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是由Crigler和Najjar于1952年首次报道而得名,是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ridine 5'-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1A1基因突变使其酶活性完全或部分丧失而导致的遗传性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1-3]。为常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干扰素-(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为中医辨证联合IFN-治疗组、IFN-对照组。结果:治疗4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54.8%和42.7%(P>0.05),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患者比例分别为47.06%和34.78%(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0%和34.8%(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0.0%和30.4%(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基本相似,但乏力、食欲下降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5%和28.9%(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IFN-治疗能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且能改善IFN-所致乏力、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1病例患者王×,男,34岁,因反复乏力、腹胀大4年余,加重半月,于2000年7月31日入院.入院体查:恶病质.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明显,双侧乳房肿大,腹部高度膨隆,腹围97 cm,腹壁静脉曲张,脐疝外突,直径7 cm×5 cm,表皮呈紫红色,有一1.5 cm×2 cm溃疡面,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4肋间,下界右肋下未及,脾脏左肋下3.5 cm,移动性浊音阳性.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大量)”.中医诊断:1.臌胀,2.脐痈.西医诊断:1.活动性肝硬化,2.脐疝并感染.入院后第二天患者起床小便时腹压突增,脐疝溃疡口崩裂,大量腹水从破溃口外渗,量约3000 ml.即嘱患者仰卧,局部消毒,外搽黄连素软膏,敷盖消毒纱布,加绑腹带,每日换药.2 d后破溃口化脓,加用双氧水外洗,橡皮生肌膏外搽,并给予氧氟沙星、先锋铋抗感染,配合补充白蛋白、利尿等措施促进腹水吸收,减轻腹压.治疗10 d腹围减少至80 cm,脐疝有所回缩,但破溃口仍有脓性分泌物,腹水不时外渗,外用药改用西瓜霜喷剂[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生产,桂卫药准字(1982)第014041号]喷撒,局部纱布加压包扎,治疗2 d后破溃口已无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4.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加味苓桂术甘汤结合西药常规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64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44例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对多次腹水者疗效显著。提示加味苓桂术甘汤有较好的消腹水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较常见疾病,我们于2001年10月~2003年5月将我科收治的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中医清热解毒法和利湿化浊法为主进行治疗,对应方药选用急肝方和甘露消毒丹(其中急肝方为我传染科协定处方),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复肝康冲剂是辽宁大孤山制药厂生产的治疗肝炎新药。我院传染科自1991年9月~1992年8月,使用复肝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1例,经临床观察,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高胆红素血症病情较重,且容易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故其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在2003年2~11月,试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乙肝高胆红素血症患者4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疸病阴阳黄学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传统之阳黄和阴黄辨证论治体系存在局限性,针对阳黄到阴黄递渐过程存在的中间阶段,笔者提出“阴阳黄”概念,阳中夹阴,阴中夹阳为其临床表现,脾阳虚兼湿浊或湿热为其病机,温阳健脾为其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清热利湿法加与不加温阳健脾药物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阳黄、湿重于热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湿重于热的慢性重型肝炎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甘露消毒丹(非温法干预组)和甘露消毒丹加附片、白术(温法干预组)治疗。结果:治疗4周,温法干预组和非温法干预组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2.41%。两组患者的TBil均有明显下降,温法干预组的下降幅度较非温法干预组明显,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228.62±89.18)和(176.70±97.94)μmol/L,两组比较,P0.05。PTA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温法干预组PTA水平上升的幅度大于非温法干预组,上升幅度均数比较,P0.05。未发现温法干预组患者出现感染、出血及黄疸加重等不良反应。结论:清热利湿法加用附片、白术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湿重于热证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吉婧  刘鹏  纪恩茹  陈斌  黄裕红  孙克伟 《肝脏》2014,(12):924-929
目的:比较不同阶段的 HBV 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T淋巴细胞(TC)相关细胞免疫功能,阐述 DC-TC 轴在 HBV-ACLF 发病过程中可能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方法HBV-ACLF患者30例,分为早期组15例与中晚期组1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8例,以外周血来源的 PBMC 体外分离诱导培养 DC 与TC,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 DC 细胞表型 HLA-DR、CD80、CD86、CD83、CD1α的表达率,及 TC 表面分子 CD3+、CD4+ T、CD8+ T 淋巴细胞百分比,并检测 DC 上清液中 IFN-α、IL-4的分泌水平,比较不同阶段 HBV-ACLF 患者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人比较,HBV-CLF 患者 DC 表型 HLA-DR、CD1α、CD83、CD80、CD86表达率显著下降(t 值分别为5.3356、13.269、10.8742、13.3685和23.021,均 P <0.01),DC 分泌因子 IFN-α显著升高(t 值为16.4569,P <0.01);TC 表面分子 CD3+、CD4+ T、CD4+/CD8+细胞比值显著下降(t 值分别为7.4441、12.5557、11.0771,均 P <0.01), CD8+ T 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t=4.4359,P <0.01);HBV-ACLF 患者中晚期组 DC 表型 CD83、CD86表达率显著低于早期组(P 值分别为:0.0000,0.0057),DC 分泌因子 IFN-α表达在早期组显著增多(P =0.0000),IL-4表达在中晚期组显著增多(P =0.0000),TC 表面分子中晚期组 CD4+ T 细胞百分比、CD4+/ CD8+细 胞 比 值 显 著 下 降 (P 值分别为:0.0268、0.0002),CD8+ T 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P =0.0001)。结论不同阶段 HBV-ACLF 患者的 DC、TC 功能状态均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中晚期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低下;HBV-ACLF 全病程存在促/抑炎性细胞因子功能紊乱,早期患者存在炎症因子过度释放,中晚期患者存在抗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