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评与他评量表差异及与人口学资料、自知力、临床症状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2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精神病性症状分量表自评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他评。比较自评与他评量表高差异与低差异两组间人口学资料、自知力、临床症状,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SCL-90精神病性症状分量表与PANSS总分有相关性(r=0.343,P0.05);受教育年限、阳性症状分和疾病认识分的差异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阳性症状、疾病认识、受教育年限是患者自评与他评症状差异的相关因素。自评量表可以多角度地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药物治疗态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151例在广州市脑科医院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采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药物态度清单(DA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态度和临床症状。采用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态度积极组57例,男性38例(66.7%),治疗态度消极组94例,男性40例(42.6%),积极组男性比例高于消极组;积极组SF-36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46.8±9.1)分,消极组(41.0±1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药物治疗态度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B=2.025,β=0.309,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态度越积极,生活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以10 d为间隔将2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7~20 d、30 d、40 d、50 d、60 d及60 d组,在住院第1周和最后1周分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病情及自知力;分析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23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4.3 d;住院时间与出院时ITAQ总分(r=0.294)、PANSS总分(r=-0.407)、阳性症状分(r=-0.369)及PANSS总分减分率(r=0.377)、阳性症状分减分率(r=-0.369)的相关系数在7~30 d组最大;住院≥31 d后其疗效与3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30 d后,疗效可能不会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睡眠结构特征的差异,探讨睡眠指标等因素对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查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n=97)和双相情感障碍(n=52)住院青少年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精神科诊断、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根据NGASR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0~5分为自杀低风险组(n=32),>5分为自杀高风险组(n=117)。以既往文献中80例正常青少年的PSG数据作为对照组资料。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自杀高风险组睡眠效率和N2期睡眠占比均低于自杀低风险组(Z=-2.138、-2.520,P均<0.05)。抑郁组总睡眠时间、N2期睡眠时间以及REM期睡眠时间均少于双相组(t=-2.822、-3.087、-2.277,P<0.05或0.01);抑郁组和双相组REM期睡眠占比均低于对照组(t=-2.369、-2.069,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N1期睡眠时间(β=0.019,P<0.05)、性别(男性vs.女性,β=-4.051,P<0.01)以及诊断(双相情感障碍vs.抑郁障碍,β=-1.429,P<0.05)。结论 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相比,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睡眠连续性差、浅睡眠更少的特点。N1期睡眠时间、女性以及诊断为抑郁障碍是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020年2月暴发期(t1)和6月缓解期(t2)广东省定点收治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差异。方法 分别在疫情暴发期和疫情缓解期对广东省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收治点73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焦虑自评(GAD-7量表)、抑郁自评(PHQ-9量表)、应激自评(PSS-10量表)评定护理人员的两个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73名研究对象的焦虑水平在t1的得分[4(1,7)]高于在t2的得分[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4,P=0.000);女性护理人员在疫情不同时期的焦虑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7,P=0.011)。63名女性护理人员的抑郁水平在t1的得分[4(3,6)]高于t2的得分[3(2,5)](Z=-2.098,P=0.036)。总体抑郁水平和应激水平在不同时期不存在差异。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和居住状态对护理人员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数十年,神经刺激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精神科疾病的临床治疗。神经刺激治疗主要包括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经颅直接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本综述将简要回顾神经刺激治疗在焦虑障碍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接受高剂量利培酮或奥氮平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减药后1年内复发风险和服药态度的变化,为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组75例接受高剂量利培酮或奥氮平治疗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诊断标准的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减量组(入组后6月内减少利培酮/奥氮平剂量至基线的50%,n=37)和维持组(入组后12月内均保持基线药物剂量不变,n=38)。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及服药态度问卷(DAI)在基线期、入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锥体外系副反应和服药态度,计算入组后1年两组的复发率。结果入组后1年,减量组与维持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vs.15.8%,χ~2=0.402,P=0.526)。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过程显示,在PANSS阴性症状、RSESE及DAI评分上,两组的处理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组6个月、12个月时,减量组PANSS阴性症状评分低于维持组、DAI评分高于维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组12个月时,减量组RSESE评分低于维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慢减少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奥氮平或利培酮剂量至有效低剂量,不会增加复发风险,且有助于减轻阴性症状,减少锥体外系副反应,改善患者的服药态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医师"五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的3个站点评分表的信度。方法:以广东省第三期精神科住院医生培训师资培训班115名学员为对象,先由指导老师针对OSCE中第二站"临床技能站"、第三站"临床思维站"、第五站"临床沟通站"评分标准逐项讲解和分析;然后安排广州市惠爱医院二年级住培医师对真实住院患者进行上述3个站点的现场测试,现场师资培训班学员对住培医师进行评分;其中学员对住培医师"临床沟通站"分别在指导老师现场讲解后及实例演练后进行两次评分,分析各次评分的组内一致性。结果:学员对住培医师"临床技能站"、"临床思维站"的现场评分一致性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 988、1. 000;"临床沟通站"现场讲解后及实例演练后两次评分ICC分别为0. 990及0. 998。结论:经培训的学员对精神科住院医师"五站式"OSCE考核评分一致性高,联合实例演练后再评分的组内一致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中潜在护理风险的处置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96例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给予对照组潜在护理风险进行常规处置管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潜在护理风险的规范化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68,P <0.05);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55,P <0.05)。结论:针对外科护理中潜在风险制定规范的防治措施,有利于降低外科护理的风险,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铂金属配合物因其卓著的疗效已迅速发展为临床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三联吡啶铂(II)配合物1,通过核磁及质谱等实验表征了目标分子的结构,通过温度依赖性核磁、溶剂依赖性紫外可见光谱等实验证明了酰胺分子间的氢键、π-π堆积以及Pt-Pt金属-金属相互作用是配合物1在自组装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通过透射电镜观测到组装体的形貌为单分子纳米纤维结构,该研究有利于阐明铂类化合物的自组装行为与其抗癌活性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