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60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肝脏病理检查在不明原因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诊断的118例肝脏疾病患者,对其予肝穿刺病理检查,观察所有患者的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及其ALT、AST、TBil、IgG水平。结果肝穿刺病理检查共确诊105例,诊断率为88.98%。其中AIH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最高,ALT为(248.41±93.62)U/L,PBC患者的Ig G水平最低,为(13.78±6.57)g/L。结论不明原因肝病采取肝脏病理检查基本能够完成对不明原因肝病的诊断,临床效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caspase-1抑制剂抑制焦亡,评价细胞焦亡在B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所致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确定CVB能否通过诱导细胞焦亡导致心肌炎症。方法Balb/c乳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VB3感染组(腹腔注射CVB3)、1次抑制剂组(CVB3感染乳鼠后注射1次caspase-1抑制剂)和3次抑制剂组(CVB3感染乳鼠后在1、3、5天分3次注射caspase-1抑制剂),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乳鼠心肌组织中的caspase-1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乳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HeLa细胞分为8组,前4组用CVB3感染不同时间,后4组CVB3感染的同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caspase-1抑制剂,检测CVB3病毒蛋白表达量。结果CVB3感染组的乳鼠心肌组织中激活的caspase-1含量增加,与CVB3组相比,注射caspase-1抑制剂的小鼠心肌组织中激活的caspase-1含量明显减少。正常对照组乳鼠心肌细胞组织状态正常,CVB3感染组乳鼠心肌组织大面积变性、坏死,CVB3+caspase-1抑制剂组乳鼠心肌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但程度较轻。HeLa细胞中caspase-1与CVB3蛋白含量随caspase-1抑制剂剂量增大而降低。结论抑制细胞焦亡可有效减轻CVB3所致心肌损伤,CVB诱导的焦亡参与心肌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我院住院患者,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年龄分为小于20岁组,21岁~30岁组,31岁~40岁组,40岁以上组。结果:IgA肾病患者在21岁~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66.9%);临床表现中发作性肉眼血尿以11岁~20岁最多见(占80%);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总胆固醇与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岁以上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壁增厚变性比例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血压、血尿酸、血脂情况,而且病理预后指标较差,应早期肾穿刺活检,对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施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早期对疾病基因水平的诊断成为可能。这些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逐步形成分子流行病学这门学科。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常常需要用经济、快速、安全的方式获取DNA标本,并要使所获得的DNA达到相对较高的质量和产量。外周血是最易获取DNA分子的生物标本,本研究模拟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时血液标本采集、处理、检测的实际情况,旨在发现不同DNA提取方法、血液标本类型以及保存对DNA标本产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造模组(B组)、头穴丛刺组(C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的影响及脑组织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后第7天,B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明显水肿,周围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C组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减轻,神经细胞数增多;术后7d,A组与B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均有少量NGF及TGF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NGF及TGF表达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头穴丛刺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区组织水肿,改善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功能状态,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并可诱导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的表达,减轻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7.
肠梗阻4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梗阻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肠梗阻496例资料。结果:496例中,机械性肠梗阻423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46例(占58.2%),130例行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72例(占17%),63例行手术治疗;腹外疝梗阻105例(占21.2%),105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近年来,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肿瘤性肠梗阻有明显增加,应予以重视。粘连性肠梗阻首选非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可选择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冠心病(CHD)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18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95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为病例组,92例非代谢综合征组为对照组。以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评价病变程度,并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结果 MS组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显著高于非M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MS组,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差异。MS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及冠状动脉造影评分均高于非MS组。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合并MS较多,MS又加重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应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防治,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安全性和对肿瘤的根治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于我科应用吻合器行根治性保肛手术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遵循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的原则,远近切缘距肛瘤分别至少达2.5cm及10cm,应用双吻合器法于骶前行结直肠端端吻合。结果 78例患者均一期行吻合,无手术死亡。术后56例患者出现肛门刺激症状,予对症治疗8~12个月,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分别予保守及手术治疗后治愈。2例患者出现排尿功能障碍,2例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予对症治疗后均有缓解,各有1例患者出现脂肪液化及伤口感染,予加强伤口换药护理后愈合。吻合口狭窄1例,于门诊定期扩肛后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行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术后成功随访72例患者,吻合口复发1例,盆腔复发3例,其中并发肺转移1例,复发转移率为5.56。结论应用双吻合器法进行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可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和较好的保留患者的排便、排尿及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4例,根据其血浆LDL-C水平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 mg/d(平均13.65 mg/d),治疗1年.对照组为87例同期在心血管病房住院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其他患者.于入院时及随访1年后以数字式放射吸收测量法测定左手第2、3、4手指中节指骨的相对骨矿物质密度(BMD),并检测治疗前后血TC及LDL-C浓度.结果:1年后,治疗组患者血TC浓度降低25.86%[(5.22±0.97)mmol/L:(3.87±0.42)mmol/L,P<0.01],LDL-C浓度均降低24.71%[(3.06±0.60)mmol/L:(2.26±0.41)mmol/L,P<0.01],手指BMD增加5.78%[(0.588±0.061)g/cm2;(0.622±0.046)g/cm2,P<0.01].对照组患者血TC浓度[(4.37±1.03)mmol/L:(4.67±0.49)mmol/L]及LDL-C浓度[(2.6l±0.61)mmol/L:(2.74±0.26)mmol/L,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BMD降低0.13%[(0.596±0.062)g/cm2:(0.585±0.047)g/cm2.P>0.05].1年后BMD的变化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8%;-0.13%.P<0.01).结论: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同时能增加老年冠心病患者BMD,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