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研究膝骨关节炎中药熏洗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处方,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处方中各种中药的应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和新方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372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应用最多的前3位依次为透骨草、红花、伸筋草,归经以肝、心、脾、肾经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新方组合11条。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以海桐皮汤为主方,治法主要是祛湿散寒、化瘀通络,治肝是关键,兼顾心脾肾。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坏死是我国骨科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近年来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迅速。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是导致股骨头坏死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有许多信号通路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包括TGF-β/Smad,Wnt/β-catenin,PI3k/Akt,TLR4,PPARγ,TNF-α-STAT1-Caspase-3等多条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通过促进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凋亡,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化,破坏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影响股骨头血供等多方面参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股骨头坏死发生的信号通路与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为股骨头坏死进行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以最小的创伤获取最佳的治疗收益,这种微创理念由来已久。单髁关节置换就是以治疗膝关节病变间室、保存正常关节结构为目的的微创手术技术。由于这种有限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术后康复快,因此近年来受到关节外科医生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单髁关节置换要获得良好的效果,病例选择是关键的第一步。由于单髁关节置换以内侧间室为主,故本部分将对内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X线提示的血管钙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是否会出现伤口缺血等并发症的增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术中应用止血带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前X线是否存在血管钙化分为三组:内膜钙化、中膜钙化及无钙化组。进行术后缺血相关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患者共577膝(437例),其中有96膝合并血管钙化,其中内膜钙化组为74膝(64例),中膜钙化组为22膝(20例)。无一例出现下肢动脉严重缺血并发症,内膜钙化组的浅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5.40%,显著高于中膜钙化组(0%)和无钙化组(1.25%)(P=0.03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内膜钙化(OR=1.367,95%CI:1.152-1.888)是老年TKA术后伤口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内膜钙化组病人的伤口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术前应该充分重视合并血管钙化的病人,围手术期应加强这类病人止血带的规范化使用、术中软组织的保护以及警惕术后下肢动脉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软骨磨损为特点的退行性关节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严重困扰人民健康,使至少10%的人丧失劳动能力.流行病学的研究估计,仅在美国大约有4300万人受影响,全世界大约有15%人口受到困扰.它不仅给社会,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1].OA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关节病,包括机械应力增加、力线异常、软骨退化、软骨下骨改变和肌肉软组织损伤.继发滑膜炎也在OA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早期阶段.生物力学在O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有研究指出,生物力学因素在OA发病中起到了瀑布效应[2].本文将主要对OA发生发展的不同生物力学因素进行讨论,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1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早中期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本组行UKA共217膝的临床结果,对早中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男46膝,女171膝,平均年龄65.3岁。术前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201膝,骨坏死16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8年,患者满意率87%,疼痛缓解率93%,膝活动度123°,HSS评分92分。所有病例无临床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全膝关节置换翻修3例:1例假体松动、1例假体周围感染、1例对侧间室骨关节炎。Oxford半月板衬垫脱位2例,手术更换大号半月板衬垫。另有对侧间室骨关节炎1例未进行翻修。结论膝关节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病变中短期疗效满意,但存在特有并发症,应严格手术适应证、掌握手术操作原则及技术,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其表现为多发或全身性疼痛,常伴有桡骨远端、股骨近端及腰椎等处的骨折。 1 病因及发病机理早在1882年Pommer就对骨质疏松有所描述,但人们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雌激素与钙。 1940年Albright首先发现并提出,妇女绝经期骨丢失加快,易发生骨质疏松。Aitken等证实双侧卵巢切除后,  相似文献   
8.
背景:姜黄素是由中药姜黄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可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初步分析姜黄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为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蛋白质-化合物作用网(STITCH)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SEA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药物靶标的蛋白质数据库(Binding DB)预测姜黄素的相关作用靶点,再结合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公共数据库中关于姜黄素的相关芯片,使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分析得到差异基因;同时检索治疗靶点数据库(TTD)、人类孟德尔遗传病(OMIM)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膝骨关节炎相关疾病靶点,明确姜黄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靶点,通过设置degree值得到关键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并利用R语言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IGEMDOCK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检索上述药物数据库共获得姜黄素相关靶点339个;检索GEO数据库确定姜黄素相关序列号为GSE10896的芯片,筛选出397个差异基因;②检索上述疾病数据库共获得膝骨关节炎相关疾病靶点1903个,其中典型靶点有AKT1、NFKB1、RELA和IKBKB等;③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129个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图;④GO分析功能富集显示,姜黄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生物学进程主要涵盖DNA结合转录因子、DNA结合转录激活剂活性、RNA聚合酶Ⅱ特异性、内肽酶活性、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金属肽酶活性和磷酸酶结合等,信号通路主要表现为PI3K-Akt、MAPK、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⑤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雌激素受体、EGFR、CYP19A1与靶蛋白有良好的亲和力;⑥结果证实,姜黄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涉及MAPK3、EGFR、雌激素受体1、MDM2、CYP19A1、MAPK14、雌激素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共计8个关键靶点,还涉及PI3K-Akt、MAPK、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等主要信号通路,各靶点与各通路之间产生的交叉作用,可能会抑制炎症反应和软骨细胞凋亡,从而治疗膝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9.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中晚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手术数量在国内外迅速增加[1,2].在膝关节置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其相关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虽然血管损伤这种并发症相对少见,但危险性很大,后果严重,严重者可以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截肢、死亡.因此,血管损伤潜在的风险需引起所有关节外科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cartilage changes of hip joint with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ONFH) in stages Ⅱ and Ⅲ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cartilage changes of femoral head of osteonecrosis before collapse. Methods The cartilage changes of ONFH were determined by delayed gadolinium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cartilage (dGEMRIC). According to ARCO classification of ONFH, the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11 hips, stageⅡ; Group B,13 hips, stage Ⅲ; Group C, 10 hips, normal. All participates underwent the tests by dGEMRIC. And the data of T1Gd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values of T1Gd were 420 ±60 (Group A) ,361 ±54(Group B) and 538 ±26 (Group C)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groups.The values of T1Gd in the ONFH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eir healthy counterparts. The values of T1Gd of Group B was 14%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Conclusion Cartilage of the femoral head undergoes abnormal metabolic changes before collapse. There is a loss of GAG in the cartilage and it aggravates with the worsening of ONF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