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锡市区成年人群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标准,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无锡市区选取≥20岁的常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指标测定。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673人中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6.43%、9.09%,标化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4.59%、6.21%。男性超重、肥胖率在30~岁组最高。女性超重、肥胖率在50~岁组达最高。除70岁组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外,其余各年龄段男性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性(P<0.01)。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和肥胖家族史与超重肥胖相关。结论:无锡市区成年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超重肥胖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PN)两种兴趣区(ROI)画取方式获得的影像组学参数的一致性,并对良、恶性结节两组间的参数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SPN患者的术前CT资料,由两位高年资主治医生在Imagej软件上进行图像处理及参数测量,其中一位测量者间隔12个月重复测试一次。方案一:(半)自动化全局法,使用Ostu阈值二值化图像,区域生长法获得结节边界,分割效果不佳者辅以手工修剪边缘。方案二:结节中心画取,在结节内部选取圆形ROI。测量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分析。选择ICC均>0.6的参数,取两位测量者首次测量的平均值用于统计学分析。结果:方案一中测量一致性均很好的参数有11个,ICC范围分别为0.810~0.998(不同观察者间)和0.804~0.997(同一观察者内)。方案二中测量一致性均很好的参数有4个,ICC范围为0.820~0.954(不同观察者间)和0.950~0.960(同一观察者内)。两方案灰度共生矩阵(GLCM)参数中,相关性参数的测量一致性均最低,ICC介于0.721~0.843。良性组与恶性组SPN进行比较,方案一中的结节短径、平均径、圆度、角二阶矩及熵在两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自动化分割SPN获取的影像组学参数的可重复性较高,并能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稳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比分析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与传统DWI单指数模型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乳腺肿块患者于术前行MR检查,包括常规平扫、传统DWI、DK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扫描。通过传统DWI单指数模型获得病灶的ADC值,通过DKI模型获得病灶的平均扩散峰度(MK)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间ADC、MK、MD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ADC、MK和MD值对乳腺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并采用χ2检验比较MK、MD、MK联合M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与ADC值的AUC间的差异。结果 78例共87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9个,恶性病灶58个。恶性病灶的ADC和MD值明显低于良性病灶(P均<0.001),MK值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01)。良性及恶性病灶的MD值均高于其ADC值(P均<0.001)。以ADC值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21%、89.66%、87.36%;MK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4.48%、96.55%、88.51%;MD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76%、93.10%、89.66%。MK值的AUC及MK联合MD值的AUC均为0.94(P<0.05),且均高于ADC值的AUC(χ2=5.90,P=0.02),而MD与ADC值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结论 相对于传统DWI单指数模型,DKI模型更有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检出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方法以我院近5年健康体检人群140127例中发现并病理确诊的18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恶性肿瘤的检出与年龄、性别、地域等关系以及症状和实验室阳性结果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作用。结果病理确诊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0.133%(186例)。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036%(51例)、肝癌0.017%(24例)、肾癌0.014%(20例)、结直肠癌0.013%(18例)和胃癌0.011%(16例)。186例恶性肿瘤中无症状者158例,占84.9%。超声对肝、肾、甲状腺癌等实质性脏器的灵敏度优于肿瘤标志物(TM);将胸片、TM、症状和胸部低剂量CT相结合,可提高肺癌检出率。2008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高达0.083%,明显高于其他年度(χ2=11.792,P〈0.05)及当年度肺癌检出率(χ2=8.538,P〈0.05)。结论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重要途径。由于体检发现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无症状,而超声、胸片、TM和CT对恶性肿瘤的检出作用各有特点,充分发挥总检医生和检后随访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苏锡常地区成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MS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颁布的MS诊断标准,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年3—11月在苏锡常地区选取≥20岁的常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代谢指标测定。MS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 3 723人中符合MS诊断标准者751例,MS患病率为20.2%,标化患病率为14.5%。男、女MS的患病率分别为21.5%,18.3%,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5.1%,13.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的患病率在70岁之前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农村人群MS的患病率高于城市。MS的5项组分中至少具有1项组分异常的检出率高达74.3%。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和肥胖家族史是MS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苏锡常地区成年人群MS患病率较高,并且有随年龄增长上升的趋势,应尽早针对MS相关危险因素采用综合控制措施,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代谢指标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非糖尿病MS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d;对照组(38例)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随访前后均进行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MT、baPWV及ABI的测定。结果 (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FPG、TG、HDL-C、hsCRP、HbA1c、FIns和HOMA-IR明显改善(P〈0.01),并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FPG、HDL-C、hsCRP、HbA1c、FIns和HOMA-IR进一步改善(P〈0.01);9个月后,治疗组FPG、HDL-C、hsCRP、HbA1c、FIns和HOMA-I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baPWV和ABI明显改善(P〈0.01),IMT无变化;9个月后,IMT得到改善(P〈0.01),治疗组IMT、baPWV和AB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ABI的改善主要与HbA1c和HOMA-IR水平的下降相关(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明显改善非糖尿病M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区中老年男性精囊腺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精囊腺的大小与年龄、精囊腺形态及前列腺增大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地区153例50-93岁男性盆腔CT断层图像。结果精囊腺形态多样,其两侧叶长度约为(4.50±0.50)cm,厚度约为(1.70±0.50)cm。不同年龄段的精囊腺两侧叶长度和厚度测量值及校正值相仿(P>0.05)。不同形态精囊腺两侧叶厚度测量值及校正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增大者的精囊腺两侧叶长度校正值较前列腺正常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大者的精囊腺两侧叶厚度的测量值及校正值均大于前列腺正常者(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精囊腺大小与年龄、精囊腺形态及前列腺增生程度有一定关系。临床判断精囊腺大小异常时,要根据骨盆大小对测量值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 FD)在腰椎CT中对松质骨微结构量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9月,因腰痛来本院就诊并行腰椎CT检查的中青年男性患者115例,分为两组: A组,28~31岁,61例;B组,38~41岁,54例。入组者均无腰椎退行性变,使用imagej分析腰4椎体松质骨区域图像,量化灰度纹理特征。检验FD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A组腰椎松质骨的FD值为1.463±0.056,B组腰椎松质骨的FD值为1.418±0.038,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ROC曲线分析,判断FD最佳临近点为1.423,此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5.4%,特异度为55.6%。结论 采用分形维数分析腰椎松质骨CT图像,提取灰度纹理信息,可量化一定轻微退变程度的骨微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SD大鼠模型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MR化学位移率(chemical shift ratio,CSR)变化与骨髓脂肪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将60只12周龄SD大鼠(雌雄各30只)等分成A、B、C、D4组,分别进行去势手术和假手术.每组大鼠随机等分成两组,分别于手术后12周、16周行双能X线(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BMD检测,多层螺旋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BMD检测和MR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计算CSR.所有动物均在MR实验研究后进行髂骨区域松质骨取样,标本行细胞成分分析,计算脂肪百分含量(FF%).结果 去势12周,雌性大鼠去势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全身DXA-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QCT-BM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0.01);去势16周时,全身DXA-BMD、QCT-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12周、16周时,雄性大鼠去势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全身DXA-BMD、QCT-BMD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雌、雄大鼠不同组别间C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松质骨QCT-BMD与FF%呈负相关关系(r=-0.587,P<0.001),CSR与FF%呈负相关关系(r=-0.358,P=0.011),CSR与QCT-BMD呈正相关关系(r=0.338,P=0.016).结论 骨质疏松状态下,松质骨脂肪含量增加、BMD减少,CSR随着容积骨量的减少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