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形态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呈均匀分布生长.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呈均匀分布生长,传代后细胞体积略变大;BMSCs成骨诱导增殖后电镜下细胞呈多边形,可见ALP染色阳性;经成骨细胞诱导培养14 d后,细胞骨桥素以及Ⅰ型胶原相关蛋白表达阳性.结论:B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和维生素C体外定向诱导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成骨细胞,且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养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15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切除的内部无病变的股骨头,男2例,女13例;年龄38~92岁,平均71.2岁.无菌条件下将股骨头内松质骨咬成碎骨粒,放入培养基.采用酶消化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选择性培养基法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特点,并采用vWF、CD31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原代培养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细胞越少.培养4~5 d细胞呈短梭形、多角形或“鹩卵石”状.培养7~10d细胞生长密集,细胞融合呈漩涡状,接触抑制明显.vWF、CD31免疫荧光检测阳性率100%,表明细胞为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结论: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单、稳定、有效、可重复性好,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颈椎小关节滑膜的病理学观察与颈椎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研究颈椎小关节滑膜的病理学改变与颈椎病的关系;方法 经采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免疫组化、免疫荧光以及乙醛酸诱发生物单胺递质荧光研究了颈椎小关节滑膜的病理学表现;结果 总结了颈椎病的形态学特点。临床表现特点主要是头晕、四肢的感觉运动障碍以及交感和副交感等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颈椎病的病理学特点主要是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滑膜因为纤维增生和脂肪化而增厚,血管增生、血管炎和滑膜周围肌组织的变性。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乙醛酸诱发生物单胺递质荧光的方法我们发现颈椎及其周围组织中存在神经肽Y物质和对乙醛酸起反应的单胺类物质,推测为交感神经。还存在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标志的痛觉神经。同时也存在炎症因子,如IgG和C3;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说明颈椎小关节滑膜中存在交感神经和少量痛觉神经,并且在颈椎病的颈段脊柱小关节滑膜中存在炎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