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2005年至2006年间,在皖南休宁县和屯溪区农村集中网报并纳入特殊疾病救治的有3个病人,其中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2例,救治成功1例。对前后3例的救治情况比较研究,认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救治管理的核心环节有三:一是提高居民的择医意识,及时到专科诊治是救治成功的前提;二是提高基层医生专业知识水平,及时发现及时转医是核心环节;三是提高医院专科的救治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优化救治队伍,做出快速的反应,做到有效施治是救治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章隆辉 《安徽医学》1992,13(4):33-34
<正> 我院肺科1983年1月至1990年4月收治16~35岁青年自发性气胸43例,并与同期60岁以上老年自发性气胸随机抽样50例作对照分析。从而探讨青年自发性气胸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疗等。资料分析一、性别与年龄本组男39例,女4例。年龄16~20岁6例、~30岁28例,~35岁9例。二、原发疾病本组特发性25例(58.1%),肺结核7例(16.3%),慢支、肺气肿6例(13.9%),支气管哮喘2例(4.7%),肺炎、肺脓疡2例(4.7%),肿瘤1例(2.3%)。对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我国卫生部公布的28例高致病性禽流感A/H5 N1病毒感染(简称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评估其临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总结我国2005年11月至2008年5月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28例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fisher)检验.结果 我国28例人禽流感病例中,男13例,女15例,治愈10例,死亡18例.发病中位年龄为29岁(6~62岁),发热为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100%).治愈患者首次血常规检测白细胞为(4.0±1.9)×109/L,淋巴细胞为(1.09±0.49)×109/L,,血小板为(116±39)x 109/L;死亡患者分别为(5.1±2.9)x 109/L、(0.98±0.44)x109/L 及(101±40)x109/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与死亡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173±246)U/L和(272±263)U/L,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1016±568)U/L和(1512±1052)U/L,肌酸激酶分别为(1099±1590)U/L和(2534±4281)U/L,肌酸激酶同T酶分别为(28±30)U/L和(125±197)U/L.死亡患者发病初期LDH水平大于正常值上限8倍以上者6例.疾病极期均出现舣侧肺部病变.22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治愈患者中5例,死亡患者中17例;急性肾损伤9例,均死亡.奥司他书抗病毒治疗的10例中,6例康复,4例死亡,康复和死亡患者开始使用奥司他韦的时间分别为(6.5±3.0)d和(11.8±3.3)d.28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接受丁抗牛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开始碰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和疗程治愈患者与死亡患卉无差异.结论 (1)发病初期LDH升高大于正常上限8倍以上者预后不良;(2)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急性肾损伤者预后差;(3)发病早期应用有效抗病毒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5N1型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变化、影像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5年11月、2006年12月诊治的2例H5N1型人禽流感病例,1例治愈,1例死亡的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2例患者以高热、全身疼痛,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发病第6~7天,病情急剧加重,出现呼吸窘迫。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中性粒细胞数正常或增高,心肌酶、肝酶明显增高并随病情而变化。胸部X线呈多肺叶病变,短期进展迅速。发病后第7~11天是疾病的高峰期,例1因ARDS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于发病后第13天死亡。例2经有效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全身综合治疗,于发病后第27天治愈。2例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例1气管分泌物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阳性,例2气管分泌物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和血清抗体均阳性,而确诊为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病例。结论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是一种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早认识、早就诊,出现急性呼吸窘迫时尽早呼吸支持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重要脏器功能保护,营养支持,预防和控制肺部继发细菌、真菌感染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章隆辉 《工企医刊》1996,9(3):60-61
本文以我科1986~1993年经细胞学、病理学证实的40岁以下青年肺癌31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随机抽样的60岁以上老年肺癌42例作对照分析,以探讨青年肺部X线、组织学类型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所见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血清胱抑素C (sCys-C)、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肾损伤分为AKI组(31例)和无AKI组(79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及sCys-C和血肌酐、尿肌酐、清蛋白水平等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sCys-C、uACR与PO2、PCO2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评估Cys-C、uACR对预测肾损伤的价值。结果 AECOPD患者中AKI患病率为28.2%(31/110),AKI组的PO2和SpO2均低于无AKI组(P<0.05),AKI组的PCO2、sCys-C、uACR水平均高于无AKI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ys-C、uACR水平均与PO2呈负相关(r=-0.512、-0.408,P<0.05),sCys-C、uACR水平均与PCO2呈正相关(r=0.698、0.548,P<0.05)。sCys-C的曲线下面积值高于uACR (0.907比0.661,P<0.05),预测AKI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和83%。结论 sCys-C与uACR均可作为预测AECOPD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标志物,sCys-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血清胱抑素C(s Cys-C)、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 AC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肾损伤分为AKI组(31例)和无AKI组(79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及s Cys-C和血肌酐、尿肌酐、清蛋白水平等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s Cys-C、u ACR与PO2、PCO2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评估Cys-C、u ACR对预测肾损伤的价值。结果 AECOPD患者中AKI患病率为28. 2%(31/110),AKI组的PO2和Sp O2均低于无AKI组(P <0. 05),AKI组的PCO2、s Cys-C、u ACR水平均高于无AKI组(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 Cys-C、u ACR水平均与PO2呈负相关(r=-0. 512、-0. 408,P <0. 05),s Cys-C、u ACR水平均与PCO2呈正相关(r=0. 698、0. 548,P <0. 05)。s Cys-C的曲线下面积值高于u ACR(0. 907比0. 661,P <0. 05),预测AKI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和83%。结论 s Cys-C与u ACR均可作为预测AECOPD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标志物,s Cys-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章隆辉 《工企医刊》1997,10(6):17-18
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肺不张56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男43例,女13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为52岁。其中≥40岁者46例(82.1%)。 1.2 确诊方法 1.2.1 肺癌33例(58.9%)纤支镜活检及/或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肺癌患者169例临床资料。结果169例中吸烟者145例(85.79%),男女之比3.7∶1,男性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以鳞癌居多,女性以腺癌、小细胞癌为主;中老年是高发年龄,≤40岁青年仅占4.14%;X胸片主要表现团块影者99例(58.57%);纤支镜活/或刷检确诊152例(89.94%)。结论长期吸烟是肺癌的主要病因,中老年男性长期吸烟者易患肺鳞癌,高危人群定期X线胸片及纤支镜检查有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