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的水平与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老人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尿酸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老年 PD 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老年帕金森病组的 Hcy 浓度[(25.89±3.01)μmol/L]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13.29±2.13)μmol/L](P <0.01);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267.34±68.43)μmol/L 比(341.26±52.75)μmol/L,P <0.01],并且 PD 伴认知障碍组的 Hcy 浓度显著高于 PD 无认知障碍组[(29.54±4.35)μmol/L 比(20.78±3.17)μmol/L ,P <0.05],PD 伴认知障碍组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 PD 无认知障碍组[(245.10±55.61)μmol/L 比(302.21±52.31)μmol/L ,P <0.05]。结论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及血尿酸水平的降低,其变化与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应用戈舍瑞林与比卡鲁胺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戈舍瑞林与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联合应用戈舍瑞林与比卡鲁胺持续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的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SA值、不良反应发生率、骨转移情况、血清睾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戈舍瑞林与比卡鲁胺间歇性治疗与持续治疗均有显著疗效,间歇性治疗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否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中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的浓度,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高血压病史5年以上的高血压患者530例,按照LDL-C达标与否进行分层,再将每层按照有无颈动脉斑块进行分组,分为LDL-C达标有斑块组(A组)、LDL-C达标无斑块组(B组)、LDL-C未达标有斑块组(C组)和LDL-C未达标无斑块组(D组),观察各组Lp(a)的浓度.结果 (1)IDL-C达标组患者的Lp(a)浓度低于LDL-C未达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LDL-C达标组中,A组患者Lp(a)浓度大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DL-C未达标组中,C组患者Lp(a)浓度大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入院时LDL-C已达标的患者,基线Lp(a)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无明显相关.然而,对于入院时LDL-C未达标的患者,基线Lp(a)浓度升高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是临床急症,它可以引发全身器官组织的中毒和缺氧损害,随着一氧化碳逐渐排出体外,重要脏器功能也逐渐得到恢复,绝大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极少数患者因中毒和缺氧过于严重,可出现死亡或永久性植物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探讨早期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度体检者168人,分为对照组36例及糖尿病组132例。测定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微量白蛋白(U-MA)、餐后2 h血糖(P2h BG)及餐后2 h胰岛素(PINS)等指标。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内-中膜厚度(IMT)、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比较对照组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中正常与异常Hb A1c的颈动脉弹性指标,Spearman分析糖尿病组中血糖相关指标与颈动脉血管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双侧IMT、β、Ep、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中Hb A1c正常组与异常组的β、Ep、AC、PWV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颈动脉的β、Ep、PWVβ与FINS、PBG、PINS成正相关,β、PWVβ与Hb A1c成正相关,AC与PBG成负相关。结论 ET可用于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弹性,对血管内皮功能作出早期评估,在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某部干部血尿酸及肾脏排泄尿酸变化的影响因素,查找尿酸升高的可能危险因素,为控制尿酸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利用年度干部体检对某部参加体检的非痛风和尿酸未受明确因素影响的1 096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血生化等检查,并计算体质指数、尿白蛋白肌酐比、尿酸 肌酐廓清率比值。以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70 mg/dL)、女性血尿酸>357 μmol/L(60 mg/dL)为高尿酸血症组,余为非高尿酸血症组;以尿酸 肌酐廓清率比值由低到高分为尿酸低排组、混合组和尿酸高排组。汇总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血尿酸明显高于女性[(3309±694)mmol/L与(2494±552)m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与女性无明显差别。高尿酸血症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血肌酐、尿素氮、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白蛋白肌酐比、腰围、臀围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而高密度脂蛋白、尿酸 肌酐廓清率比值明显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高尿酸血症与体质指数、三酰甘油、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尿酸 肌酐廓清率比值密切相关,其中尿酸 肌酐廓清率比值、三酰甘油、体质指数为重要影响因素。血尿酸与三酰甘油、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舒张压呈正相关,与尿酸 肌酐廓清率比值呈负相关。尿酸 肌酐廓清率比值与三酰甘油呈显著负相关。性别、三酰甘油、血肌酐、尿酸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对尿酸 肌酐廓清率比值有影响,其中三酰甘油和尿酸对尿酸 肌酐廓清率比值存在负性影响。结论血尿酸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可改变的影响因素集中于肾脏排泄能力、三酰甘油和体质量,应作为防治高尿酸血症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评价肺静脉与左心房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64层螺旋CT观察肺静脉和左心房形态结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房颤患者46例,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图像后处理运用3D成像及内镜等技术对肺静脉、左心房等解剖结构进行构建。结果①64层螺旋CT可构建肺静脉形态,并测得肺静脉数量、开口大小以及各个肺静脉走行方向,其中房颤组肺静脉开口大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②64层螺旋CT构建左心耳形态,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之间的界嵴及界嵴与左侧上下肺静脉之间连接部位的关系分别存在2种形态变异。③64层螺旋CT构建左房顶部形态分为突起型(9.0%)、凹陷型(32.9%)、平坦型(58.1%)3种,有12.5%存在局部凹陷。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地构建肺静脉和左心房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7例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术中、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成功12例,有效9例,失败或需要二次手术6例。患者术前对治疗方法和相关准备有充分的了解,均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手术。结论有效的护理可减轻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理压力,同时应密切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并发症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连士杰 《人民军医》2008,51(8):531-531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1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伴晕厥6年,加重1周就诊。6年前情绪激动时曾出现反复心悸不适,呈发作性,严重时出现晕厥,四肢抽动,持续0.5~10min,未给予药物治疗,可自行清醒。每年发作5~10次,于当地医院就诊数次,均治疗不佳。本次入院前1周,上述症状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心肌酶谱与短期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急诊入院的急性CO中毒患者98例,进行心肌酶谱临床数据观察,并比较与短期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轻度CO中毒者心肌酶谱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中度、重度中毒者分别与轻度、中度中毒者比较,心肌酶谱显著增高;轻度、中度中毒者无死亡;重度中毒者中,死亡者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AST较存活者显著增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O中毒可致心肌损害。重度中毒者有一定病死率,并且心肌酶谱中CK、LDH、AST与短期病死率有相关性,对急性CO中毒的预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