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06月~2019年06月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留治的MHD患者151例,按照在常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基础上增加不同频率的HDF治疗分为HD组34例(常规HD治疗,不进行HDF治疗)、HDF1组25例(每月1次HDF)、HDF2组47例(每月2次HDF)、HDF4组45例(每月4次HDF)。所有入组患者每4周复查一次血红蛋白,根据血红蛋白水平调整EPO用量,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尿素氮、甲状旁腺素、干体重等指标。结果:治疗24周后,各组患者较入组时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05);HDF1组患者较入组时红细胞压积水平上升(P均<0.05);HDF1、HDF2、HDF4组患者较入组时ERI值、甲状旁腺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ERI值与铁蛋白、KT/V呈负相关关系,与甲状旁腺素、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频率的HDF治疗均能提高患者EPO的疗效,但提高HDF治疗的频率不能明显改善EPO疗效,就有效纠正MHD患者肾性贫血而言,可在常规HD基础上联合每月1次HDF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与住院率、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本中心门诊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情况,观察随后12个月(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患者的住院率、死亡率,并分析血红蛋白变异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有175例患者符合条件纳入观察,48%患者在观察期内血红蛋白出现大幅度波动,仅有18.9%患者血红蛋白稳定在目标值之内。血红蛋白持续低于目标值和在目标值以下小波动是患者住院率升高的危险因素[OR值3.479,95%CL(1.192~10.152)和OR值4.029,95%CL(1.286~12.624)],高变异与住院率、死亡率增加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血红蛋白高变异可能并不是预测血透患者住院率、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相反,血红蛋白持续低于目标值以及在目标值以下小波动与血透患者住院率、死亡率增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杭州市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了一组腕部起始的直桥式人工血管内瘘手术,目前少见报道,现将使用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4年4月~2012年3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26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8岁,术前已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0~2次。行人工血管手术均为局麻,人工血管与动静脉均为端侧吻合方式。美国GORE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长20cm,直径5mm,不带内环。选择  相似文献   
4.
1010例IgA肾病中医证候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IgAN中医证候谱分布.探讨证候、病机的演变规律,制定科学规范、实用有效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案.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两种中医辨证方案对IgAN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并对IgAN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观察指标及病理分级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中医辨证方案均显示气阴两虚证是IgAN的中心证候,随着病情的进展,IgAN中医证候呈现单证(气阴两虚证)→二联证(气阴两虚兼肾络瘀痹证、气阴两虚兼风湿内扰证)→三联证(气阴两虚兼肾络瘀痹兼风湿内扰证)的演变规律.结论 IgAN虚、瘀、风湿的新辨证方案,无论在辨证反映IgAN的症状表现上,还是在反映各证候之间的关联、演变规律以及预后判断上,均较原方案有优势,且辨证操作较简单、易掌握,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血栓形成是人工血管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血栓的方法主要有:(1)直接药物溶栓;(2)外科血栓清除,包括经皮腔内溶栓术和Fogarty导管取栓术等;(3)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直接穿刺溶栓目前仍是国内较多医院的首选方法,但此法溶栓速度较慢、成功率不高,且不能同期处理失功的主要原因—狭窄,故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1]。经皮腔内多侧孔溶栓导管溶栓与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AVG血栓成功率高、速度快,但如合并狭窄需同期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总体治疗费用较高[2,3]。PMT技术目前在国内报道不多,治疗费用高昂等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arterio-venous graft,AVG)作为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重要选择,急性血栓形成是导致其失功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可达9%~19.8%[1]。AVG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溶栓,前两者存在操作较复杂、创伤较大、费用昂贵等缺点[2]。既往研究表明,尿激酶局部注射溶栓治疗AVG血栓形成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3],但多数报道均采用单针穿刺注射溶栓。近年来,我科采用多点穿刺微量泵注射尿激酶治疗 AVG血栓形成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非热康普远红外线照射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和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血流量欠佳(180-200)ml/min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喜辽妥涂抹、热敷基础上使用非热康普治疗仪照射,观察照射前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QB)、穿刺处的硬结及穿刺侧的手臂末端发凉、发麻等缺血症状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中,照射20次、40次、60次后的QB的值分别是(216.2±9.4)ml/min、(231.2±9.18)ml/min、(234.2±8.18)ml/min,均高于照射前(190.4±6.8)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内瘘侧手臂穿刺处硬结减少或缩小的总有效率为95.2%。内瘘侧手臂末端发麻、发凉的缺血症状的好转率是81.3%。结论 非热康普远红外线照射有效改善血流量,减少长期反复穿刺而形成的硬结,改善内瘘患者手指末端发麻,发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有效与无效的患者临床特征,以探讨可能影响尿激酶溶栓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患者82例,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患者51例、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患者31例。将溶栓治疗有效的45例患者作为有效组,无效的37例患者作为无效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时间、溶栓治疗并发症(出血、血肿)发生率及溶栓治疗前动静脉内瘘基本情况。结果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者血栓栓塞时间较短(P<0.05)。两组患者出血、血肿等溶栓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AVF患者中,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者吻合口内径、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较长,吻合口流速更快、血栓长度较短,瘤样扩张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AVG患者中,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者动脉吻合口内径较大、血流速较快(均P<0.05)。结论临床对于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患者,不能盲目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以免增加内瘘血管二次损伤、消耗有限的血管资源。内瘘血栓栓塞时间、吻合口内径、桡动脉内径、血栓长度、吻合口血流速和瘤样扩张等可作为是否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参考指标,以提高溶栓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危重型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危重型毒蛇咬伤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血液净化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前后患者一般状况、局部症状、实验室指标变化及预后。结果:总共33例患者符合条件纳入观察,其中截肢1例,死亡1例,其余痊愈,治愈率93.9%。联合治疗后,患者一般状况改善,局部肿胀疼痛缓解,实验室指标改善。结论:血液净化联合中药外敷是治疗危重型毒蛇咬伤的重要手段,能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4月~2017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AVF狭窄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61. 86±18. 70)岁;患者透析龄(62. 77±36. 99)月;内瘘使用时间2~107月,中位数为55月,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记录狭窄位置、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第1、3、6、9个月内瘘的初级通畅率。结果:22例患者共计有24处狭窄,动脉狭窄1处,吻合口附近狭窄8处,静脉流出道狭窄15处。球囊扩张术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3、6、9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5. 45%、86. 36%、86. 36%和77. 27%,随访9个月再狭窄发生率为22. 73%。结论:B超引导下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瘘管腔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