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分析综合性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临床资料,探讨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的意义。方法统计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申请会诊的骨科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以及术前评估会诊内容、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评估会诊患者共164例,男78例,女86例,年龄24~89(60.2±12.3)岁。脊柱骨科(37.8%,62/164)、创伤骨科(31.1%,51/164)及矫形骨科(23.2%,38/164)申请会诊数量最多。术前评估会诊种类:脑梗死101例(61.6%,101/164)最常见,其次为脑出血后遗症15例(9.1%,15/164)及帕金森病14例(8.5%,14/164)等。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意见包括:(1)指导患者围手术期用药,包括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2)评估骨科术后脑梗死的风险,评价脑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3)会诊需要检查的内容以经颅多普勒[52.4%(86/164)]、颈部血管超声[44.5%(73,164)]及头颅CT[37.8%(62/164)]最常见。(4)共取消手术8例。经术前会诊的患者仅有3例(2例老年痴呆患者,1例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科术前评估会诊骨科患者有利于降低其脑卒中风险,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避免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于SDAVF的认识。方法 对6例确诊SDAVF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5例为中老年男性,1例为青年女性。6例患者的病灶部位均在胸腰段脊髓,其中3例有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根受累。双下肢麻木症状发病3例,骶尾部或双下肢疼痛发病2例,下肢无力发病2例,6例患者均有尿便和性功能障碍,1例急性起病,5例亚急性或慢性起病。2例呈进行性病程,无明显波动,4例病程中病情有明显波动。脊髓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全部病例均见到脊髓轻度增粗和髓内弥漫性长T2异常信号灶,4例脊髓表面尤其是背侧可见到迂曲血管流空影,腰骶段受累病例更加明显。6例均行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见到供血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瘘口以及明显蜿蜒迂曲延长的引流静脉从而确诊本病。全部6例患者的临床体征水平与影像学上病变水平均不甚一致,影像学表现重于临床。4例患者接受了1~3次的介入栓塞治疗,其中3例取得较好疗效,但这3例患者均有复发。结论 SDAVF有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男性中老年患者多见,主要为胸段脊髓或腰骶段脊髓、神经根的症状体征,下肢感觉异常、疼痛、步态异常或运动障碍、尿便和性功能障碍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可先后受累。病程可呈慢性进展,可在波动中进展,也可以进展中有波动。脊髓MRI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可有提示。及早规范的血管栓塞或手术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发病72h后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巴曲酶注射液对发病72h~5d(试验组)与发病6~72h(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两组60例患者应用巴曲酶注射液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首次为10BU,另两次各为5BU.用药前、治疗后2h、12h±20min、24h±20min、3d、7d、14d、1个月及3个月时进行NIHSS评分,在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 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s,MRS)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试验组神经功能恢复在用药后2h NIHSS评分即开始改善,对照组在用药后12h开始改善;两组在其他各时间点均较用药前显著改善.试验组在用药后3个月的BI、MMSE评价比用药后1个月时有显著进步.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巴曲酶注射液对发病72h~5d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6和 β4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experimentalallergicneuritis,EAN)中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表达变化与病变过程中髓鞘损伤和修复的关系。方法 :建立Lewis大鼠EAN动物模型 ,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模型鼠坐骨神经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α6、β4及层黏连蛋白的蛋白表达状况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α6 β4的mRNA的表达状况。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β4在急性期表达减少 (P <0 .0 5 ) ,恢复期表达无明显变化(P =0 6 84 0 )。α6和层黏连蛋白在病变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变化均不明显 (α6P =0 .0 75 1 ,层黏连蛋白P=0 .2 0 4 7) ,原位杂交也得出相似结论 (急性期 β4P <0 .0 5 ,恢复期β4P =0 .82 3;α6P =0 .81 )。 结论 :炎症损伤影响了施万细胞 (Schwanncell,SC)整合素的表达 ,其表达模式与周围神经的胚胎发育过程中α6 ,β1及β4的表达变化相似 ,推测 β4与髓鞘再形成的关系更加密切。α6和 β4表达变化与髓鞘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以精神症状和情感障碍起病的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方法总结在我院诊治的以精神及情感障碍起病的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采用神经精神量表完全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情感障碍。所有患者均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胼胝体梗死的具体部位。结果包括男性4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36~75岁,平均(61.0±9.1)岁。梗死部位:膝部2例,膝部+体部2例,体部2例,体部+压部1例。迷乱的动作行为3例;易激惹及去抑制4例;激越2例,妄想2例,幻觉1例。结论对急性出现精神症状和情感障碍的患者,尤其是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急性胼胝体梗死的可能,及早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在病程不同时期MRI上病灶出现率及临床表现的差别.方法 根据病程将SCD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病程<6m,一组病程>6m,比较两组患者MRI上病灶出现率及临床表现的差别.结果 本组SCD患者共30例,其中11例在MRI上发现病灶,病灶出现率为36.7%,病程<6m时,MRI病灶出现率为55.6% (10/18),病程>6m时,MRI病灶出现率为8.3% (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症状为四肢麻木有16例,占53.3%,其中病程<6m 9例(50.0%),病程>6m 7例(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症状为行走不稳有9例,占30.0%,其中病程<6m有3例(16.7%),病程>6m有6例(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中出现二便障碍有11例,占36.7%,其中病程<6m 2例(11.1%),病程>6m 9例(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D在病程早期,MRI上更易发现病灶;病程晚期,更易出现二便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对体外培养的许旺细胞(SCs)生长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AG)mRNA 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许旺细胞与神经细胞(NCs)联合培养模型,绘制许旺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α和INF-γ对MAGmRNA 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许旺细胞培养液中加入TNF-α和IFN-γ后,许旺细胞增殖数目明显增加且高于单纯许旺细胞培养组(q = 7.476,P = 0.000;q = 6.631,P = 0.000);而TNF-α组与IFN-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 0.846,P = 0.411).无神经细胞存在时,许旺细胞不表达MAG mRNA;经神经细胞诱导后,许旺细胞MAG mRNA 表达阳性,且具有时间性;加入TNF-α和IFN-γ后,许旺细胞MAG mRNA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高于单纯许旺细胞与神经细胞共培养组(q = 8.128,P = 0.000;q = 6.614,P = 0.000),而加入TNF-α和IFN-γ的许旺细胞与神经细胞共培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 1.515,P = 0.156).结论 TNF-α和IFN-γ具有促进许旺细胞增殖作用,且可提高髓鞘特异性基因MAG mRNA 表达水平.提示,这两种炎性干扰因子可通过影响许旺细胞及MAG mRNA 表达水平而间接影响髓鞘修复,为研究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疾病慢性期髓鞘修复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原浆型星形细胞瘤是一种成人弥漫型星形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为Ⅱ级.肿瘤通常位于额颢叶、脑干,主要发生于成人,以细胞高分化为特点,临床多以癫癎起病.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以手部小肌肉萎缩为首发症状的原浆型星形细胞瘤病例,CT、MRI检杳发现脑占位病灶,经手术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本文对本例原浆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以往的文献对肿瘤引起的顶叶性肌萎缩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