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棘突椎板切开复位在成人椎管内肿瘤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椎管内肿瘤术中棘突椎板切开复位术应用效果.方法 经后正中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18 例,术中将相应病变节段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椎板整体切割取下,切除椎管内肿瘤后,整体原位回植棘突椎板,钛片-钛钉固定,完成椎管成形.结果 18 例病人中棘突椎板切开复位节段2 ~ 6 节段(平均3.8 节段),肿瘤全切17 例,全切率94.4%.所有病例术野显露满意,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均未加重,术后7 ~10 d 摄X 线片观察,棘突椎板均恢复原位连续性.随访复查MRI、X 线片,回植的组织均无移位,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该术式解剖性地重建椎管结构,术后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颈区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颅颈式腹侧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颅颈区腹侧畸形6例,手术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下切除齿状突,斜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腹侧的压迫,结果:痊愈4例,好转2例,无手术死亡和感染,结论: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是治疗延髓,颈髓腹侧受压的颅颈区畸形的首选方法,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物—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对急性脑外伤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90例急性脑外伤病人,按入院时GCS评分,分成轻型组(30例),中型组(26例),重型组(34例)。在受伤第1、2、3、7、14 d(重型组至30 d),分别对存活病人用ELISA法测定血浆8-iso-PGF2α含量。随访3个月,根据GOS标准分为死亡组(30例),恢复不良组(28例),恢复良好组(32例)。以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1)脑外伤各组伤后1周内4次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8-iso-PGF2α峰值均在伤后第2 d;伤后2周8-iso-PGF2α测值仅重型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脑外伤越严重,GCS评分越低,血浆8-iso-PGF2α的含量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其预后越差。当8-iso-PGF2α含量>25 ng/L且持续不降者,多为死亡和重残。结论血浆8-iso-PGF2α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脑外伤患者伤情、预后评估的有效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及预防,方法: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开颅手术,降血压至70-90mmHg(9.3-12.0kPa),显露并临时阻断载瘤动脉近端,28例夹闭动脉瘤,3例结扎载瘤动脉,2例行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近端,其中1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28例有脑肿胀者去骨瓣减压,结果:按Jennett方法评定效果;良好(包括中残(22例)(66.67%),其中16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夹闭动脉瘤效果满意,较差(重残或植物状态)6例(18.18%),死亡5例(15.15%),结论:手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发生在动脉瘤显露前,显露期间及动脉瘤夹闭过程中,采用显微手术,控制性低血压,尽早显露并控制载瘤动脉近端,可减少术中破裂出血,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双骨瓣成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岩斜区肿瘤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行肿瘤切除双骨瓣成形术,先取颞枕游离骨瓣(乙状窦后),再通过磨钻,游离出乳突表面骨瓣(乙状窦前)。保留骨性半规管、耳蜗的完整性,避免将乳突及岩骨根部大部分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2例脑脊液耳漏,无皮下积液、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14例术后3、6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中采用双骨瓣成形术后脑脊液漏、皮下积液、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乙状窦后经内耳门上人路(RSSMA)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将成人颅骨标本10例和湿标本18例的颢骨岩部行螺旋CT三维扫描.层厚均为1 mm.按改良乙状窦后人路技术开颅,以不损伤三叉神经、面听神经为原则切除内耳门上结节、岩尖,再在此基础上以显露总脚、水平半规管为下界向侧方磨除颞骨岩部.直到本人路可显露的最侧方点(FLM).采用CT和手工测量相结合.以内耳门的外上唇(SLIAM)作为测量的标志点,测量SLIAM到基底、总脚、前庭的距离,并计算内耳门上结节和岩尖各方向的切除率. 结果 岩尖的切除率按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递增,分别是(26±6)%、(45±5)%、(72±6)%.内耳门上结节的切除率上下径为(69±10)%,前后径、左右径均为100%.颈内动脉虹吸部段岩尖可切除率是(44±7)%.本人路SLIAM到FLM的距离始终大于SLIAM到前庭、总脚、内耳门基底的距离.SLIAM到FLM、前庭、总脚、内耳门基底距离分别为(17.6±2.0)mm、(10.1±1.4)mm、(10.4±1.5)mm、(10.6±1.1)mm. 结论 RSSMA切除岩尖时不易伤及颈内动脉虹吸部;其最侧方缘始终在前庭、内耳门基底、总脚的外侧,在向侧方扩大切除颞骨岩部时要避免前庭、半规管和总脚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65例听神经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的体会。方法: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59例(91%),次全切除6例(9%)。面神经解剖保留54例(83%),功能保留46例(71%),面神经功能根据House-Brackmann,Ⅰ~Ⅱ级38例(58%),Ⅲ~Ⅳ级19例(29%),Ⅴ~Ⅵ级8例(13%)。结论:熟悉小脑桥脑角及周围区域的正常和病理解剖,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大多数大型听神经瘤均可保留面神经解剖完整的前提下手术全切。  相似文献   
8.
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选择动脉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治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用微导丝将微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入尿激酶(UK)行溶栓治疗,对6例颅外段血管狭窄者,采用PTA消除,并注入罂粟碱扩张颅内血管。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16例、椎基动脉系统4例,血管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12例,治疗3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100分20例,75-95分6例,占86.7%。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配合PTA和罂粟碱可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10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内科组507例,外科组493例。按发病-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组(7 h),早期组(7~24 h)和晚期组(24 h)共3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2)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无统计学差异;(3)超早期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早期组再出血率下降;(4)晚期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 h),是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月~2005年4月,我们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 I畸形)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16~56岁,平均36岁.吞咽困难、发音嘶哑3例,共济失调6例.感觉减退18例,手掌肌肉萎缩15例,手臂肌肉萎缩3例.MRI小脑扁桃体均疝至枕大孔水平以下;脊髓空洞腔<5个节段7例,5~8个节段8例,>8个节段3例;空洞/脊髓比<50%15例,≥50%者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