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放射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根治性治疗和姑息性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盆腔、腹腔及腹膜后肿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治疗作用,但辐射对肿瘤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是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腹部放射治疗会诱发肠黏膜的炎症反应,进而对肠壁造成急性或慢性损伤[1].尽管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生存时间延长,但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2] ,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肠炎是由于肠道长期暴露于大剂量辐射环境后诱发的肠黏膜炎症反应,可累及肠道任何节段[3].临床上根据起病的快慢和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放射性肠炎[2].急性放射性肠炎可发生在放射治疗后的数小时至数月之间,常发生在放射治疗后的第2 周,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和里急后重等,但这些症状通常是自限性的.慢性放射性肠炎多于放射治疗后2 个月出现,也可发生在放射治疗后的数年,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腹泻、便血、吸收不良和持续体质量下降、肠梗阻及瘘管形成等.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在诊断克隆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隆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肉芽肿性炎性病变,其特征是肠壁节段性受累和透壁性炎症.可以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分,但以末端回肠和近段结肠最易受累[1].70%的病变位于小肠,其中30%位于末端回肠[2].早期主要表现为黏膜或黏膜下层水肿,黏膜面溃疡形成,进而病变累及肠壁全层,导致肠壁纤维化、穿孔,甚至瘘管、窦道形成,造成肠周脂肪、肠系膜以及邻近组织、器官受累.病变肠管呈节段性改变,故又称其为节段性肠炎.临床上诊断CD主要依靠消化道造影和肠镜检查,但最终确诊依赖病理.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其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和真正意义上的各向同性扫描[3],使得运用CT来诊断肠道疾病成为可能.目前临床上对小肠病变的检查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就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T enterography,MSCTE)在诊断小肠CD中的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价值以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搜集15例经保守治疗或手术证实的NEC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早产儿10例,发病时间为生后2小时~8月.所有病例均摄腹部仰卧正位片和水平侧位或站立位片,对其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病变发生于胃1例,肠道14例;其中早期7例,主要X线表现为肠道动力性梗阻,肠管充气不均匀,部分肠管充气减少、部分肠管选择性充气扩张,肠壁间隔增宽;进展期8例,主要X线表现为肠管形态不规则、僵直固定、呈管状改变,腹腔内渗液增多,出现肠壁壁间积气5例,门静脉积气3例,形成气腹2例.结论:肠壁壁间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是NEC的特征性征象,腹部仰卧正位和水平侧位片及随访观察是诊断NEC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输入袢梗阻(afferent loop obstruction,ALO) 是胃肠吻合术后的罕见并发症之一[1].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是恶性ALO 的常见病因[1-2].现报道1 例恶性ALO 患者,行经皮经肝肠道支架植入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怀疑肠道疾病行CTE检查的患者74例,以临床病理结果为标准,两位医生采用盲法分别对其CTE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两位医生通过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93.2%和94.6%。肠道炎性病变段肠壁增厚,与相邻正常肠壁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段肠壁强化后的CT值较相邻正常肠壁CT值高,但差别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E检查能够多方位显示肠腔、肠壁、肠系膜和腹腔内淋巴结的异常情况,可以作为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X线的征象分析,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2月~2011年12月有完整资料经X线诊断的35例NEC患儿,对其X线征象做出总结分析。结果 3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早期X线征象35例均有肠道动力性改变;肠壁积气21例;肝门静脉积气影5例;肠穿孔气腹7例。结论新生儿NEC早期X线征象为肠管动力性改变为主,而肠壁间积气、肝门静脉积气为NEC的特征性X线征象,而背景模糊,腹腔密度增高是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的X线征象,提示NEC进展恶化的表现。因此NEC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肠组织病理改变及细菌易位(BT)的影响,探讨EPO对NEC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75只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n=25).采用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及缺氧冷刺激的方法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EPO干预组建模后在代乳品中添加EPO(0.1U/ml)进行干预;正常对照组以鼠乳喂养,不进行任何干预.第4天心脏穿刺采血后处死大鼠,留取近回盲部末端回肠2cm,HE染色后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判定为NE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标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进而计算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率.结果 与NEC模型组比较,EPO干预组肠组织病理评分平均秩和(39.4583 vs 53.8696)、NEC发病率[25%(6/24)υs 57%(13/23)]及细菌易位发生率[17%(4/24)υs 65%(15/23)]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经肠道补充EPO可有效减轻NEC动物模型肠损伤,降低NEC发病率,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肝外伤是一种常见腹部损伤,发病率在腹腔内脏器开放性损伤中居首位,在闭合性损伤中也仪次于脾和小肠,是腹部损伤中引起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1].目前,肝损伤的分级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1994年提出的肝外伤分级法被公认为是评估肝损伤严重程度最可靠的方法 [2].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关肠道气体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关系的研究正逐渐受到重视,笔者也曾对FD患者的肠道气体进行定量分析[1].本研究旨在了解FD患者肠道动力与肠道气体积分(GVS)之间的联系,探讨肠道动力在FD患者肠道气体潴留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TLR4、NF-κB及IL-6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EPO对NE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采用鼠代乳品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EPO干预组采用代乳品中添加EPO(0.1U/ml)人工喂养,同时行缺氧冷刺激。正常对照组鼠乳喂养,不进行任何干预。各组于造模后24、48、72h分别处死10只大鼠切取末端回肠3cm,HE染色后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分确定为NEC。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肠组织TLR4 mRNA、NF-κB mRNA和IL-6的动态变化。结果 NEC模型组TLR4 mRNA在24h出现高表达,峰值在48h和72h略有下降,各时间点表达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EPO干预组24h出现高表达,但随后迅速下降,48h和72h表达值明显低于NEC模型组(P<0.01)。NEC模型组NF-κB mRNAI、L-6表达值在48h和7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PO干预组在48h也出现高表达,72h明显低于NEC模型组(P<0.01)。48h内各组动物均未出现组织病理损伤,72h后NEC模型组和EPO干预组出现组织损伤,NEC模型组评分(2.83±0.56)明显高于EPO干预组(1.53±0.35,P<0.01)。结论新生大鼠NEC模型中先天免疫应答启动早于获得性免疫应答,炎症反应早于肠道组织损伤。经肠道给予生理浓度的EPO可下调TLR4表达,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肠道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