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胆碱(choline,Cho)/氮-乙酰天冬氨酸(N-aceyd aspartate,NAA)比值在指导脑肿瘤立体定向穿刺活检中的意义。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9年2月,50例脑肿瘤活检患者接受了立体定向活检,每一病例选取1H-MRS代谢指标Cho/NAA较大值、同通道上Cho/NAA中间值及同通道上Cho/NAA较低值处作为靶点,留取病理标本后送检。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胶质瘤36例,其中低级别26例,高级别10例;转移瘤6例,淋巴瘤6例,脱髓鞘病变1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成功率98%。低级别胶质瘤Cho/NAA比值低于高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1H-MRS的Cho/NAA比值对脑肿瘤的立体定向活检具有指导意义,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判断肿瘤级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温度梯度灌注技术进行比较,探讨低温间断灌注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周壁破裂型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共60例周壁破损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均为单椎体骨折,根据骨水泥灌注方法的不同分为温度梯度灌注组30例和低温间断灌注组30例。温度梯度灌注组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71.9±6.9)岁;低温间断灌注组男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9.7±7.2)岁。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后凸角,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分布面积比,骨水泥可推注时间(从开始推注到所有骨水泥至团块期晚期不可推注的时间),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温度梯度灌注组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3±8.4)个月;低温间断灌注组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8.6±8.2)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末次随访时与术后2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和末次随访时,两组组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组间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伤椎椎体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温间断灌注组的骨水泥可推注时间(12.1±1.0)min,显著长于温度梯度灌注组(5.3±1.1)min(P<0.05)。低温间断灌注组的骨水泥灌注量(3.9±0.79)mL,骨水泥分布面积比(0.46±0.10),均优于温度梯度灌注组(3.20±0.67)mL和(0.3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间断灌注组有2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6.7%,显著低于温度梯度灌注组的骨水泥渗漏率26.7%(P<0.05)。结论低温间断灌注技术可以有效延长骨水泥可推注时间,有利于提高骨水泥在椎体内的注射量和分布面积,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的同时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GCS评分为3~8分,所有患者均行脑内压监测仪植入手术,持续观察患者颅内压4~15,d,观察患者颅内压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对患者应用COS评分表进行评估,其中恢复良好10例(50.0%),中度残疾5例(25.00%),严重残疾3例(15.00%),植物生存1例(5.00%),死亡1例(5.00%).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脑室内ICP检测可有效控制患者颅内血液,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刨伤后颅内压增高、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后体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创伤性血栓形成、一氧化碳和髓过氧化物酶的缺乏均可导致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对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首先要保证有效的脑灌注压以及钙离子拮抗剂、冬眠低温疗法和高压氧治疗。为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CT图像三维重建技术获取不同月龄新西兰兔桡骨的解剖学数据,为兔骨缺损实验研究及制造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月龄及6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各20只,根据兔月龄不同分为A组(3月龄)及B组(6月龄),所有兔双侧桡骨行CT扫描,应用Mimics10.0软件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重建桡骨,标定桡骨解剖标志后测量桡骨长度,桡骨中点矢状径、横径,前曲角及侧曲角.结果 新西兰白兔桡骨两端粗大、中间细小,中段存在明显弧形凸起,A组及B组前曲角分别为(24.19±1.18)°及(23.97±1.35)°,侧曲角分别为(26.13±1.04)°及(25.66±1.23)°,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桡骨线性长及曲线长分别为(63.05±1.33)mm及(65.03±1.10) mm,B组分别为(66.56±1.53) mm及(70.41±1.06)mm,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桡骨中点横径分别为(4.24±0.19)mm及(4.30±0.23)mm;中点矢状径分别为(3.23±0.16 mm)及(3.29±0.18) mm.中点横径、矢状径与桡骨长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基于CT影像的新西兰白兔桡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能良好反映桡骨外形,可清晰识别桡骨解剖标志并进行解剖学测量,为兔骨缺损实验研究及组织工程支架制造提供解剖数据.  相似文献   
6.
1,6-二磷酸果糖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择49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调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10g/d,静脉滴注,疗程14 d.比较2组治疗21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14 d时血糖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0%(22/25)、治愈率28.0%(7/25),对照组总有效率70.8%(17/24)、治愈率16.7%(4/2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1,6-二磷酸果糖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对血糖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颅骨缺损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规手术,虽然手术本身并不复杂,但在手术时间、材料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我院自2000~2006年间共施行30例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对铅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2007年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4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及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9.
正高能创伤、骨肿瘤切除后常导致骨缺损,采用骨移植方法治疗效果良好。但传统骨移植有诸多并发症,如自体骨移植取骨量有限、增加痛苦,异体骨移植存在免疫反应等~([1])。因此,骨组织工程应运而生,通过将种子细胞复合生物调控因子种植于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的支架上,再将其植入骨缺损部位,种子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分析总结我院2004~2007年间手术治疗126例颅内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对颅内血肿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方式、术后综合治疗进行分析,提出早期手术对患者的救治有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78例,女性48例,年龄3~82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打击伤42例,坠落伤38例,交通事故34例,其他12例;硬膜外血肿50例,硬膜下血肿48例,脑内血肿28例;其中去除骨瓣65例,保留骨瓣61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45例,6~8分52例,9~11分16例,12~15分1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