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4例,与灭澳灵10例作对照。结果显示叶下珠复方组治疗3个月(其中10例治疗6个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肝功能复常或明显改善者达82.6%;e抗原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6.2%(24/52)和46.3%(19/41);疗效优于灭澳灵组(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20%,10%,100%;P<0.01和P<0.05)。叶下珠复方组治疗3个月后e抗原及DNA未阴转中10例延长疗程至6个月,结果e抗原及HBV—DNA转阴分别为6例;e抗原阴转患者中大部分伴随HBV—DNA阴转(85.7%)及肝功能复常或改善(100%)。e抗原及NBV—DNA的阴转率似在成年患者及病程短者较高;而与中医证型似无明显关系。研究表明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疗效,延长疗程似可提高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青蒿素是我国医药科技人员从中药青蒿(菊科植物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出来并研制成功的速效、低毒抗疟新药。但由于青蒿素的理化性质给制剂研制带来了困难,目前尚未有青蒿素制剂投入批量生产。1982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试制成青蒿素栓,经我院疟疾研究室进行了I期和Ⅱ期临床研究,初步证明青蒿素采用栓剂给药治疗恶性疟疗效良好,未见有明显毒副反应。1982年12月至1984年1月,我们在海南岛东方县、崖县、昌江、陵水和乐东县采用青蒿素栓治疗凶险型恶性疟32例,疗效良  相似文献   
3.
4.
5.
双氢青蒿素复方的三代产品(CV8(R),Artecom(R),Artekin(R))是李国桥教授率领的热带医学研究所持续11年不断改进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疟药,其技术优势和综合优势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三代复方均选择以中药青蒿素为原料,半合成工艺最简单的短半衰期药双氢青蒿素,与长半衰期的磷酸哌喹配伍,发现其最佳剂量配比增效不增毒,具有速效、高治愈率、低毒、短疗程、服用方便等优点,同时减少了双氢青蒿素用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三个复方已先后成为越南、柬埔寨等国的疟疾一线用药,现已有超过190万人接受该复方药治疗,创外汇收入342万美元.Artekin作为目前综合优势最强的抗疟新药,得到WHO的持续关注,并期望它能进入公立医疗机构代替氯喹.Artekin的制造成本仅及青蒿素类单药的70%,其功效性能又优于Coartem.李国桥教授联合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热带病专家N.White教授和WHO/TDR,向MMV(疟疾风险基金)申请并获取350万美元资助,以推动该药按国际标准研究使之日后进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目录.  相似文献   
6.
大黄醇提液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黄醇提液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分别以大黄醇提液及大黄蒽醌类衍生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HBsAg与HBeAg分泌的影响,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药物作用于2.2.15细胞11d,大黄醇提液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36.69g/L,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1.57g/L、57.30g/L、3.06g/L、>63g/L.大黄醇提液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29g/L、2.34g/L,治疗指数分别为12.06、16.96;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26(1.74)、3.94(61.16)、0.57(3.54)、1.12(>63),治疗指数分别为1.24(0.90)、14.54(0.94)、5.37(0.86)、>52.07(1).结论:大黄醇提液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两抗原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优于大黄蒽醌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7.
复方肝毒清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肝毒清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肝毒清高、中、低剂量组(20、10、5g/kg),联苯双酯组(150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2次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复制肝损伤模型,各组均按设计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共给药3次;取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取肝组织检测TNF-αmRNA表达,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肝毒清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ALT、TNF-α水平,抑制肝组织TNF-αmRNA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并能一定程度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结论]复方肝毒清对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及其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和展望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阐述鸭乙型肝炎病毒自然感染地区差异与鸭种属间差异,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鸭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DHBV传染性质粒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川芎嗪对HSC-T6细胞Smad蛋白细胞内转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HSC-T6细胞Smad蛋白细胞内转位的影响。方法在HSC-T6细胞培养皿中加入10-5mol/L川芎嗪培养2h,然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SC-T6细胞内Smad-2和Smad-4蛋白细胞内转位。结果经过川芎嗪作用2h后,未发现Smad-2和Smad-4蛋白在HSC-T6细胞内出现转位。结论川芎嗪作用于细胞时可能阻断TGF-β/Smad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这可能是其抑制HSC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叶下珠属为大戟科(Euphobiceae)中的一个大属,在全球约有600种,而我国已发现有30余种[1]。Shead等曾对5种澳大利亚的叶下珠属植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进行过研究[2]。目前我国尚未见到对不同品种叶下珠属植物的抗HBV作用进行较系统的比较研究。本实验对8种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