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去氨加压素联合止血钛夹在老年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05/2017-05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急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均使用内镜下注射药物联合止血钛夹进行治疗,其中行内镜下注射去氨加压素的患者共11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行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的110例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2.9 h±1.3 h、平均输血量为1250 m L±210 m L、3例(2.72%)转外科手术、4例(3.63%)1 wk内再出血,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3.1 h±1.5 h、平均输血量为1190 m L±220 m L、3例(2.72%)转外科手术、5例(4.55%)1 wk内再出血,两组患者在止血时间、输血量、转外科手术、1 wk内再次出血等指标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为93.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2%vs 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给予内镜下注射去氨加压素的方案,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附74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3月至2008年7月期间我院行腹腔镜TME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TME,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87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9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0 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46 h.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平均为3.1 cm,清除淋巴结数平均为19.7枚.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以上患者保肛率为97%(29/30).随访时间2~44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无戳孔肿瘤细胞种植或远处转移发生;1例盆腔复发,带瘤生存;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TME能够达到和符合TME的原则,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评分系统建立和运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根据术前临床资料建立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方法 对邵逸夫医院 1994年 4月 4日至 2 0 0 1年 6月 30日的 7134例LC的术前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筛选出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再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男性、高龄 (≥ 6 5岁 )、上腹部手术史、糖尿病、总胆红素升高 (≥ 1 2mg/dl)、胆囊壁增厚 (≥ 4cm )、胆总管直径增宽 (≥ 8cm)、急性胆囊炎是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并被分别赋值 ,建立预测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计算 7134例LC的综合得分 ,比较不同得分组转开腹率。用ROC曲线评价该评分系统的效能。 2 0 0 1年 7月 1日至 2 0 0 1年 12月 31日 938例LC运用该评分系统 ,比较各得分组转开腹率的差异。结果  7134例LC中各组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OC曲线以下面积为0 81,标准误为 0 0 1。 938例LC中的各组也是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根据危险因素预测LC转开腹可能性 ,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的可行性及其安全性。[方法]32咧享肠癌病例婪施砬会阴联合切除术后行腹膜外造口(腹腔镜手术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开腹腹膜外造口术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和对照组造口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15min和17min(P〉0.05)。术后随访2-22个月,腹腔镜手术组3例病人出现4例次造口并发症,对照组7例病人出现14例次造口并发症(P〈0.05)。[结论]腹腔镜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安全可行,在减少造口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施行与未施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施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39例患者仅2.6%(1例)发生吻合口瘘,但无自觉症状;平均住院时间为12(9—16)d。未施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65例患者中吻合口瘘发生率12.3%(8例),分别予以横结肠造口、Hartmann术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及营养支持与局部冲洗引流治疗后愈合;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2(36—78)d。结论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施行保护性回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6年5月同期收治的57例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病人分为腹腔镜组(21例)和传统开腹组(36例)进行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1例中转开腹(4.8%),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均无局部复发病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0.5±45.8)min和(120.8±32.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6.3±36.7)ml和(186.6±55.6)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9.4±6.5)h和(78.7±13.5)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9±5.8)d和(12.3±7.6)d,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6.7±7.1)枚和(17.2±6.4)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和5.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相比开腹手术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方法对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随机选取同期30例开腹手术病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和手术切除范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为(153.0±46.9)ml,开腹组为(350.0±190.0)ml,腹腔镜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0.5)d,对照组为(3.5±1.3)d,腹腔镜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为20.0%(6/30例),开腹组为50.3%(16/30例),腹腔镜组明显降低(P<0.01)。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切除肠段长度分别为(27.0±4.3)cm和(24.5±4.0)cm,清除淋巴结数分别为(21.0±7.9)枚和(21.7±9.5)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切口种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食管裂孔疝在欧美国家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但我国文献报道的病例较少.随着对此病认识的提高及内镜、食管吞钡检查的普及,病例数不断增加.在普通就诊人群中,10%可发现有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但其中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仅占5%;在另一方面,有反流症状的人群中,80%可发现有食管裂孔疝[1].其中部分病人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现将我院于1997~2002年间因食管裂孔疝行腹腔镜疝修补的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与开放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基础上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围手术期临床结果,以探讨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同期16例腹腔镜及55例开放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了两组间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侧方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相似。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腔镜组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比开放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218.6±71.6 min vs.181.3±57.9 min,P=0.03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190.6±80.1 ml vs.344.9±295.2 ml,P=0.044)。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清扫的侧方淋巴结数目(9.8±6.1枚vs.11.0±9.7枚,P=0.642)、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率(25.0%vs.34.5%,P=0.5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vs.20.0%,P=0.666)、术后住院时间(10.9±3.5天vs.13.8±7.1天,P=0.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肿瘤低分化(P=0.001)、阳性脉管瘤栓(P=0.011)和神经侵犯(P=0.002)相关,但与术前是否行放化疗(P=0.479)及肿瘤大小(P=0.907)无关。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基础上的侧方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并能达到和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围手术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