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10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组507例,外科组493例。按发病一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组(〈7h),早期组(7~24h)和晚期组(〉24h)共3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2)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3)超早期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早期组再出血率下降;(4)晚期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h),是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21,自引:3,他引:118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5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组234例,外科组266例。按发病-治疗时间分为:①≤7h,②7~24h,③>24h3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①发病-治疗时间≤24h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②发病-治疗时间≤7h和7~24h组: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③发病-治疗时间≤7h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超过7h后再出血率下降;④发病-治疗时间>24h组,外科组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结论发病后7~24h内,是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与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123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h内手术)、早期组(发病后6~24h手术)以及延期组(发病24h后手术),对比3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超早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37.0%,显著高于早期组的14.3%及延期组的5.9%(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速度较快且出血量较大患者应行超早期手术,对于出血速度相对较慢、出血量相对较小者,在无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可选择早期或延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组1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分组,8 h内(超早期组)38例,8~24 h内(早期组)46例,24 h后(晚期组)41例,分别对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状态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P〈0.05),超早期组功能恢复良好者多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存质量.可通过术中血压监测、有效止血、术后控制血压等综合治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开颅手术治疗的9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发病≤7 h手术32例(超早期组),发病7~24 h手术43例(早期组),发病≥24 h手术19例(延期组)。结果 超早期组再出血率(28.13%,9/32)明显高于早期组(6.98%,3/43;P<0.05)和延期组(5.26%,1/19;P<0.05),而早期组和延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术后4、6周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超早期组及早期组(P<0.05),而超早期组及早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57.89%,11/19)明显高于超早期组(21.87%,7/32;P<0.05)和早期组(23.26%,10/43;P<0.05),而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4 h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早期(<24h)微创血肿清除的疗效、治疗时机及再出血风险.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58例,保守治疗组5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微创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组(P<0.01)(2)2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4.11%,治疗时间窗愈早,再出血发生率愈高,但2组之间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早期微创清除术治疗30~50 ml范围内的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纯保守治疗,而且不会明显增加再出血风险,治疗时机以发病12~24 h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ICH术后再出血与手术时机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手术病例,分析总结不同的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本组再出血18例,发生率14.5%。再出血的病例中24h以上手术者2例,5-24h内手术者3例,5h以内进行超早期手术者13例,发生于以超早期手术者较为显著,提示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与手术时机的不同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明显增高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降低手术治疗的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的小骨窗开颅手术时机选择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结局影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超早期组(30例),脑出血6 h内进行手术;早期组(38例),脑出血6~48 h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术后1、3及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中国卒中量表评分标准(CS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异。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及再住院率的差异。结果与超早期组比较,早期组术后1和3个月的GCS评分和NIHSS评分较低(P0.05),术后6个月的GCS评分和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在各时间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与超早期组比较,早期组的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P0.05)、再出血率和再住院率较低(P0.05)。结论不同的小骨窗开颅手术时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预后结局存在差异,应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定向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对疗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应用微创定向穿刺碎吸术治疗3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比较早期治疗组(6~12h)和晚期治疗组(12~72h)14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0天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判定疗效。并全程监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对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等致死因素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治疗组的各项评分改善均优于晚期治疗组,GCS、NIHSS评分、A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常见的并发症如感染、术后血糖波动性升高、死亡率均低于晚期治疗组的发生率。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早期治疗并发症相对较轻且易控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3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2例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将病人分为A、B、C3组,A组手术时机为<7 h ,B组为7 h< T<24 h ,C组为>24 h ,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3组脑血肿量、GC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神经功能缺损、ADL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病死率、总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后7 h内是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超早期(发病6 h内)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20~3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08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资料。发病6 h内手术49例(超早期组),发病6~24 h手术59例(早期组)。结果 超早期组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93.88%)明显高于早期组(77.97%;P<0.05)。超早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20%)明显低于早期组(23.73%;P<0.05)。超早期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明显优于早期组(P<0.05)。结论 对于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超早期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效果良好,疗效优于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2.
超早期微创伤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4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多年来,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治疗已达成共识。我们从1998年2月至2002年11月采用超早期微创伤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疗效满意。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34~87岁(平均58.3岁)。发病到入院时间40min至6h。2.临床表现:突发意识不清、偏瘫、呕吐58例,语言不清、嗜睡或朦胧、一侧肢体活动差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年7月第19卷第4期ChinJNeurosurgJuly2003Vol19No.416例,神清、症状轻微6例。左基底节出血36例,右基底节出血30例,脑叶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方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01—2010-12收治的12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到临床治疗时间分为A组(出血时间7h内)40例和B组(出血时间8~24h)45例及C组(出血时间>24h)35例。按照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血肿情况,观察各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方法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3—2013-02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超早期手术42例,早期手术24例,延期手术10例。术后再出血:超早期组手术6例,早期手术4例,延期手术2例。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时机,为患者术后恢复争取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不同分为超早期组(≤6h,n=45)和早期组(6~24h,n=45)。比较术后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早期组再出血率、病死率及GO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3.3%、26.7%和68.9%,超早期组分别为8.9%、6.7%和88.9%。在术后再出血率方面,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早期治疗组相比,超早期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GOS评分优良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与早期组相比,超早期组治疗后3周和6周的SSS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及手术时机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15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三种术式,分别于超早期(出血7h内)、早期(出血7-24h)及延期(出血24h后)手术,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进行远期疗效评价,平均随访时间1年半,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比较,Ⅰ、Ⅱ、Ⅴ级患者P〈0.05;超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组比较,Ⅰ、Ⅱ、Ⅲ、Ⅳ、Ⅴ级及死亡患者P〈0.05;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比较,Ⅰ、Ⅱ、Ⅲ、Ⅳ级及死亡患者P〈0.05。结论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法早期或超早期手术,可改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发病时间<6 h,50例)和早期组(发病时间6~24 h,46例)。2组患者均在3D-slicer辅助下行神经内镜手术,对比其并发症、临床预后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 结果超早期组患者的再出血、颅内感染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人数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的GOS评分中轻度残疾多于早期组,重度残疾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在术后第7、14天脑脊液中NSE的含量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早期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减少脑出血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不增加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8.
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超早期手术过程及预后.结果 清除血肿量达75%~90%以上;术后24h GCS评分改善64例,7例再次出血, 11例死亡,植物状态生存4例.术后6个月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74.4%预后良好.结论 超早期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是有利的,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12—2017-01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n=13,7h)、早期手术组(n=31,8~24h)及晚期治疗组(n=16,24h);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骨窗显微手术组(n=29)和大骨瓣血肿清除术(n=31),各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超早期组CSS及NIHSS评分,均低于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治疗组(P0.05);早期手术组CSS及NIHSS评分,均低于晚期治疗组(P0.05);超早期组MMSE评分,高于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治疗组(P0.05);早期手术组MMSE评分,高于早期治疗组(P0.05);小骨窗显微手术组术后CSS、NIHSS评分,均低于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组(P0.05);小骨窗显微手术组术后MMSE评分,高于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组(P0.05);小骨窗显微手术组术后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水平,均低于大骨瓣血清清除术组(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超早期选择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规范化研究"一文的述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期王建清医生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规范化研究”一文,回顾性分析了50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内科组234例,外科组266例,所获资料均经统计学处理,内容详实、可靠,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众所周知,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不是受损)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和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HICH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往多认为出血后急性期为手术禁忌,待数日后血块开始分解、与周围组织黏连轻微,且术后再出血机会减少时才宜手术。也有人认为出血后24h内,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