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latelet-derived membrane microparticles,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的释放量,确定制备PMP时凝血酶的最佳应用浓度。以体外培养HUVEC为载体,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不同浓度的PMP对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2、1.5、1.0和0.5U/ml凝血酶激活血小板后PMP的释放率分别为28.7、47.7、50.1和43.9%;HUVEC的增殖与PMP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PMP时,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8±0.3倍;10μl/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的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9±0.5倍,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MP能抑制HUVEC的凋亡,40μg/mlPMP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9±0.4)%,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9.4±0.5)%(p〈0.05)。VEGF(10μl/ml)对HUVEC细胞的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其凋亡率为(8.0±0.8)%。结论:用1U/ml的凝血酶刺激血小板释放的PMP较为均一,且释放量最大,可促进HUVEC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在血小板悬液中加1.0U/ml的凝血酶,37℃下作用10min后,800g离心20min,取上清,17000g离心分离出PMP,采用BCA法测定PMP含量(以蛋白含量计),将HUVEC与不同浓度的PMP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共同孵育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将20μl的PMP(40μg/ml)和VEGF(10μl/ml)分别接种于CAM上,孵育72h后,观察PMP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HUVEC的增殖与PMPs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PMP时,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83±0.33)倍;而VEGF(10μl/ml)组HUVEC的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91±0.47)倍,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MP组及VEGF组在接种点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放射状密集生长的血管网,而对照组无特异性密集血管生成。PMP组及VEGF组的CAM血管分支点数分别为112.5±11.3、128.4±10.0,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2.6±8.1。结论PMP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CAM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jak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实用性。用PCR扩增出含jak2基因2个SNP(C428T和C643T)位点的DNA片段作为模板,产物纯化后利用MALDI,TOFMS检测5例MM和5例健康对照者样本的jak2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C428T和C643T位点基因型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例与健康对照组的分布无差异,均为T/T纯合子。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基于MALDI—TOFMS与引物延伸技术检测jak2基因多态性的方法是一个快速、准确和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治疗前血清B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nlin,β2-MG)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与Bcl-6和Ki-67表达的临床相关性。方法:2011-09-08—2013-02-16江苏省肿瘤医院初治49例DLBCL患者行CHOP方案化疗,Luminex液相芯片法检测治疗前血清VEGF和B2-MG蛋白表达水平,常规免疫纽化法检测Bcl-6和Ki-67表达。结果:VEGF蛋白高表达合并Bcl-6高表达者多见于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阳性率为53.8%(7/13),P=0.048;合并Ki-67高表达者的各项临床特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高表达合并Ki-67高表达者能获得更佳的疗效,P=0.008;完全缓解(CR)患者阳性率为4/7,部分缓解(PR)患者阳性率为50.0%(8/16)。β2-MG蛋白高表达合并Bcl-6和Ki-67高表达与各项临床特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蛋白高表达合并Ki-67高表达与治疗疗效密切相关,两者同时高表达时DLBCL患者对cHOP治疗方案的敏感度高,治疗疗效好。β2-MG和VEGF蛋白表达结合临床常规免疫组化检测有望成为DLBCL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UL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45例胃癌组织和50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ULK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LK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16/145)和16%(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LK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侵犯、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脉管侵犯、HER 2和p53无关(P>0.05)。ULK1无表达、低表达和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4.8个月(95%CI:40.5~49.2个月)、427个月(95%CI:39.9~45.6个月)和37.7个月(95%CI:33.0~4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Luminex液相芯片法检测初治49例DLBCL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 和β2-MG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49例DLBCL患者中,β2-MG 高表达37例,VEGF高表达23例.β2-MG和VEGF蛋白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B组症状、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的增高均无相关性(均P> 0.05).β2-MG高表达与以CHOP方案为基础的全身化疗效果相关(P=0.037).VEGF蛋白高表达与合并纵隔侵犯有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 蛋白芯片法检测β2-MG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有望成为DLBCL常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了2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APCT的变化,并与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输注1小时、24小时后的APCT均明显缩短,APCT由血小板输注前的(103.7±11.3)秒分别缩短为输注后1小时、24小时的(60.0±9.7)秒、(68.5±9.8)秒,(P<0.01),而正常对照的APCT为(42.0±3.4)秒;按照CCI和PPR的判断标准(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CCI分别为<7500和<5000,PPR分别为<30%和20%为输注无效),有2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其输注1小时、24小时的CCI值分别为7415、2966和6913、4988,PPR值分别为28.0%、11.2%和25.2%、14.1%。1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CCI值均显示血小板输注有效;2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输注1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有效,24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APCT可以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能较全面的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经手术切除的ⅢB及ⅢC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的ⅢB期及ⅢC期结直肠癌患者31例(联合治疗组),采用XELOX方案(第1天静脉滴注奥沙利铂,130 mg/m2;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1 000 mg/m2 ,2次/d,21 d为1个周期)术后辅助化疗,序贯免疫治疗[第2~5天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150 μg皮下注射,第6~19天 IL 2 100万IU皮下注射,21 d为1个周期],6~8个周期。选择同期经手术切除的ⅢB期及ⅢC期结直肠癌患者21例(单纯化疗组),采用XELOX方案术后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密切随访,计算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记录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免疫功能及毒副反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8+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8+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NK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中位DFS分别为23.17月和14.62月。两组毒副反应均以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为主,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经对症治疗后均可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临床死亡事件。结论: 标准术后辅助化疗联合序贯免疫治疗可进一步延长ⅢB及ⅢC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FS,提高其免疫功能,且患者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应用尼洛替尼(nilotinib)和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逆转K562/A02细胞耐药与诱导凋亡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敏感性,计算尼洛替尼和Tet干预后的柔红霉素(DN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bax、survivin mRNA的表达及Western blot分析BAX、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 Tet单独作用48小时后,DNR对K562/A02细胞的IC50分别为(5.71±0.72)mg/L和(6.52±0.43)mg/L,两药联合应用时DNR对K562/A02细胞的IC50降为(3.12±0.13)mg/L。单用尼洛替尼或Tet均能增加经DNR作用的K562/A02细胞的凋亡率,两药联合作用时凋亡率增高更明显。单用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 Tet 48小时后可上调bax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且两药联合作用时上调幅度明显。单用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Tet48小时后可下调survivin m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