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玲玲  汪睿  王小艳  范彦博  王安邦 《安徽医学》2016,37(12):1531-1533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疗效、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安徽省胸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1例伴恶性胸腔积液NSCLC患者,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胸腔积液情况、胸腔积液治疗情况等,分析各因素对疗效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血性胸水患者RR为48.7%,显著低于非血性胸水患者(P<0.05);胸腔局部应用IL-2生物治疗RR为70.3%,显著高于不用IL-2进行局部治疗者(P<0.05)。非血性胸水中位生存期位13个月,较血性胸水生存有优势,胸腔局部应用含IL-2生物治疗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较不用IL-2治疗生存有优势,在腺癌患者中EGFR-TKI联合化疗生存优于单纯化疗,而后者生存优于单纯EGFR-TKI治疗(P<0.05)。结论 血性胸水疗效及预后差,胸腔局部应用IL-2生物治疗疗效较好、生存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与靶向药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安徽省胸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靶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榄香烯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预期生存时间、不良症状表现、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77.78%)高于对照组(52.78%);治疗组预期生存时间超过12个月占比80.55%,超过24个月占比47.22%,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与22.22%)(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癌症状量表(Lung Cancer Symptom Scale,LCSS)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化疗与靶向药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ORR,延长患者的生存时期,增加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 (CHVHF)对重症急性肾衰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17例重症急性肾衰 (ARF)患者行CHVHF治疗 9~ 10h/d。置换液流量为 40 0 0~ 5 0 0 0mL/h ,均以前稀释方式输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2、4、6、8和 10h(或结束时 )取血检测TNF -α、IL - 1β、IL - 2、IL - 2R、IL - 4、IL - 6、IL - 8、IL - 10的浓度。结果  17例重症ARF患者存活 13例 ,其中 10例肾功能完全恢复。治疗后血浆促炎细胞因子TNF -α、IL - 1β、IL - 2、IL - 2R以及IL - 8水平均逐渐降低 ,并以治疗后 6~ 8h降低最为显著。然而 ,在CHVHF治疗 8~ 10h ,均有不同程度地回升 ,但仍均显著低于CHVHF治疗前水平。血浆抗炎细胞因子IL - 4、IL - 6及IL- 10在CHVHF治疗后也逐步降低 ,以治疗后 2~ 4h降低最显著 ,随后均逐渐升高 ,并维持至治疗后 10h。结论 CHVHF可清除多种细胞因子 ,其清除作用具有饱和效应 ,适时更换血滤器可能有助于其清除。  相似文献   
4.
卓进盛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总结“百部止咳方”用于治疗外感症状不明显,内伤脏腑不显著型慢性咳嗽具有很好疗效。甚认为外感以风邪、时令之气、湿热之邪袭肺为主要病因,内伤与肺、脾胃、肝、肾密切相关;外邪袭肺、诸脏先伤传于肺系以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关键病机;以调脏气、宣肺止咳为基本治疗原则;结合临床辨证施治,用药重于“平和”,并附医案浅析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汪睿  史清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5):565-568,571
目的:探讨白介素-2(IL-2)、顺铂(DDP)或两药联合在胸腔局部使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1993~2009年文献中关于MPE治疗3 778例患者疗效、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汇集分析,分为IL-2组1 499例,DDP组708例,IL-2+DDP组1 571例。再以"随机研究,非合并其他治疗"为筛选标准筛选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IL-2组335例,DDP组513例,IL-2+DDP组460例。结果:IL-2组总有效率80.05%及IL-2+DDP组81.41%均高于DDP组58.05%;3组总体不良反应中发热、骨髓毒性、胸痛、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及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DDP组随机数据有效率84.13%、IL-2组77.01%均高于DDP组58.67%(P0.05);3组随机研究患者发热、骨髓毒性、胸痛、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及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2对MPE有明显的疗效,晚期恶性肿瘤伴有MPE的患者,IL-2单药治疗在保证较好疗效的同时,具有相对较好的耐受性,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治疗的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2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后1年根据Ikeuchi膝关节评价等级评价疗效,分析术后疼痛影响因素。结果:82例患者中疗效为优46例(56.10%),良28例(34.15%),可7例(8.54%),差1例(1.22%),疗效优良率为90.24%。将74例术后疗效优良者纳入无疼痛组,余8例患者纳入疼痛组,两组患者比较在性别、体质量指数、Watanabe分型、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组患者年龄、术前症状时间及术后负重时间≤1周的比例大于无疼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患者年龄、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及术后负重时间与术后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超短期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的住院T2DM患者69例。比较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C-P)In]变化。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重指数(BMI)分为为高糖化组、低糖化组和超重组、非超重组。比较各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前后HOMA-β(C-P)ln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变化,并探讨HOMA-β(C-P)In差值和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后FBG、FC-PIn和HOMA-IR(C-P)In较注射前下降(P <0.05),HOMA-β(C-P)In较注射前升高(P <0.05)。高糖化组患者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前后FBG和HOMA-β(C-P)In差值水平较低糖化组高(P <0.05),不同HbA1c组患者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前后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超重组患者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前后FC-Pln和HOMA-β(C-P)In差值水平FC-PIn差值较超重组高(P <0.05),HOMA-β(C-P)In差值较超重组低。不同BMI组患者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前后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OMA-β(C-P)ln差值水平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前FBG水平、HOMA-IR(C-P)In水平、HbA1c水平及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后HOMA-IR(C-P)In水平、HOMA-β(C-P)In水平呈正相关(r =0.570、0.0331、0.237、0.307、0.560,P <0.05);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后FBG水平、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前HOMA-β(C-P)In水平呈负相关(r =-0.495、-0.400,P <0.05)。结论 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改善住院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且胰岛β细胞恢复和多种临床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剂量超过160 mg)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10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在达到大剂量前1天、大剂量治疗当日等5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患者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盐酸羟考酮完全缓解率(无痛患者比例)随治疗时间逐渐提高,治疗1周可达到6.54%。有效缓解率(疼痛评分≤3分患者比例)在治疗当日达到近50%,治疗1周可达到90%。患者治疗1周的盐酸羟考酮平均日剂量为228.88 mg。与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前相比,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当日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为10.28%,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减低。结论大剂量盐酸羟考酮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疼痛,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在中重度癌痛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HF)是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转归的中转站。肝星状细胞(HSC)是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来源,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枯否细胞(KC)是肝脏内重要的非实质细胞,KC通过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参与HSC的活化。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在肝纤维化的恢复阶段,KC可抑制HSC活性,促进其凋亡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因此,深入研究Kupffer细胞与HSC的Cross-talk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对于临床工作中防治肝脏损伤,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