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56篇
  2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针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受病毒感染的人数持续上升,本研究全面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方法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与VOSviewer,对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2日期间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40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作者合著网络分析提示:目前,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团队还没有形成,但有四个团队之间彼此的联系较为紧密;研究机构网络分析提示:机构间合作存在高校与医院、医院与医院、医院与企业以及跨区域的合作,湖北省是目前为止地区发文量中机构数和文献数最多的地方。关键词可视化研究提示:基于CiteSpace高频关键词分为常用疾病名称、检测方法、中医诊疗、西医诊疗和信息技术,共五类,基于VOSviewer的共词聚类分析可以分出8个聚类。结论 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命名、检测方法、诊疗内容上,并且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突出,中医信息化紧密结合研究及时有效地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在缓解输液港无损伤针穿刺患者疼痛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输液港输液及维护的肿瘤患者60例,将2017年2月-7月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2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穿刺时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胶,观察组穿刺时使用气雾型皮肤冷喷剂。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雾型皮肤冷喷剂能有效缓解无损伤针穿刺时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了解中医治疗咳嗽病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利用CiteSpace与Vosviewer对CNKI数据库中1977-2019年中医药治疗咳嗽病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中医治疗咳嗽病的发文量自21世纪以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作者团队以李泽庚团队发文量最高,机构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高,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较薄弱;研究的热点也由最初的病因研究逐渐过渡到辨证论治和中医经验,说明了研究者对中医咳嗽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结论:中医治疗咳嗽病的研究,不仅需要加强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要善于借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法,丰富研究咳嗽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提示为高级别胶质瘤的患者63例(WHO Ⅲ级27例,Ⅳ级36例),完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分子检测结果。应用Sanger测序法检测样本中IDH1和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组,通过比较其生存期的差异,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3例高级别胶质瘤中,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和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RT突变型和野生型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IDH1突变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TERT突变不能单独提示预后,二者联合分析提示:IDH1突变/TERT突变组预后最好,IDH1野生/TERT突变组预后最差,IDH1突变/TERT野生组预后稍好于IDH1野生/TERT野生组,四组间预后有明显差异。结论:IDH1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预后,在此基础上,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有助于进一步划分其预后分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26b-3p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神经胶质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26b-3p与TRA2B的表达水平;通过向神经胶质瘤细胞细胞系中转染miR-26b-3p mimic和inhibitor干扰内源miR-26b-3p的表达,同时检测其靶基因TRA2B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以及划痕实验对癌细胞迁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神经胶质瘤患者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miR-26b-3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TRA2B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32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神经胶质瘤组织中,TRA2B的表达水平与miR-26b-3p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10;P<0.05);SHG-44细胞体外转染实验结果发现,降低细胞内源miR-26b-3p的表达时,TRA2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转移能力会被抑制;而上调细胞内源miR-26b-3p的表达时,TRA2B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的增殖活性与转移能力会显著提高,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6b-3p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靶向调控TRA2B的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与转移能力,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分析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OMM)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颈部预防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4-2016年间收治的61例无远处转移的OMM病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颈部预防治疗疗效,失败模式及预后因素。结果 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5.7%。Ⅰ b区是最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6%,其次是Ⅱ区和Ⅲ区。对于cN0患者,接受至少同侧Ⅰ 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和未接受的5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7%和52.4%(P=0.036),接受至少同侧Ⅰ 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能将区域失败率由46%降至6%(P=0.035)。发生区域失败患者中93%发生在Ⅰ b区,50%发生在Ⅱ区,36%发生在Ⅲ区。结论 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淋巴结引流具有一定规律性,最常见转移和复发部位均为Ⅰ b-Ⅲ区。对于cN0的OMM,推荐至少包括同侧颈部Ⅰ b-Ⅲ区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9.
陈杨萍  徐峰  林蒙蒙  戴晓晓  胡晓霞  张烨 《浙江医学》2021,43(9):955-958,963
目的探讨孕妇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脐血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产检的84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采用PCR-焦磷酸遗传分析技术检测孕晚期孕妇血液中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ELISA法检测孕晚期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846例孕妇中,VDR基因FokI位点TC基因型386例,占45.63%,该基因型组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45.32±9.17)nmol/L,脐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为(45.51±9.70)nmol/L;TT基因型组为206例,占24.35%,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39.31±11.91)nmol/L,脐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为(38.81±10.53)nmol/L;CC基因型组为254例,占30.02%,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55.53±12.51)nmol/L,脐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为(55.92±11.79)nmol/L。VDR基因TT型的孕妇血清及脐血25-羟维生素D水平<TC型<CC型(均P<0.05),TT型和TC型均显示25-羟维生素D水平不足。结论孕妇VDR基因FokI位点TT基因型的脐血25-羟维生素D的浓度最低,TC型次之。建议孕妇行VDR基因FokI位点及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检测,预防下一代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河北省邯郸永年县进行眼科屈光检查710例(1410只眼)的资料。其中,男性364例(721只眼),女性346例(689只眼);年龄30~83岁,平均年龄(50.9±10.3)岁。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的屈光度。采用眼科A型超声检查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眼部生物学参数。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等效球镜(SE)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者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年龄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后SE的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 plots进行评估。不同性别间睫状肌麻痹后SE与睫状肌麻痹前角膜曲率K值(K)、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睫状肌麻痹后中央角膜厚度(LT)、晶状体混浊程度(NO)、晶状体核的颜色(NC)、晶状体皮质(C)及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程度(PSC)的比较,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屈光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710例(1410只眼)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平均SE为(-0.37±1.22)D,睫状肌麻痹后的平均SE为(0.13±1.11)D。经t检验,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5,P<0.05)。Bland-Altman plots分析显示睫状肌麻痹后的SE发生远视漂移,且随年龄的增加该漂移逐渐减小。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K值、CCT、ACD及AL,以及睫状肌麻痹后的LT、NO、NC、C及PSC分别为(44.02±1.51)D、(2.88±0.36)mm、(23.07±0.95)mm、(4.52±0.41)mm、(2.72±0.43)、(2.72±0.43)、(0.26±0.63)及(0.13±0.26)。睫状肌麻痹后的LT、NO、NC、C与SE呈正相关。经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13,0.11,0.11,0.07;P<0.05)。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K值、ACD、AL及睫状肌麻痹后的PSC与SE呈负相关(r=-0.12,-0.17,-0.20,-0.13;P<0.05)。近视眼与睫状肌麻痹前的AL、睫状肌麻痹后的NO、NC、C及PSC呈负相关。经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0.15,-0.15,-0.14,-0.42;P<0.05)。 结论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后SE发生明显的远视漂移,且随年龄增加此现象逐渐减小。睫状肌麻痹前的K、ACD、AL,以及睫状肌麻痹后的LT、NO、NC、C和PSC均与SE相关,其中影响近视眼的因素有AL、NO、NC、C及P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