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分析小鼠B1细胞和B2细胞CD14的表达,探索B1细胞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取正常C57BL/6小鼠的腹腔和脾细胞,anti-IgM免疫磁珠分选B1和B2细胞,提取总RNA后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D14 mRNA的表达,以anti-CD14抗体、anti-CD19抗体流式细胞仪分析CD14分子在B1和B2细胞表面的表达;进一步给予小鼠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于不同时间点分选B1细胞,RT-PCR检测CD14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4在正常小鼠B1细胞有较低水平的表达,而B2细胞几乎没有表达,LPS刺激后B1细胞的CD1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CD14表达于正常小鼠B1细胞,并且可能在B1细胞对LPS的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65岁男性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病史20余年,4年前右小腿出现瘙痒性红斑、丘疹及斑块,2个月前斑块上出现疼痛性溃疡及结痂。皮肤科情况:右小腿下1/3处暗红色斑块、结痂及多个圆形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示局部表皮坏死,坏死区真皮中、下层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坏死区边缘表皮海绵水肿,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管壁增厚、数量增多。溃疡分泌物真菌学检查示阿萨希毛孢子菌阳性。皮损切片六铵银(GMS)染色浅表痂皮中见菌丝、孢子及芽生孢子。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右小腿溃疡继发阿萨希毛孢子菌定植。口服伊曲康唑联合外用药及抗风湿治疗后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药疹患者血清学及细胞中颗粒溶素表达差异.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7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5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进展期患者、8例多形红斑药疹患者、8例发疹型药疹患者及11例健康人血清及外周血T细胞中颗粒溶素的表达水平.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随机或配对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ANOVA分析.结果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急性期患者血清颗粒溶素水平为(0.196±0.079) μg/L,明显高于发疹型药疹患者[(0.022±0.003) μg/L]和健康对照[(0.013±0.005) μg/L],F=3.926,P<0.05,但与多形红斑患者[(0.058±0.004) 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表达颗粒溶素的CD8+T细胞比例为(3.400±0.754)%,多形红斑组为(0.600±0.250)%,发疹型药疹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342±0.251)%和(0.054±0.02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P<0.01.结论 颗粒溶素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可能对该病急性期的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IL 12和CD4 0在肥头绦虫幼虫引起的鼠囊虫病中对Th应答的调节作用 ,实验通过腹腔注射肥头绦虫囊尾蚴的方法感染IL 12 p35 / 和CD4 0 / 型、野生型BALB/c小鼠以及作为抵抗对照的STAT6 / 型小鼠 ,分析了血清抗体状况和脾细胞、巨噬细胞的细胞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实验发现IL 12 p35 / 小鼠感染后无法诱导Th1应答 ,而是诱导强烈的Th2应答 ,产生的针对肥头绦虫幼虫抗原的Th2相关的IgG1、IgE等抗体水平和IL 4、IL 5、IL 13等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野生型小鼠 ;而Th1相关的IgG2a水平和IFN γ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小…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观点认为只有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专职的吞噬细胞,而B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抗体产生细胞,虽然能够产生特异的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却不具备吞噬能力。但最近的研究指出硬骨鱼类(彩虹鳟鱼)和两栖类(爪蟾)的B细胞可以吞噬颗粒抗原,首次揭示了进化上较为原始的B细胞同样具有吞噬能力。众多研究提示哺乳动物B-1 B细胞很可能具有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B细胞杀菌机制中一氧化氮(NO)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分选C57BL/6小鼠腹腔B细胞,与金黄葡萄球菌共孵育后检测NO的生成量;于不同时间点提取总RNA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相关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和IL-10等表达水平。用iNOS特异性抑制剂氨基胍(AG)体外抑制NO的产生,观察金黄葡萄球菌的存活率。结果:小鼠腹腔B细胞在金黄葡萄球菌刺激后其iNOS及NO的生成量明显升高,同时IL-4、IL-10、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发生明显改变。氨基胍作用后,金黄葡萄球菌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小鼠腹腔B细胞经金黄葡萄球菌刺激后iNOS表达量及NO合成量明显增加,iNOS特异性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其杀菌能力,小鼠腹腔B细胞存在NO依赖的氧化杀菌机制。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真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19—2021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结果及治疗。结果 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5、41和46岁,男1例、女2例。2例患有肾病综合征,1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不同时间糖皮质激素及他克莫司治疗史,均为慢性病程。皮损HE染色可见双轮廓厚壁孢子及木节状厚壁有隔菌丝,均未见黑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显示,2例致病真菌为互隔链格孢霉,1例为侵染链格孢霉。不同温度培养显示,链格孢霉在35 ℃以上生长能力明显下降。3例患者均将他克莫司减量至标准剂量的1/3以下或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并同时给予系统抗真菌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具有双侧分布的血行播散及单侧肢体的淋巴管分布特点,皮损以覆盖痂皮的疣状斑块、结节和/或窦道为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IL-12和CD40在肥头绦虫幼虫引起的鼠囊虫病中对Th应答的调节作用,实验通过腹腔注射肥头绦虫囊尾蚴的方法感染IL-12p35-/-和CD40-/-型、野生型BALB/c小鼠以及作为抵抗对照的STAT6-/-型小鼠,分析了血清抗体状况和脾细胞、巨噬细胞的细胞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体外刺激对小鼠腹膜腔B细胞产生IL-10的影响.方法:在不同刺激剂作用下,体外培养小鼠腹腔细胞5或48小时,流式细胞仪分析CD19+IL-10+ B细胞比例.结果:PIM刺激5小时后,小鼠腹腔CD19+IL-10+ B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至14.69%(P<0.01),在PIM刺激的基础上加入anti-IgM F(ab′)2或anti-CD40均不能进一步提高腹腔B细胞IL-10的表达(P>0.05),而加入IPS后,CD19+IL-10+ B细胞比例升高至平均26.53%(P< 0.01).LPS、anti-CD40刺激48小时可明显升高CD19+IL-10+ B细胞比例,但能够产生更强BCR信号的coated anti-IgM刺激抑制小鼠腹腔B细胞IL-10的表达.结论:体外刺激5小时,LPS+PIM是腹腔产生IL-10的B细胞活化的最佳刺激,刺激48小时,LPS和anti-CD40可进一步促进腹腔B细胞IL-10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腹腔B10前体细胞成熟实现的.而anti-IgM刺激对腹腔B细胞产生IL-10的影响依赖于刺激时间和信号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与分析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的数量(即B10细胞),探索B10细胞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初发男性银屑病患者并分离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对照,体外培养中添加离子霉素、佛波酯、CD40配体等作用5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IL-10+细胞比例以分析B10细胞数量,体外刺激48 h分析CD19+IL-10+细胞比例以评估B10前体细胞数量。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B10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对照,B10前体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B10前体细胞增加,B10细胞减少,B10细胞可能对银屑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