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的、具有综合素养的青年医师的重要手段。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步建立了符合专业特点的规培管理体系,包括规培管理梯队、规培实施细则、三阶段评价反馈体系、教学相长双向培训模式、三维评价体系等,旨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从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学人文素养、科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多维度高质量的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细胞减少成因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的脾功能亢进和血细胞减少,互为因素,相互影响,是造成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部分患者脾脏切除后,外周血细胞不仅无增加,反而出现进行性下降的表现,表明在肝硬化时外周血细胞减少,除了脾脏及病毒因素外也存有其他因素参与这一病程.各种免疫细胞因子变化、造血干细胞的状态都可能参与和调节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细胞减少这一过程,阐释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细胞减少成因机制对治疗意义重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据J Hepatol2012年6月报道】题:同期联合应用动脉栓塞化疗与索拉非尼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癌的Ⅱ期临床研究(作者Park JW等)动脉栓塞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癌的保守疗法。但是,动脉栓塞化疗引起的缺血性损伤可以诱导血管源性生长因子产生,从而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韩国国家癌症中心Joong-Won Park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探索同期联合应用动脉栓塞化疗与抗肿瘤药索拉非尼对于不可切除性肝癌的  相似文献   
5.
肝癌的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病程短,流行广,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是药物在肝中分布较少,1906年Enrilich首先提出靶向给药的概念:将药物选择性分布于病变部位以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并使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增大,从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20世纪80年代肝癌的靶向治疗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干细胞移植组加行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患者术后乏力、纳差、腹胀等主要症状的变化,检测移植术后4、8、12、24周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期检测对照组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期间的主要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均有改善。20例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8、12、24周干细胞移植组患者肝功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回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术后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周、24周Child评分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抑制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广泛分布于细菌、酵母、原虫、植物和哺乳动物等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人抗增殖蛋白基因(phb)位于人染色体17q21,编码分子量为32kD的抗增殖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8例手足口病患儿完整临床资料;将患儿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随机抽取30例轻型病例与29例重型病例比较,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8例手足口病患儿男女比例1.2:1,其中385例(82.2%)为3岁以内婴幼儿,城乡分布为1.8:1.临床表现为皮疹468例(100%),发热361例(77.1%),心率加快161例(34.4%).轻重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城乡分布、高热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高血糖、合并EB病毒感染为其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主,重型病例多发于农村.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为主,出现高热、呕吐、心率加快者需警惕发展为重型病例的可能.血白细胞升高、高血糖以及合并EB病毒感染是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糖,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叶下珠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方法:比较140例叶下珠治疗组和52例阿德福韦酯对照组患者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结果:叶下珠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在治疗的头3个月病毒应答率分别为5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对叶下珠初期抗病毒有效病例组和阿德福韦酯组继续治疗2年,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8.2%、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阴转率分别为52.5%、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12、24、36、48周叶下珠组病毒复发率分别为10.4%、10.6%、13.4%、12%,而对照组分别为为36.7%、46.7%、46.7%、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叶下珠治疗有效的患者,HBeAg阳性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高,停药后病毒反弹率、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糖和总胆固醇(TC)水平对肝衰竭(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LF患者,根据入院时基线TC水平将患者分为TC≤1.0 mmol/L组(n=8)、1.0 mmol/L2.0 mmol/L组(n=49);排除10例糖尿病患者后,将96例LF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n=60)、高血糖组(n=12)和低血糖组(n=24);分别比较基线时患者血糖及TC的状态与其生存率的相关性。同时动态监测81例基线TC>1.0mmol/L的患者住院期间TC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LF预后的关系。结果 106例LF患者的病因以慢性HBV感染为主,占66.0%;慢性肝衰竭(CLF)占46.2%;基线低血糖患者生存率为41.7%,显著低于血糖正常患者的71.7%(P<0.01);血清TC≤1.0 mmol/L组、1.0 mmol/L2.0 mmol/L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2.5%、51.0%和75.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TC越低,生存率越低(P均<0.05);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的35例患者生存率为28.6%,显著低于呈上升趋势的46例患者的93.5% (P<0.05)。结论 LF患者出现血糖降低、TC≤2.0 mmol/L以及在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基线TC≤1.0 mmol/L的患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