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正> 1988年1月至1997年1月,我院采用高频电灼加免疫增强剂—干扰素等综合治疗尖锐湿疣18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80例,男性124例,女性56例;年龄在7~60岁,平均33岁。病程1周至2年。发病部位:男性患者损害位于阴茎冠状沟、包皮系带旁、尿道外口及肛周等处,以冠状沟及包皮系带旁居多;女性患者损害位于大、小阴唇内侧、阴道口、阴道壁、  相似文献   
2.
一期游离皮片植皮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7年8月-2001年8月选择39例乳腺癌患者,针对术中皮瓣缝合张力较大这一情况,取腹壁或大腿游离皮片做一期植皮,显著降低了皮瓣坏死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本院2002年9月—2006年8月收治的32例(40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患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结果复发的原因有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4条患肢),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5条患肢),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0条患肢),出现小隐静脉曲张(10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条患肢)。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等组织中的ER和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66例甲状腺患者标本,其中甲状腺癌88例,甲状腺瘤1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8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4例,另取甲状腺瘤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ER、PR检测。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各种疾病中均有不等数量的ER和PR表达,甲状腺疾病组织中ER的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女性中ER及PR表达率高于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40岁组ER阳性率高于〉40岁组;高中分化甲状腺癌中ER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组;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ER及PR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未复发组ER阳性率显著高于复发组。结论性激素受体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1-对甲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4)经用二苯甲酰基-d-酒石酸拆分得(-)物体(8)和( )物体(9),将(4),(8),(9)分别先后与氯乙酰氯及六氢吡啶反应,制得(±)、(-)和( )-甲苯喹哌。后两者初步推定为S和R构型。三种甲苯喹哌经北草乌头碱致大鼠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和毒性初步观察结果,右旋体的抗心律失常活性为左旋体的4.8倍,为消旋体的3.6倍,但其毒性分别为后二者的2.4和5.1倍。治疗指数仍为外消旋体较高。  相似文献   
6.
从Morgan和Mathison等所综述的抗心律失常药构效关系出发,以利多卡因和安搏律定(Aprindine)的结构作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33个1,2-二取代四氢异喹啉的酰胺类和烷胺类衍生物。经乌头碱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初步试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化合物均具有很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对其构效关系作了初步小结。其中1-对甲苯基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最强,对心脏毒性小,并与安搏律定作了比较,其最小中毒量/最小有效量和最小致死量/最小有效量之值大大超过安搏律定。  相似文献   
7.
1992年12月~1999年12月我院共收治消化道异物病人4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男28例 ,女15例。年龄6~59岁 ,其中20~40岁34例 (79 % )。企图自杀的刑事犯28例(65 % )。2、消化道异物部位、性状食道异物2例 ,胃内异物22例 ,小肠异物12例 ,结、直肠异物7例。金属异物38例 :其中食道 (同时伴胃内 )手术刀片1例 ,发夹1例 ;胃内铁钉8例 ,打火机2例 ,硬币7例 ,钥匙串1例 ,金戒子1例 ,弹簧1例 ;小肠内钮扣2例 ,铁钉1例,金戒子5例 ,钢笔套1例 ,铁丝索1例 (十二指肠内 ) …  相似文献   
8.
9.
在许多肿瘤包括甲状腺癌、直肠癌、胆囊癌及其它传统上认为雌激素不作用的器官中都发现有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实验室的证据都表明性激素在甲状腺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甲状腺疾病中的ER及PR的表达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和Billroth Ⅰ吻合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远端胃癌患者92例,将患者资料上传至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对照组行Billroth Ⅰ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情况,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术中两组患者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相较于Billroth Ⅰ吻合术具有出血少、更易于操作、预后好等优点,是适合远端胃癌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