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放射线检查患者的心理因素、心理干预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200例放射线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干预组在检查的同时,采用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检查前后比较,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因素在放射检查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有效的心理干预能使患者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文露  陈力  何绪成  陈佳  徐源 《医药导报》2024,(4):639-647
目的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ROR法及PRR法对非布司他、别嘌醇不良事件(AE)进行信号挖掘。结果 别嘌醇AE报告5 060份,集中于≥60岁患者,累及系统器官分类项目(SOC)共计25项,主要累及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40.01%),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12项,非布司他AE报告905份,累及SOC共计17项,主要累及在心脏器官疾病(40.17%),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2项。别嘌醇、非布司他累及感染及侵染类疾病(5.51%、0.49%),肝胆系统疾病(5.35%、0.87%),但别嘌醇说明书中均未收录。别嘌醇累及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0.55%),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0.03%),但非布司他未发现累及以上SOC。结论 别嘌醇较非布司他,说明书收录不良反应较不充分,新发现的累及SOC及AE为完善别嘌醇说明书不良反应可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累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奥曲肽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和报告比值比法(ROR)对2018年1季度至2020年4季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奥曲肽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检索到148 469个以奥曲肽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反应作为原始研究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后共得到786个有效信号,主要集中在各类检查(29.57%)、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13.01%)和胃肠系统疾病(12.89%)等方面,发现说明书中未出现的信号累及器官系统有8个。使用奥曲肽前应做好用药评估,尤其当患者存在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时,建议临床用药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注意给药部位反应,如发生不良反应或疾病进展,应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便携式数字化放射摄影系统(DR)在野战环境下诊断骨折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2019-01至2022-03期间6次外出执行任务中收治的疑似骨折患者191例,所有骨折部位均行便携式DR检查和移动DR检查,并依据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设备诊断骨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两种拍摄系统的成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便携式DR与移动DR的成像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例疑似骨折患者,在采取相应的治疗后,确诊骨折例数共计91例。便携式DR检出80例(41.9%),误诊6例,漏诊11例;移动DR检出84例(44.0%),误诊6例,漏诊7例,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便携式DR诊断骨折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接近于移动DR。结论 便携式DR在野战环境下对骨折的诊断性能与移动DR相比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赵莉  韩青  何绪成  齐连君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7):541-542,F0004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的X线、超声表现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综合可靠的影像资料.[方法]搜集我院收治的690例典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X线、超声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表现做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X线、超声检查对本组69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阳性诊断率各有不同,其中超声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阳性患者为660例,阳性率为95.65%;X线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阳性患者为360例,阳性率为52.17%.[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泌尿系结石方面比X线平片检查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能CT(DECT)虚拟去钙(VNCa)在创伤性距骨骨髓水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间进行DECT和MRI检查的距骨创伤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Hawkin距骨骨折分类系统,将距骨分为六个解剖区域(距骨外侧、距骨中央、距骨内侧、距骨后突、距骨外侧突和距骨头),6位放射科医师在未知临床和MRI结果的前提下,独立评估距骨是否存在骨折,至少8周后,阅片医师利用DECT VNCa图像重新评估距骨骨髓水肿情况,由第7位放射科医师利用VNCa图像测量CT值进行定量分析。2位对临床和CT结果设盲的高年资医师共同评估MRI图像,作为本研究的参考标准,对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和诊断置信度分别使用5点Likert评分系统进行单独评级。结果MRI共发现49例患者的247个区域存在骨髓水肿。定性分析显示,基于区域的VNCa图像描述距骨骨髓水肿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97.4%、86.9%、88.2%、97.1%和95.5%,医师间的一致性较好(K=0.83);基于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96.8%、91.9%、91.9%、96.8%和95.4%,医师间的一致性较好(K=0.88);采用?24.2HU的诊断阈值,定量分析DECT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98.00%、90.31%、91.00%、92.31%和96.83%,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MRI和VNCa图像在诊断置信度(P=0.11)、图像噪声(P=0.62)和图像质量(P=0.28)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主观评价一致性较高。结论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与MRI相比,DECT VNCa在诊断距骨创伤性骨髓水肿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在活体肝移植后对移植肝的评价作用。方法 招募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2013-06至2018-11进行活体肝移植术后1个月经超声及CTA检查肝动脉无狭窄患者25例;术后3个月患者61例,其中肝动脉无狭窄25例,轻度狭窄13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11例;同时收集同时期因怀疑有肝脏肿瘤行CT灌注扫描,后经临床及影像证实无肿瘤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上述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检查并测量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y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 PVP)、肝总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 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 HPI)。同时补充检测肝动脉狭窄人群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结果 与对照组人群[(0.28±0.13) ml/(min·ml)]相比,肝移植术后1个月无肝动脉狭窄人群HAP[(0.36±0.17) ml/(min·ml)]显著增高(P<0.05),术后3个月中度及重度肝动脉狭窄人群HAP显著降低[(0.12±0.09)ml/(min·ml),(0.06±0.03) ml/(min·ml),P<0.05]。中度及重度肝动脉狭窄人群HP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07±0.05、0.03±0.02 vs. 0.23±0.16, P<0.05)。重度肝动脉狭窄人群PV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81±0.36)ml/(min·ml) vs. (1.23±0.62) ml/(min·ml),P<0.05])。在肝动脉狭窄患者中,ALT对数与HAP对数成线性相关。结论 双源CT能对活体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移植肝进行血流灌注评价,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提高患者后续治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基于CT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的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31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92例)和验证组(39例),术后定期随访,了解是否发生早期复发。通过逐层勾画肿瘤边缘对肿瘤进行三维分割并进行特征提取,共提取1218个影像组学特征。具有潜在预测价值特征的筛选选用LASSO算法。基于筛选出的特征,logistic回归应用于肝移植术后预测模型的构建。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对模型预测患者是否会早期复发的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筛选出8个具有潜在预测价值的特征,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AUC为0.82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4%、74.7%;在验证组中AUC为0.85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8%、86.7%。结论 术前增强CT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的模型,对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定位引导在经皮颧弓下入路圆孔穿刺术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2017年我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且行高选择性三叉神经第Ⅱ支射频热凝的患者40例,分成A组和B组,每组2O例。其中A组为既往CT平扫体表标记点方法定位确定穿刺点进行穿刺,B组为利用CT三维重建体表定位确定穿刺点且进行穿刺引导操作。分析两组确定穿刺次数、CT扫描次数、穿刺到位所用总时间。结果穿刺平均次数分别为(3.78±0.92)次和(2.42±1.02)次,术中CT扫描次数分别为(4.53±O.82)次和(3.57±0.68)次,穿刺到位用时分别为(12.61±1.19)min和(9.60±0.96)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采用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分析梨状肌综合征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30例经临床确诊为单侧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行骨盆MS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坐骨神经骨盆段进行斜冠状面重组以显示其与梨状肌的关系,测量梨状肌出骨盆处的厚度和梨状肌下孔矢状径的宽度,对患侧和健侧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侧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为变异型者(23%)明显多于健侧(3%),患侧和健侧的梨状肌厚度分别为(17.62±3.39)和(14.28±3.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梨状肌下孔矢径宽度分别为(4.26±2.16)和(7.69±1.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CT多平面重组可较好地显示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有利于测量梨状肌厚度与梨状肌下孔矢径的宽度,从而为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