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尤其是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以肠道缺血损伤为特点,损伤轻者局限于肠壁黏膜层,重者可累及肠壁全层,甚至发生穿孔[1].大部分 NEC患儿经保守治疗可治愈,少部分需手术干预[2].随着该病治愈率的提高,其后遗症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常见,其中肠狭窄发生率较高,占 NEC治愈患者的40%左右[3].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患儿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经临床证实的62例患儿的胸部X线片及CT片?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前或入院后1天内拍摄X线胸片,5例患儿进行了胸部CT扫描,并于住院期间进行治疗评估性胸部X线摄片?结果:早期胸部X线片表现阳性者有42例,其中仅有肺炎样表现(肺内斑片状?片絮状?小絮状或磨玻璃样阴影等)的有34例,伴有胸膜炎4例,伴纵隔积气1例,伴肺段性不张1例,伴肺段性不张及胸腔积液1例,有肺水肿?肺出血样表现1例;余20例患儿胸部X线片表现为阴性?治疗后复查胸片,42例阳性者中41例转阴,1例遗留肺部纤维化?结论:胸部影像学检查在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病情评估?指导用药及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的胸部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AV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8例患儿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多个系统.8例患儿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7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1例.MPA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泡出血,伴肺间质、肺实质改变,胸膜增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试图以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象表现建立一种可以预报社区获得性肺炎X线阳性发现的数学模型.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5月间我院门诊1 080例拟诊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例的15个与诊断高度关联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因素以及其胸部X线表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一个"X线阳性CAP"的数学预测模型.结果:呼吸频率、咳嗽程度、发热持续时间、湿啰音、干啰音、喘鸣音、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嗜酸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入选,回归系数依次为1.477、2.147、0.623、1.568、-0.870、1.422、-0.627、-0.691、-0.621、-0.936、1.122,常数为52.103,一般情况、咳嗽持续时间、热峰以及白细胞总数被剔除.结论:在呼吸科医生对CAP作出客观的诊断时,根据以往经验有重要价值的因素可能需要重新评价.根据患儿的上述11个临床及血象表现,通过预测模型,可以预知其X线阳性的概率,并使大部分患儿免于X线照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CT在婴幼儿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婴幼儿消化道穿孔病例,同日行(胸)腹平片检查及腹部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婴幼儿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4例中X线片检出气腹10例,CT检出气腹32例,CT检出率高于普通X线检查(P<0.05).X线片3例发现气腹原因;CT 24例发现气腹原因:1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其中肠壁积气9例,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1例;阑尾炎7例,其中阑尾增粗4例,阑尾增粗且内见粪石3例;肠旋转不良5例,其中中腹部漩涡征3例,肠管分布异常2例;肠套叠2例,表现为同心圆征.结论 在婴幼儿消化道穿孔检查中,CT不仅能够提高少量气腹的检出率,而且能对多种原发病做出诊断,为外科及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和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79例儿童眶蜂窝织炎的临床数据.结果 79例患儿年龄19 d至12.1岁,中位年龄为3.7岁,男女比例为2.3∶1;5岁以下51例(64.5%).单眼发病73例(92.4%),发病高峰季节为11月和5月.诱因多样,其中鼻窦炎史18例(22.8%),上呼吸道感染史14例(17.7%).CT提示鼻窦炎25例(31.6%),脓肿形成10例(12.7%).所有患儿均给予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7例(8.9%)行手术引流.61例(77.9%)达临床痊愈出院,9例明显好转,3例自动出院,6例出现并发症(1例颅内感染,4例败血症,1例菌血症)转入ICU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过程中 1例复发,复发率为1.3%.结论 鼻窦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眶蜂窝织炎主要诱因,男性及幼童多见.早期给予广谱抗生素,同时针对病因治疗是治疗关键,脓肿形成后及时手术,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新生儿肠道手术后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9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例肠道手术后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临床资料,6例全部为男性,平均日龄(9±11. 20) d,平均体重(2. 97±0. 60) kg。结合各例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治疗结局,探讨新生儿肠道手术后防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出现的治疗方案。结果 6例患儿中出现腹胀5例,便血5例,腹泻2例,发热、呕血、纳差各1例,3例合并休克;其中Bell分期Ⅱ期2例,Ⅲ期4例。4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保守治疗一周后腹胀、便血好转,但出现肠梗阻表现,行肠粘连松解术后治愈。1例急性期保守治疗好转,3个月后因出现升结肠狭窄接受手术治疗。结论肠道手术后如出现便血、腹胀、腹泻、纳差、发热等症状需警惕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应尽早干预,大多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筋膜炎(CF)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经本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颅骨筋膜炎的临床及CT、MRI资料,13例患儿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其中1例CT及MRI增强检查,手术切除后进行了8~61个月随访。结果:13例CF中,男7例,女6例,年龄3个月~12岁8个月,平均46.7个月。13例均表现为质硬、无痛且活动性差的头皮肿块。短期内,2例(15.4%)体积迅速增大,6例(46.2%)缓慢增大。CT表现分为三型:Ⅰ型(7例,53.8%)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Ⅱ型(2例,15.4%)表现为非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Ⅲ型(4例,30.8%)表现为头皮肿块压迫相邻颅骨,颅骨受压变薄/吸收破坏。13例中,12例软组织包块为等或稍高密度,1例为低密度,包块边界清晰。3例行MRI检查患儿中,1例软组织包块信号均匀,2例不均匀,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后呈环形增强。随访中4例(30.8%)复发。结论:CF是发生于儿童头皮或颅骨的无痛性的良性包块,质硬、活动度差,体积多缓慢或快速增大。CT表现分为3种类型: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