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单、双指数模型DWI定量参数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肺结节患者(男15例,女17例;良性11例,恶性21例;直径1.5~2.9cm)行3.0T磁共振单指数(b=0、300和800s/mm2)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10个b值,b=0~1000s/mm2)DWI扫描。两位测量者分别在DWI(b=800s/mm2)、ADC图及IVIM图像上测量病灶/脊髓信号比值(LSR800)、ADCmean、ADCmin、D、D*和f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间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比较各参数值在良恶性肺结节间的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获得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最佳参数和最佳阈值。结果:IVIM灌注参数中D*的测量者间可重复性相对较差(ICC=0.710)。恶性肺结节的ADCmean明显低于良性肺结节[(1.25±0.21)×10-3 vs (1.51±0.33)×10-3mm2/s;t=2.749,P=0.010],其余参数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0.491)。以ADCmean=1.44×10-3mm2/s为阈值,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72.7%,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结论:建议采用单层ROI法测得的ADC均值进行肺结节的诊断,尚需改进IVIM扫描及后处理策略来提高其对肺部小病灶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采用自由呼吸Star-VIBE动态增强MRI的血流动力学渗透性参数联合DWI序列评价孤立性肺结节(SPN),并探讨其在良恶性鉴别诊断及肺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10月行MRI常规平扫、DWI和动态增强MRI的SPN病例56例,其中恶性结节32例,良性结节24例。测量结节的MRI平扫信号强度,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及ADC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序列信号强度、DCE-MRI定量参数、ADC值在良恶性两组间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测量参数的诊断效能,并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比较。结果:恶性组Ktrans、Kep值高于良性组,恶性组ADC值小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腺癌Ktrans值高于肺鳞癌及肺小细胞癌,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值在非小细胞癌与小细胞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和肺鳞癌的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ADC值1.12×10-3mm2/s为阈值,诊断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3.3%和84.4%,联合ADC值和Ktrans值诊断良恶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和84%。Ktrans和Ve取0.12/min和0.25时,AUC为0.830和0.867,区分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8.9%和78.7%,特异度分别为80%和8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和ADC值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和区分不同病理类型的重要定量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向露  秦宇  杨红  曾文兵 《放射学实践》2023,(12):1539-1547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全域直方图参数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将CT难以明确诊断而进一步行MRI检查的90例SPN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将SPN分为良性组(30例)和恶性组(60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良、恶性组的ADC和IVIM-DWI参数(D、D*、f)的全域直方图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采用DeLong法比较各直方图参数AU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全域直方图参数与恶性SPN的相关性。结果:恶性SPN组的D值和ADC值的多项全域直方图参数(均值、标准差、P10、P90、四分位间距、最大值、中位数、最小值、范围、能量、熵、均匀性和异质性)的测量值均显著低于良性SPN组(P<0.05);且这些直方图参数均与恶性SPN呈负相关(P<0.05)。D和ADC的直方图参数均能有效鉴别SPN的良恶性,且各项直方图参数AU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值的多项全域直方图参数建立的联合模型预测恶性SPN的效能最高,AUC为0.966、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96.7%。结论:IVIM-DWI参数中D值的全域直方图参数可有效鉴别良、恶性SPN,且诊断效能优于ADC值的直方图参数,D值多项全域直方图参数构建的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参数。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评估IVIM-DWI相关定量参数(ADCslow、ADCfast、f)和DWI单指数模型的定量参数(ADCstandard)在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9例行多b值(15个b值,范围0~3500s/mm2)DWI检查并经临床(1例)和病理证实(58例)的附件肿块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附件恶性肿瘤32例,良性病变27例。由两位医师分别测量病灶的各项定量参数值(ADCstandard、ADCslow、ADCfast和f)。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位观察者之间各项参数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 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对良恶性组之间各项定量参数值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定量参数诊断附件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各项DW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两位医师间的一致性均较好(ICC为0.846~0.959)。四项定量参数中ADCstandard、ADCslow及f值在良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standard、ADCslow及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93和0.630。结论:多b值DWI检查中ADCstandard及ADCslow对附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而ADCfast和f的鉴别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良、恶性孤立肺结节(SPN)部分常见 HRCT 征象的发生率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9例 SPN(其中88例为恶性,41例为良性)的 HRCT 图像,采用双盲法阅片,观察指标包括短毛刺征、深分叶征和血管集束征,分析、记录上述征象出现的数量。将无上述3种征象的 SPN 纳入 A 组,仅具有其中1种征象的 SPN 为 B组,具有2种上述征象的 SPN 为 C 组,具有3种上述征象的 SPN 为 D 组。计算在恶性 SPN 和良性 SPN 中,A、B、C、D 四种情况的出现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 情况在恶性 SPN 中的出现率为2.2%(2/88),在良性 SPN 中为53.7%(22/41),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 <0.001);B 情况在恶性 SPN 中的出现为23.9%(21/88),在良性 SPN 中为26.8%(11/41),良、恶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C 情况在恶性 SPN 中的出现率为30.7%(27/88),在良性SPN 中为12.2%(5/41),良、恶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D 情况在恶性 SPN 中的出现率为43.2%(38/88),在良性 SPN 中比7.3%(7/41),良、恶性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 <0.001)。结论:HRCT 常见恶性征象组合出现对于恶性 SPN 的定性诊断意义大于单独出现或不出现。  相似文献   

6.
赵帅  孟令思  郭君武 《放射学实践》2022,(10):1232-1237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CT靶扫描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联合CT征象构建多模态联合模型术前评估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胸部CT扫描诊断为SPN以SPN为中心的薄层靶扫描的患者,继而由医师遵循单盲原则定性评估患者CT征象后,对SPN进行病灶3D分割,导入pyradiomics进行特征提取。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以训练组患者SPN良恶性为研究目的,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去冗除杂以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并纳入CT征象特征联合Rad-score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评估SPN的良恶性。结果:共计纳入82名SPN患者,恶性结节共计43例,良性结节39名。训练组中59例患者,其中31例恶性,28例良性;测试组中23例患者,其中12例恶性,11例良性。取最小惩罚系数 对应的10个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Radiomics signature,Rad-score)。采用ROC分析Rad-score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评估恶性SPN的诊断效能,训练组中Rad-score的 AUC=0.89,95%置信区间:0.81~0.97,阳性预测率PPV为0.774,阴性预测率为0.857;测试组中Rad-score鉴别良恶性SPN的AUC=0.72,95%置信区间为0.49~0.95,阳性预测率0.857,阴性预测率0.687。纳入训练组中患者的CT特征联合Rad-score参数,最终保留血管聚集、毛刺和分叶3个CT征像参数,与Rad-score构建模型,并以Nomogram可视化该联合模型,训练组中Nomogram的AUC值高于CT征象高于Rad-score (0.96 vs 0.90 vs 0.89)。测试组中Nomogram的AUC值高于CT征象高于Rad-score (0.88 vs 0.87 vs 0.72)。结论:基于CT靶成像提取影像组学构建Rad-score联合CT定性特征构建模型Nomogram可协助临床在获取SPN病理结果之前评估SPN是否良恶性。  相似文献   

7.
孤立性肺结节三维重建成像的CT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形态特征的显示及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7例SPN(直径≤3cm)进行增强薄层扫描,利用三维成像软件用表面遮盖法(SSD)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阈值上,下限,分别观察结节的表面形态及与相邻胸膜,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分析三维形态学改变对鉴别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3DCT完整显示了37例SPN立体形态和结节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血管类型,直观显示了34例SPN相邻胸膜内外侧面形态改变和结节与周围支气管的关系。3DCT形态分型,在良恶性SPN上有差异。结论:三维重建技术不仅能三维显示SPN的异常表现,而且能掌握肺结节与支气管,血管和胸壁间的解剖关系,充分,直观地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3DCT结合2DCT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是鉴别SPN良恶性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直径≤3 cm的SPN患者35例(其中恶性结节25例,良性结节10例)进行前瞻性CT灌注成像研究,先行全肺层厚为10 mm螺旋CT扫描,然后对病灶进行灌注扫描。选择同层面主动脉为灌注动脉,分别测得SPN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结合增强前后SPN的形态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恶性结节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146.17±58.77)ml/100 mg、(6.45±1.38)ml/(100g.min)、(5.09±3.19)s和(16.33±6.62)ml/(100g.min),良性结节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69.90±58.09)ml/100 mg、(3.88±1.81)ml/(100g.min)、(4.06±1.77)s、(6.18±3.55)ml/(100g.min)。良、恶性SPN的TDC类型不同,恶性SPN的TDC可见A、B、C三型,其中以A型和C型为主(21/25,84.0%);良性SPN的TDC以D型(无明显强化型)为主。良、恶性SPN的增强峰值、增强净增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恶性结节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净增值≥25 HU为诊断恶性结节的阈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88.9%、80.0%、84.2%。结论:CT-PI扫描可反映SPN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结合SPN的形态学特征可提高SPN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常规胸部CT结合CT容积灌注(CTVP)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行首过法CTVP的SPN65例,其中恶性43例,良性22例。先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CTVP参数诊断阈值,并通过四格表行2项参数的联合试验。由两名低年资和两名高年资医师回顾性盲法阅常规胸部CT图像,做出诊断(方法A);再阅常规胸部CT及CTVP资料,作出诊断(方法B)。采用ROC曲线比较每名医师采用诊断方法A与B的准确性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诊断方法A及B的一致性。结果当BF=50ml.100g-1.min-1、BV=3ml/100g、PS=10ml.100g-1.min-1时,CTVP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3%、86%及86%,特异性分别为59%、68%及77%。BF+PS及BV+PS的序列实验联合特异性均为82%。联合运用常规胸部CT和CTVP,四名医师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1%、95%、95%及95%;特异性分别为86%、91%、95%及82%。四名医师方法B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方法A(P均<0.05)。四名医师方法A的IC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全域直方图参数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71例CT难以鉴别的SPN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及DKI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SPN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比较良、恶性SPN组DKI(D值、K值)和ADC值全域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各直方图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直方图参数与恶性SPN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SPN的D值mean、std、10Percentile、90Percentile、InterquartileRange、Max、Median、Min、Range、Energy、Entropy、Variance均显著低于良性SPN,而Uniformity显著高于良性SPN;恶性SPN的K值std、90Percentile、InterquartileRange、Range、Variance均显著高于良性SPN,而10Percentile、Mi...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CRC)且PET/CT显像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5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33~91岁,中位年龄(58.4±13.3)岁。分析SPN的部位、直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依据病灶的SUVmax值及CT形态特征综合判定病灶的性质,并与最终诊断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或长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9例中32例最终诊断为恶性SPN,其中27例PET/CT显示为阳性;良性SPN27例,24例PET/CT显示为阴性。PET/CT对于结直肠癌患者SPN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38%、88.89%、86.44%、90.00%及82.76%。恶性SPN的平均直径为(13.00±6.46)mm,良性SPN为(5.48±6.48)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8,P<0.001)直径为5.5mm时具有最大诊断效能。恶性SPN的SUVmax为3.30±2.17,良性SPN为1.19±1.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9,P<0.001),以SUVmax值1.15作为诊断良恶性结节的阈值时诊断效能最大。患者的年龄和病灶的发生部位对SPN良恶性的判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及良恶性判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当结节直径大于5.5mm或SUVmax大于1.15时提示病灶为恶性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支气管征的表现形式,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与其支气管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直径≤3cm的SPN患者(其中恶性结节32例,良性结节22例)行全肺层厚为10mm螺旋扫描,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所有患者平扫的原始数据以2.5mm进行标准算法薄层重建,将数据传入GE-AW4.0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以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显示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对照。结果:①全肺层厚为10mm螺旋扫描,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全肺扫描行层厚为2.5mm的标准算法薄层重建,结合各种工作站后处理方法,能极好的显示SPN与相关支气管的关系及形态特征;②54例SPN中与支气管有关系的43例(79.6%),其中恶性结节29例(90.6%),良性结节14例(63.6%)。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SPN-支气管关系分为5型:Ⅰ型支气管于SPN边缘被截断;Ⅱ型支气管进入SPN内并变尖、变细或锥状中断;Ⅲ支气管穿过SPN,其管腔通畅;Ⅳ型支气管沿SP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支气管壁增厚、牵拉;Ⅴ型,支气管沿SI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支气管壁无改变;④SPN与支气管关系大部分表现为单型,亦可表现为多型共存。恶性结节中均以Ⅰ型、Ⅱ型和Ⅲ型最常见,良性结节以Ⅰ型和Ⅲ型最常见。Ⅱ型主要见于恶性结节,不见于良性结节,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型表现在良性结节中明显高于恶性结节,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及薄层扫描合并薄层重建能清楚显示SPN与支气管关系及类型,两者关系对SP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组技术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良恶性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更好的管理SPN患者提供有力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并有病理结果的97例SPN患者,搜集可能影响SPN良恶性判断的因素资料。①一般临床情况及病史: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肿瘤史、家族肿瘤史、COPD病史、结核病史;②采用CT后处理重组技术获取肺结节的影像信息:位置、大小、瘤-肺界面、钙化、磨玻璃影(GGO)、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将上述18项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如有统计学意义,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例SPN患者中,恶性SPN 77例(79.4%),良性SPN 20例(20.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癌症史、家族肿瘤史、COPD病史、结核病史等一般资料间无统计学差异。相比良性SPN,恶性SPN多位于肺上叶(χ2=18.853,P=0.000)、直径较大(χ2=11.959,P=0.003)、瘤-肺界面较粗糙(χ2=14.151,P=0.000)。此外,恶性SPN的GGO、分叶征、胸膜牵拉征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良性SPN(所有P<0.05),而恶性SPN的钙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良性SPN(χ2=19.53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PN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结节大小(χ2=18.853,P=0.000)和GGO(χ2=18.853,P=0.000)。结论:SPN定性诊断时应重点观察结节位置、大小、瘤-肺界面、钙化、GGO、分叶征、胸膜牵拉征等影像特点。结节大小、GGO为S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对比增强评价孤立性肺结节(SPN)血流特点,探讨该方法在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3例无钙化的SPN(直径≤4.0cm)的患者进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其中恶性结节48例,炎性结节6例,良性结节9例,记录SPN增强前后密度、强化峰值(PH)、SPN与主动脉强化峰值的比值(SPH/APH)以及SPN的强化模式,分析SPN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模式。结果恶性、良性和炎性结节显示了不同的TDC模式。恶性和炎性结节的PH、SPH/APH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1),而恶性和炎性结节的PH和SpH/A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与良性结节平扫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炎性结节平扫密度低于恶性结节(P〈0.01)。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结节的血流动态变化过程及强化特征,可无创性评价和诊断SPN。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前、疗中不同测量者之间纹理参数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前、疗中的MRI资料。所有的纹理参数后处理均在Omni-Kinetics软件上进行。由一位高年资医生在T2WI序列图像上选取肿瘤实性成份最大的层面用于测量,另外由两位医生分别在选取的层面手动勾画感兴趣区。软件自动生成18个二阶的灰阶共生矩阵(GLCM)纹理参数。取每次测量的平均值用于统计学分析,两位医生测量数据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表示。结果:全部18个GLCM纹理参数中,新辅助放化疗前、疗中两位医生间一致性较好的参数均为16个,ICC范围分别为0.842~0.996和0.818~0.996。SumAverage参数在新辅助放化疗前、疗中的一致性均最好,ICC值分别为0.996(95%CI:0.993~0.998)和0.996(95%CI:0.994~0.998);而Correlation参数的一致性均较差,ICC值分别为0.610(95%CI:0.338~0.770)和0.601(95%CI:0.322~0.765)。新辅助放化疗中两位医生间纹理参数测量的一致性较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前、疗中,两位医生间二阶GLCM纹理参数测量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容积倍增时间在鉴别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至少行2次胸部CT检查并有完整病理资料的20例SPN患者,获得结节的生长速度或容积倍增时间,对良恶性结节的容积倍增时间进行比较。结果:20例中,13例结节体积增大,3例体积不变,4例体积缩小。13例结节体积增大者,12例为恶性结节,1例良性结节;3例体积不变和4例结节体积缩小结节均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生长速度较良性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积倍增时间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复查时间间隔、SPN初始体积等因素均无统计学相关性,容积倍增时间为独立性因素。结论:容积倍增时间对评估SPN良恶性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探讨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率3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80s结束,测量结节中心增强前后的CT值,分析最大强化值及时间-密度曲线(TAC),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肺炎性结节及恶性结节均显著强化,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肺癌结节延迟。恶性结节的TAC表现为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炎性结节的TAC表现为上升支平缓,部分见降支。结核球等其它良性SPN无明显强化。结论: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SPN的强化峰值及TAC形态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长径5~15mm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征象等资料,建立并验证长径5~15mm的SPN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搜集2012年12月-2018年3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经手术切除并获取明确病理诊断的长径5~15mm的SPN病例共95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呼吸系统疾病史、恶性肿瘤病史、家族肿瘤史),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25、糖类抗原CA72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影像学征象(结节位置、最大径和最小径、边缘、磨玻璃成分、空洞、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钙化、肺气肿背景、纤维条索影)。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670例)和验证集(288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长径5~15mm的SPN良恶性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将验证集的数据代入该模型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训练集670例长径5~15mm的SPN患者中,良性313例(46.72%),恶性357例(53.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得出年龄、空泡征、血管纠集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含GGO成分以及NLR等7个因素是诊断长径5~15mmSPN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为:P(长径5~15mm的SPN恶性概率预测值)=ex/(1+ex),X=-3.14282+(0.03737×年龄)+(0.51374×空泡)+(1.87897×血管纠集征)+(0.90573×空气支气管征)+(1.15055×胸膜牵拉)+(1.57413×含GGO成分)-(0.84182×NLR)。结果显示,该模型对长径5~15mm的SPN患者良恶性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832,0.888),敏感度为90.8%,特异度68.4%,符合率为80.3%。利用验证集数据验证该模型,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20~0.907),敏感度为77.2%,特异度为86.3%,符合率为81.6%,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NLR、空泡征、血管纠集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含GGO成分是预测长径5~15mm的SPN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力,对临床医生判断长径5~15mm的SPN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尝试设计一款基于高清晰度CT(HDCT)图像的孤立性肺结节(SPN)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S),以提高恶性SPN的检出率,使诊断更加客观、科学。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120例,包括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结核和炎性假瘤,随机抽取60例作为实验集,60例作为验证集。实验集HDCT图像经图像预处理、感兴趣区域(ROI)基于标记的分水岭算法分割和ROI纹理特征参数提取,对获得的5项纹理特征参数做统计学处理,将统计结果应用于系统以对SPN做良恶性分析并给出提示信息。验证集HDCT图像输入系统后,对比系统预测结果与主任医师和住院医师预测结果来评价系统的可靠性。结果对比度、相关性、熵、平稳度和二阶矩t检验P值分别为0.000、0.002、0.914、0.295、0.002。对比度、相关性和二阶矩良性区间分别为(903,2003)、(2.76,3.48)、(0.01,1.54),恶性区间分别为(502,898)、(3.49,3.71)、(1.79,29.86)。系统、主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敏感度分别为83.3%、93.3%、76.7%,假阳性率分别为13.3%、16.7%、26.7%,正确率分别为85%、88.3%、75%。结论基于标记的分水岭算法对与胸壁或纵隔粘连的结节及磨玻璃病变等均可以较好地将其分割提取出来。对比度、相关性和二阶矩有统计学意义。系统在预测SPN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及最低的假阳性。CAD在SPN良恶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本系统可以辅助临床医师诊断SPN良恶性。  相似文献   

20.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指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删形的肺实质内病变。SPN的诊断及粒别诊断一直屉胸部影像学的重点及难点,也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它的诊断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总结SPN的影像学表现目的在于区分良恶性SPN的倾向,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