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儿童脑梗死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7个月~14岁脑梗死患儿临床及MRI资料,均接受头部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11例同时接受MR血管造影(MRA),5例同时接受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观察其相关特点。结果 14例中,5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及脑动脉瘤术后,2例脑部外伤,2例颅内病毒感染,1例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1例非特异性血管炎,3例病因不明;其中6例病变累及基底核区,4例累及单或双侧脑叶,小脑半球受累2例,脑桥及丘脑受累各1例。常规MRI中,14例病灶T1WI均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例基底核区及侧脑室旁梗死区见出血转化,2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图像示病变周围脑沟内血管扩张;DWI中1例病灶呈低信号外,13例病灶呈高或稍高信号。11例接受MRA,其中6例未见异常、5例脑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5例急性及亚急性期患儿接受ASL检查,其中4例病变呈高灌注,1例病变中央呈低灌注、边缘呈高灌注。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脑部外伤及颅内感染是儿童脑梗死常见病因;基底核区及脑叶为儿童脑梗死好发部位,再灌注易见于急性及亚急性期梗死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脑灌注缺损与侧支循环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连续收治的症状性单侧颈 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内段或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M2段闭塞 患者,根据闭塞部位分为ICA闭塞组和MCA闭塞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记录影像学特征,采用定量 分析软件获取患侧脑血流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ime to maximum of the residual function,Tmax)>4 s和 Tmax>6 s的低灌注区容积,并采用多时相CTA 6级评分法对侧支循环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低灌注 区容积与侧支循环的差异,并分析低灌注区容积与侧支循环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最终纳入42例患者,平均年龄54.9±13.9岁,男性29例(69.0%),其中I CA闭塞组19例,MCA 闭塞组23例。ICA闭塞组Tmax>4 s容积(163.1±98.6 mL vs 64.6±54.2 mL,P <0.001)、Tmax>6 s容积 (92.4±87.1 mL vs 13.0±27.6 mL,P <0.001)均大于MCA闭塞组;ICA闭塞组侧支循环评分低于MCA闭 塞组[3(2~4)分 vs 4(3~4)分,P =0.021]。ICA闭塞组Tmax>4 s 、Tmax>6 s容积与侧支循环评分呈负相关 (r =-0.667,P =0.002;r =-0.717,P <0.001);MCA闭塞组Tmax>4 s 、Tmax>6 s容积与侧支循环评分呈负 相关(r =-0.498,P =0.016;r =-0.494,P =0.017)。 结论 症状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低灌注区容积与闭塞部位及侧支循环相关,ICA闭塞患者较MCA闭 塞患者有更大的低灌注缺损和更差的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中不对称皮质静脉征(ACVS)和不对称髓质静脉征(AMVS)与长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5年12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药物保守治疗、未接受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治疗的老年AIS患者203例,根据ACVS和AMVS情况分为A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并接受HRMRI检查的疑似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 比较前、后循环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性别)、斑块常规HRMRI特征(斑块分布、出血、钙化及重构模式)及影像组学特征。所有斑块采用手工勾勒。   结果   共计14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 其中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stroke, TIA)患者分别为52例和8例; 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 其中脑梗死及TIA患者分别为62例和19例; 前后循环的脑缺血类型无统计学差异(χ2=2.282, P=0.131)。危险因素中, 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7.047、5.979、11.176, P=0.008、0.014、0.001)。前后循环责任斑块分别判定为63个及105个, 斑块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4.363, P < 0.001);174个影像组学特征中, 21.3%(37/174)在前后循环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范围2.0052~7.7029, P < 0.05), 其中单因子判别精度最高的5个影像组学特征为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集群阴影、最大二维直径柱(形状特征)、最大二维直径行(形状特征)、偏度(一阶特征)、最小轴长(形状特征), 这些特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760、0.786、0.791、0.746。   结论   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常规HRMRI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影像组学的特征差异较常规HRMRI更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及影像标志物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并接受多模态MRI检查的慢性单侧MCA狭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纳入261例患者, 男187例、女74例。根据MCA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狭窄-闭塞组(狭窄程度≥70%)102例和轻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159例。根据脑小血管病国际影像标准1评估2组患者CSVD影像标志物评分(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血管源性腔隙), 并计算CSVD总负荷评分。2组间各指标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然后在调整血管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饮酒、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房颤和冠心病)后, 最终将CSVD总负荷评分及影像标志物评分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 评估CSVD影像标志物与MCA重度狭窄-闭塞的关系。结果轻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闭塞组患者CSVD总负荷评分、半卵圆中心血管周围间隙评分、血管源性腔隙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其余影像标志物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和下游血流灌注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8月-2016年1月连续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症状性单侧大脑 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ASL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delay,PLD)技术测量1.5 s和2.5 s的大 脑中动脉供血区平均脑血流量,获取早达血流比例和迟至逆行血流比例,即前向和侧支血流。同时,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 VWI)获取斑块特征,包括斑块 强化、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重构指数。对斑块特征及下游血流灌注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依据斑块负 荷是否≥50%将患者分为高负荷组和低负荷组进行组间比较和回归分析。 结果 共纳入58例患者,平均年龄47.17±11.67岁,男性39例(67.2%)。斑块负荷同早达血流比例 呈负相关(r =-0.362,P =0.005),与迟至逆行血流比例无明显相关(r =-0.008,P =0.951)。与低负 荷组相比,斑块高负荷组年龄更大(50.38±11.33岁 vs 43.23±11.04岁,P =0.019)、早达血流比例更 低(72.13%±14.86% vs 83.00%±15.67%,P =0.00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56,95%CI 1.000~1.115,P =0.050)及早达血流比例(每增加1个四份位数:OR 0.561,95%CI 0.328~0.957, P =0.034)与斑块高负荷独立相关。 结论 斑块负荷与下游前向血流灌注有关,斑块负荷越高,前向血流比例越低,但与侧支血流无明 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观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脑组织血管表面渗透性(PS)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治疗后改变。方法 对59例ICAS患者(ICAS组)及16名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CTP,并对ICAS组17例行责任血管支架植入术。采用定量分析软件测量责任动脉供血区血管PS、血流动力学参数[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获得健侧镜像值,比较2组血管PS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对比ICAS组支架植入前后血管PS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分析血管PS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对照组,ICAS组患侧血管PS值增高、CBF减低、MTT延长(t=7.77、-4.84、7.47,P均<0.05)。相比健侧,ICAS组患侧血管PS值增高、CBF减低、CBV增加、MTT延长(t=-4.38、-4.48、4.49、8.35,P均<0.05);植入支架后患侧血管PS值、CBF、MTT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95、-4.05、3.50,P均<0.05)。血管PS与MTT、CBV分别呈高度、中度正相关(r=0.86、0.59,P均<0.05),与CBF呈低度负相关(r=-0.31,P<0.05)。结论 血管PS可作为定量评价ICAS治疗效果的影像学标志物。ICAS患者患侧脑组织血管PS明显增加,植入支架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S结合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更准确地反映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为个性化治疗ICAS及评估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RDD)的磁共振(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5例中枢神经系统RDD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21.7)岁。4例位于颅内、1例位于胸椎管。MRI表现:病变T1加权像呈等信号,T2加权像呈等、略低及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2例左顶部及左额颞硬脑膜病变周围脑实质受压水肿,临近硬脑膜增厚强化,可见“硬膜尾征”;3例病变临近颅骨板障及胸椎骨质破坏;1例左顶部病变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呈略低灌注。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RDD的 MRI表现为等、略低及略高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临近骨质易受累破坏,灌注成像呈略低灌注。RDD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其术前诊断及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全脑CT灌注成像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血管表面渗透性(PS)变化及治疗后改变,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相关性。方法 纳入ICAS患者59例及16例对照者,根据责任动脉供血区,勾画感兴趣区测量PS、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获得对侧镜像值,比较ICAS组与对照组PS及灌注参数差异,并分析17例ICA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PS及灌注参数改变,及PS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结果 ICAS组与对照组比较,患侧PS值增高,CBF减低、M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减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CAS组狭窄侧与对侧相比,PS值增高、CBF减低、CBV增加、MTT延长,支架置入术后患侧PS值降低,CBF、MTT改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值与房颤呈轻度负相关(P<0.05)。结论 全脑灌注CT成像可定量评价ICAS患者微循环灌注及血管表面渗透性状态,对治疗决策起指导作用,血管表面渗透性可以做为定量评价治疗有效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