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归纳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中医虚实属性,分析其与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1)1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HBV-ACLF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期、中医证候等,归纳其中医虚实属性,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另选同期健康研究生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25highCD127low表达率,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诱导培养的DC表型CD1α、HLA-DR、CD80、CD83、CD86表达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V-ACLF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与CD8+细胞比值及DC表型CD1α、HLA-DR、CD80、CD83、CD86的表达率均显著降低,CD4+CD25highCD127low表达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BV-ACLF患者中,与实证组比较,虚证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与CD8+细胞比值及CD4+CD25highCD127low表达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虚证组比较,实证组患者DC表型CD1α、CD83、CD86分子表达率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HBV-ACLF虚证组、实证组患者均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下降及DC活化功能不足,其在虚证组更为显著;DC表型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可以作为HBV-ACLF患者中医虚实属性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诱导痰液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的变化,探讨T细胞及NKT细胞在儿童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例哮喘急性发作、21例哮喘缓解期及12名正常儿童的痰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各组儿童诱导痰液CD3、CD4、CD8、NKT(CD3-CD56^+)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CD4细胞百分比[(43.75±13.5)%]明显高于缓解期组[(37.04±7.1])%]和正常对照组[(33.57±7.54)%](P〈0.05),CD8细胞百分比[(21.10±6.10)%]明显低于缓解期组[(28.67±5.32)%]和正常对照组[(28.31±9.46)%](P〈0.05),CD4/CD8比值(2.14±0.94)高于缓解期组(1.33±0.35)和正常对照组(1.31±0.42)(P〈0.05),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CD4/CD8比值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559.P〈0.05)。缓解期组CD4/CD8比值与嗜酸粒细胞无相关性(r=0.898,P〉0.05)。急性发作组CD3 CD56。细胞百分比[(3.33±1.69)%]略高于缓解组[(3.09±1.23)%]及对照组[(2.94±0.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56^+细胞百分比在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气道内CD4细胞占优势,CD4/CD8细胞比例失衡,CD4细胞可能介导儿童哮喘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及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探讨其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表达和CD4^+CD25^high Tregs水平。分别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溴甲酚绿法及速率法测定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8比值降低(P〈0.05或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CD4^+和CD8^+T细胞CD28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CD4^+CD25^high Tregs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P〈0.01)。CD4^+和CD8^+T细胞CD28表达在进展期明显低于稳定期(P均〈0.01),而CD4^+CD25^high Tregs在稳定期和进展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28表达、CD8^+T细胞C28表达均与其血清β2-MG水平呈负相关,而与Alb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CD4^+CD25^high Tregs与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缺陷和CD4^+CD25^high Tregs扩增,并与病情进展及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高龄患者医院内感染前后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的长期卧床且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高龄患者共78例,按感染前、感染持续≥5d、感染持续≥10d以及感染进一步发展成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4个时期分为B组(n=78)、C组(n=52)、D组(n=33)、E组(n=25);随机选择同期住院非长期卧床、无感染的高龄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 n=40)。分别检测不同时期患者血浆ALB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T细胞亚群];统计处理时进一步将感染前患者(B组)按血浆ALB水平分为ALB正常组(B1组,n=16)和ALB偏低组(B2组,n=62)。结果与A组相比,B组血浆ALB显著降低(P=0.000);与A组及B组相比,C、D、E三组血浆ALB均显著降低(P=0.000)。与A组相比,B1组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HLA-DR的表达、CD3+T细胞绝对值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00),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CD8/CD3)显著升高(P=0.000),CD4+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CD4/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及B组相比, C、D、E三组HLA-DR的表达、CD3+T细胞的绝对值、CD4/CD3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减低(P=0.000),CD8/CD3显著升高(P=0.000);而且HLA-DR、CD3+T细胞绝对值、CD4/CD3、CD8/CD3、CD4/CD8比值与血浆ALB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91,r2=0.638,r3=0.534,r4=-0.575,r5=0.580(均P=0.000)。结论长期卧床高龄患者医院内感染前血浆ALB已显著减低,感染后血浆ALB水平进一步下降,血浆ALB水平降低的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也下降,而且患者感染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与血浆ALB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HBV-ACLF患者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NK细胞计数,用SPSS 18.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V-ACLF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NK细胞计数与慢性乙肝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组外周血CD8+T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患者死亡组中CD3+、CD4+、CD8+T细胞及NK细胞计数均低于存活组,2组CD3+、CD4+、CD8+T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ACLF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探讨肝内免疫活性细胞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54例CHB患者肝内CD25^+T细胞以及部分患者肝内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并与9例正常肝组织进行比较。CD25^+和CD8^+T细胞在HBV感染组和非HBV感染组中的表达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和P〈0.01),CIM^+T细胞在HBV感染组的表达虽有增多的趋势,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P〉0.05)。HBV感染组CD25^+T细胞表达与I临床病理炎症分级和ALT的变化相关,随着炎症分级的加重和ALT的升高,其表达逐渐增强(P〈0.05和P〈0.01)。CD4^+、CD8^+T细胞表达与临床病理炎症分级和ALT的变化无关(P〉0.05)。CHB患者肝内CD25^+T细胞表达增强与机体对HBV产生免疫耐受有关,CHB患者肝内CIM^+、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异常,功能性免疫活性细胞浸润量不足,不能有效清除HBV。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肺结核患者IL-15水平及其效应性CD8^+T细胞的变化,探讨IL-15在结核病免疫保护和结核病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9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血清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检测,并结合痰涂片、病变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初治、复治组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的百分比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或P〈0.01),复治组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的百分比计数低于初治组(P值均〈0.01);肺结核患者重度组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百分比计数明显低于轻、中度组(P值均〈0.01)。痰菌阳性、痰菌阴性两组间IL-15水平及效应性CD8^+T细胞百分比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5有望为结核病病情判断、内源性复发的评估提供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肝内促炎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及IFN-γ的分泌细胞——T淋巴细胞的数量,以明确二者在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乙型ACLF患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肝内IFN-γ的原位表达以及其分泌细胞CD4^+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①乙型ACLF患者IFN-γ阳性分泌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慢性乙肝患者IFN-γ阳性分泌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乙型ACLF患者肝内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较慢性乙肝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01),慢性乙肝患者肝内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01);③肝内IFN-γ阳性分泌细胞数量与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896和0.885,P均〈0.001)。结论乙型ACLF患者肝内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其分泌的IFN-γ的增加可能参与了ACLF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治骨关节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以及抗结核治疗对骨关节结核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平台流式细胞术.检测骨关节结核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月T细胞亚群绝对数及百分比,井与恶性骨肿瘤患者和健康者比较。结果初治骨关节结核组CD4^+及CD8^+T细胞绝对数较健康对照组低(P〈0.01)。骨关节结核患者在治疗1,2月后CD4^+百分比升高(P〈0.05)。脊柱结核合并脓肿组CD4/CD8比值较低,CD8^+百分比较高(P〈0.01)。结论初治骨关节结核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脊柱结核是否形成脓肿。与CD8^+T细胞有关。初治骨关节结核患者经1~2月化疗后。细胞免疫状况改善,但仍处于受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趋化因子受体3 (CXCR3)的作用.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作为A、B、C组,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结果 CD+4CXCR3+T细胞占总CD+4T细胞的百分比及CD+8CXCR3+T细胞占总CD+8T细胞的百分比的比较中,A组治疗前均明显低于B、C组(P均〈0.05)治疗后CD+4CXCR3+T细胞占总CD+4T细胞的百分比、CD+8CXCR3+T细胞占总CD+8T细胞的百分比、CD+4CXCR3+T与CD+8CXCR3+T细胞MFI相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COPD稳定期T细胞上CXCR3+表达明显增多,在COPD慢性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日疟原虫代谢产物疟色素(HZ)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分化的影响。方法以间日疟患者感染红细胞获得间日疟原虫制备纯化HZ,体外刺激人单核来源的未成熟DC。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0.1、1.0、10.0μmol/L不同浓度的HZ作用下DC成熟相关分子CD83、CD86、HLA-DR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DC在HZ刺激后再经脂多糖(LPS)诱导其上述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0.1、1.0、10.0μmol/L的HZ刺激的DC表达CD83、CD86和HLA-DR阳性百分率均低于LPS诱导组(P均0.05);1.0、10.0μmol/L的HZ刺激组的CD83、CD86和HLA-DR明显低于未刺激组(P均0.05);HZ1.0、10.0μmol/L组HLA-DR的表达低于HZ0.1μmol/L组(P均0.05)。与未刺激组DC相比,HZ0.1μmol/L+LPS组DC的CD83表达明显升高(P0.01),CD86表达明显升高(P0.05),HZ1.0μmol/L+LPS组的CD83明显升高(P0.01);HZ10.0μmol/L+LPS组CD86表达与HZ0.1μmol/L+LPS和HZ1.0μmol/L+LPS组相比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间日疟原虫来源的HZ能导致DC的CD83、CD86和HLA-DR表达下调,但负载HZ的DC仍可以在LPS等诱导剂作用下部分上调这些成熟相关分子的表达。HZ对DC的成熟性分化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的特征。DC对HZ的过度吞噬而导致成熟抑制可能是疟原虫逃逸免疫攻击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 MDSCs)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疾病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组45例HBV-ACLF患者、34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 H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MDSCs频率。对HBV-ACLF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随访,根据临床疗效分为好转组和无效组,动态观察2组患者外周血MDSCs的频率变化。结果 HBV-ACLF组外周血MDSCs频率(1.53%±1.15%)高于CHB组(0.92%±0.46%)和HC组(0.91%±0.47%)(P均〈0.01)。 HBV-ACLF组外周血MDSCs频率分别与TBIL、CRE、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分值和MELD-Na分值呈正相关(r=0.434,P=0.003;r=0.343,P=0.021;r=0.505, P=0.000;r=0.528,P=0.000;r=0.451,P=0.002),其中与INR和TBIL成多元线性关系,回归模型为y=-0.781+0.623×INR+0.003× TBIL。3周内死亡的HBV-ACLF组患者基线外周血MDSCs频率(2.09%±1.51%)高于好转组(1.15%±0.56%)和无效组(1.17%±0.70%)(P〈0.05)。外周血MDSCs频率与患者整体预后存在较弱的等级相关(r=0.309,P=0.039)。随访显示好转组和无效组患者外周血MDSCs频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MDSCs频率显著升高;其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外周血MDSCs频率过高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美沙拉嗪对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免疫反应中DCs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免疫系统中的变化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美沙拉嗪治疗机制。方法30只雄性大鼠建立实验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CC组)和美沙拉嗪治疗组(MC组)。光镜下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炎症并评分,检测DCs细胞表面标志物OX-62、CD83、MHC—Ⅱ和CD86分子表达率,检测伊尔氏淋巴滤泡(PP)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NC、CC和MC组炎症评分分别为4.35±0.88、10.25±t.36和6.78±0.71,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示NC、CC和MC组肠系膜淋巴结DCs上OX-62表达分别为198.6±87.7、1422.1±598.2、503.2±78.4;CD83表达分别为87.6±24.4、709.2±199.6、322.7±112.3;流式细胞仪检测MHC—Ⅱ表达率分别为(26.2±7.2)%、(84.6±9.4)%和(48.1±9.0)%;CD86为(20.5±7.7)%、(80.6±8.8)%和(47.8±11.4)%,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酶免疫分析法CC组检测PP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12表达高于NC组,而IL-10低于NC组,MC组TNF-α、IFN-γ和IL-12表达均低于CC组,但高于NC组,IL—10表达相反,各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大鼠的TGF—β表达则均无差异(P〉0.05)。结论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与成熟,影响肠道炎症细胞因子的失平衡,可能与结肠自身免疫损伤有关;美沙拉嗪抑制DCs的活化,促进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观察间日疟原虫裂殖子主要蛋白1 (PvMSP1) 对树突状细胞 (DC) 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该蛋白通 过Toll样受体 (TLR) 通路活化DC的机制。方法 方法 选择不同剂量的PvMSP1 (1.0、 10.0、 100.0 μg/ml) 体外刺激人单核细胞来 源的DC,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成熟性相关分子CD83、 CD86、 HLA?DR的表达变化; 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0、 IL?12 的表达水平; RT?PCR检测DC TLR4、 TLR9 mRNA的表达水平; MTT法检测D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同时选择未 刺激的DC作为阴性对照组, LPS刺激的DC作为阳性对照组。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 结果 与未刺激组比 较, LPS诱导组CD83、 CD86、 HLA?DR的百分含量均增加, PvMSP1诱导组CD83、 CD86、 HLA?DR的表达也均升高 (P均 < 0.05); LPS诱导组IL?10、 IL?1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P < 0.01), PvMSP1诱导组IL?10、 IL?12的表达量也均增加 (P均 < 0.05); LPS组DC TLR4 mRNA的表达增加 (P < 0.05), TLR9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P > 0.05), PvMSP1诱导组DC TLR4 mRNA 的表达增加 (P < 0.01), TLR9 mRNA无明显变化 (P > 0.05); DC能够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结论 PvMSP1具有促进DC 分化成熟的作用, 且经其诱导成熟的DC具备抗原递呈功能; PvMSP1可能经TLR4通路而非TLR9通路诱导DC成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3和CD69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HBV-ACLF患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5例、慢性乙型肝炎18例、健康对照15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3与CD69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合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HBV-ACLF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的表达率低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随肝功能衰竭早、中、晚期病情进展,CD163的表达率逐渐降低(F=10.921,P=0.000),死亡组CD163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HBV-ACLF组CD69的表达率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随肝功能衰竭早、中、晚期病情进展,CD69的表达率逐渐增高(F=11.504,P=0.000),死亡组CD69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CD163和CD69评估HBV-ACLF患者3个月内死亡情况所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6、0.73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3和CD69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P.y17XL)感染早期,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中的作用地位。方法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d、5d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两种小鼠感染不同时间脾细胞悬液中细胞内表达TLR9(Toll like receptor 9,TLR9)的DCs和细胞表面表达TLR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两种小鼠脾DCs细胞内TLR9的表达水平均于感染后第3d开始明显升高(P<0.01),在第5d达到最高水平(P<0.01),但两种小鼠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种小鼠DCs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在P.y17XL感染早期,TLR9可能是介导DCs活化的模式识别受体。  相似文献   

17.
李珊珊  李璐  张丹丹  仵永枫  丁美  段钟平  陈煜 《肝脏》2014,(10):733-735
目的:研究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血浆中可溶性 CD163(sCD163)和铁蛋白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HBV-ACLF患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5例、慢性乙型肝炎18例以及健康对照15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 sCD163和铁蛋白水平。结果 HBV-ACLF 组血浆中 sCD163和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sCD163:(123±43)比(76±33)、(58±19)、(35±15)ng/mL,均P<0.05;铁蛋白:(2714±1896)比(505±722)、(833±801)、(106±58)ng/mL,均P<0.05]。肝衰竭发展到晚期时sCD163和铁蛋白水平均较早、中期明显增高[sCD163:(162±44)比(104±40)、(108±24)ng/mL,均P<0.05);铁蛋白:(4154±2122)比(1746±1047)、(2416±1713)ng/mL,均P<0.05]。HBV-ACLF死亡组中sCD163和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存活组[sCD163:(140±42)比(101±36)mg/mL,(t=-2.719,P=0.01);铁蛋白:(3568±2007)比(1598±957)ng/mL,(t=-3.547,P=0.001)]。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CD163、铁蛋白评估 HBV-ACLF患者3个月内死亡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844。结论 sCD163和铁蛋白可作为 HBV-ACLF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Cb)膜蛋白抗原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激活作用,筛选能有效激活DCs的蛋白抗原,探讨该蛋白抗原间接激活T细胞的作用。方法从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体外培养单核细胞成未成熟DCs;分别用Cb的5种重组膜蛋白IcmO、EnhA、SecB、Lo1A、HspB刺激DCs;用流式细胞仪(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检测刺激后DCs表面分子表达。结果 SecB刺激的DCs表达CD83,CD86,CD80,CD54,CD58,和CD40水平显著高于其它4种蛋白;将SecB激活DCs或SecB激活DCs培养上清刺激T淋巴细胞,FACS检测显示刺激后CD4+和CD8+细胞高水平表达的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CD69以及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结论 SecB膜蛋白抗原能有效激活DCs和它所激活DCs能够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为贝氏柯克斯体潜在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增殖与中国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SE)示踪染色法,检测中国正常人、感染HIV-1的典型进展者(TP)和长期不进展者(LTNP)CD4+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对三组人群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相比,TP和LT-NP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增殖系数(PI)和CFSElow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P〈0.01,P〈0.05;P〈0.01,P〈0.01);其中TP病例的PI和CFSElow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又低于LTNP病例(P〈0.01,P〈0.01)。对于HIV-1感染者(包括TP和LTNP病例),CFSElow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PI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0.946,P〈0.01;R=0.585,P〈0.05),与病毒载量均呈负相关(R=-0.634,P〈0.05;R=-0.528,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和艾滋病疾病进展相关,CD4+T淋巴细胞保持较高的增殖能力,对中国HIV-1感染者长期不进展是一种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孙丽杰  于建武  刘伟  李树臣 《肝脏》2008,13(2):121-124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和功能的变化。方法筛选HLA—A2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1例,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随访24周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CD4^+CD25^+ 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频率,应用液闪计数仪检测其对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随访24周,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频率为(9.6±3.0)%,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1.0±2.3)%(t=2.028,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CD4^+CD25^+ Treg细胞频率为(8.9±2.7)%,明显低于未获得SVR患者组的(10.4±2.3)%(t=3.324,P〈0.01)。抗病毒治疗后CD4^+CD25^+ Treg细胞抑制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治疗后患者IFN-γ水平为(3959±577)pg/m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965±326)pg/ml(t=16.1,P〈0.01);获得SVR患者组IFN-γ(6824±568)pg/ml,明显高于未获得SVR患者组的(2219±286)pg/ml(t=29.853,P〈0.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着HCV RNA水平的下降,CD4^+CD25^+Treg细胞频率降低,抑制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