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对进修医师进行强脉冲光临床应用教学的作用,以提高强脉冲光临床应用教学的质量。方法在对进修医师进行强脉冲光临床应用教学中,30位进修医师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授课后通过考核,分析两组学习成绩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结果与传统教学法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更受进修医师的欢迎,观察组平均成绩(86.3±3.1)分,对照组平均成绩(82.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修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满意率在90%以上。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法更适合对进修医师进行强脉冲光临床应用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总结和分析不完全型Tessier 3号颅面裂的临床诊治.方法 2009至201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3例不完全型Tessier 3号颅面裂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3和12岁.术前行CT检查明确局部骨缺损以及骨性泪道系统的情况.手术采用van der Meulen颊部旋转推进瓣和眶下畸形区域“Z”字瓣,术中重点悬吊错位的内眦韧带.术后1周和复查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3例患者术后面部伤口1周拆线,均Ⅰ期愈合.6 ~ 10个月复查,面部瘢痕不明显,内眦角外形、高度及睑裂长度与健侧基本一致.结论 本组采用软组织延长技术结合内眦韧带悬吊矫治不完全型Tessier 3号颅面裂,手术效果良好,畸形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4.
Unilock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固定中的应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总结Unilock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固定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创伤中心收治并应用Unilock系统行下颌骨骨折固定的患者,分析其病例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评价该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Unilock系统行下颌骨骨折固定的患者19例,男性15例,女性4例。在术后及随诊检查中,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满意,未发生感染、钛板松动和骨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5例病人行钛板取出术。结论对于下颌骨骨折为陈旧性、粉碎性、病理性或存在感染和骨缺损等特殊情况时,Unilock系统可以为骨折提供稳定可靠的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颌面部常用X线平片华氏位和曲面体层对外伤性上颌窦积血/积液所致上颌窦密度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995年~200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累及上颌窦的面中部骨折病人115例,其中术前华氏位和曲面体层片114对,术后华氏位和曲面体层片53对。比较上述两种X线片位对于显示外伤性上颌窦密度变化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果统计结果表明,两位医师对于不同片位的阅读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不存在因观察者之间水平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诊断者之间对于华氏位显示上颌窦密度变化的评判有良好的一致性,而曲面体层片对于显示上颌窦密度变化的一致性较差。结论华氏位可以用来诊断外伤后上颌窦密度是否发生变化,而曲面体层片用来诊断上颌窦密度的变化准确性较差。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导致X线片上颌窦密度增高的其他病变,如急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软组织肿瘤等。  相似文献   
6.
鼻眶筛骨折     
鼻眶筛骨折不同于鼻骨骨折,是指联合发生于鼻、筛窦、内眶区的骨折。鼻眶筛区骨折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发颅面其他骨折。由于鼻眶筛区解剖结构复杂,且与眶、颅等重要结构相邻,其创伤的治疗是一个临床难点。大部分鼻眶筛骨折是由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伴发眼球破裂的眼眶骨折的损伤特点,初步评价预成钛网在其眶壁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4-09~2008-05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创伤中心接受治疗的罹患合并眼球破裂眼眶骨折病例共8例。术前借助计算机软件,基于CT数据,通过镜像的方法制作预成钛网,行眶壁重建术,术后再次CT分析,评价眶壁重建的精确性和眼球突度恢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7例在眶壁重建前由眼科完成眼球摘除,1例与眶壁重建同期完成。所有病例均成功的实施了眶壁重建,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CT分析显示,该组病例在眼球内陷、眶壁缺损、骨性眶腔扩大和眶内软组织疝出等方面均较严重。手术后,眶内软组织疝出体积平均减小2.7 ml,整体眶腔容积平均缩小2.9 ml,87.5%(7/8)的病例眼球内陷矫正至3 mm以内。结论:伴发眼球破裂的眼眶骨折具有创伤严重、骨性眶腔扩大显著和眶内软组织体积降低明显等特点,预成钛网的应用可达到较为精确的眶壁重建。  相似文献   
8.
探讨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性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9至2007年应用游离组织瓣重建创伤性组织缺损病例20例,分析受伤原因、缺损情况、游离组织瓣类型、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例合并大型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患者中,单纯软组织缺损8例,软硬组织复合缺损12例;15例为Ⅱ期手术,5例为同期手术或与骨折复位固定术同期完成.20块游离组织瓣应用于缺损修复,其中腓骨瓣11例、髂骨瓣1例、前臂皮瓣7例、肩胛皮瓣1例,全部皮瓣均移植成功,未出现皮瓣坏死.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可以修复口腔颌面部创伤性软硬组织缺损.腓骨瓣和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早期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创伤性软硬组织缺损可有效避免局部瘢痕和组织变形移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小鼠B1细胞和B2细胞CD14的表达,探索B1细胞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取正常C57BL/6小鼠的腹腔和脾细胞,anti-IgM免疫磁珠分选B1和B2细胞,提取总RNA后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D14 mRNA的表达,以anti-CD14抗体、anti-CD19抗体流式细胞仪分析CD14分子在B1和B2细胞表面的表达;进一步给予小鼠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于不同时间点分选B1细胞,RT-PCR检测CD14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4在正常小鼠B1细胞有较低水平的表达,而B2细胞几乎没有表达,LPS刺激后B1细胞的CD1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CD14表达于正常小鼠B1细胞,并且可能在B1细胞对LPS的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羊毛状发1例     
患者女,20岁.白出生后头发即稀疏、卷曲、柔软,头发颜色灰白.患者自有记忆以来未曾剪发过,头发缓慢生长至10cm左右便基本停止生长,平时头发易缠绕,不易梳通,轻拔毛发即脱落.患者无智力及骨骼发育异常.既往体健,足月顺产.平素月经规律.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