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睡眠结构特征的差异,探讨睡眠指标等因素对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查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n=97)和双相情感障碍(n=52)住院青少年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精神科诊断、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根据NGASR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0~5分为自杀低风险组(n=32),>5分为自杀高风险组(n=117)。以既往文献中80例正常青少年的PSG数据作为对照组资料。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自杀高风险组睡眠效率和N2期睡眠占比均低于自杀低风险组(Z=-2.138、-2.520,P均<0.05)。抑郁组总睡眠时间、N2期睡眠时间以及REM期睡眠时间均少于双相组(t=-2.822、-3.087、-2.277,P<0.05或0.01);抑郁组和双相组REM期睡眠占比均低于对照组(t=-2.369、-2.069,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N1期睡眠时间(β=0.019,P<0.05)、性别(男性vs.女性,β=-4.051,P<0.01)以及诊断(双相情感障碍vs.抑郁障碍,β=-1.429,P<0.05)。结论 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相比,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睡眠连续性差、浅睡眠更少的特点。N1期睡眠时间、女性以及诊断为抑郁障碍是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