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双侧脑叶挫裂伤(以双额叶为主)和(或)弥漫性脑水肿、脑肿胀导致的难治性颅高压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1].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采用双额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9例此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1例中颅窝底硬膜外血肿进行分型,分析其临床及CT特点、手术时机和手术要点。方法对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和中型组手术治疗,轻型组先保守治疗,4例中转手术。6月后按GOS评估,重型组恢复良好3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1例;中型组中残1例,良好4例;轻型组死亡1例,良好7例。结论中颅窝底硬膜外血肿有特殊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重型即刻手术,中、轻型手术指征要放宽,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抓住手术要点,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乙状窦后经内耳门上人路(RSSMA)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将成人颅骨标本10例和湿标本18例的颢骨岩部行螺旋CT三维扫描.层厚均为1 mm.按改良乙状窦后人路技术开颅,以不损伤三叉神经、面听神经为原则切除内耳门上结节、岩尖,再在此基础上以显露总脚、水平半规管为下界向侧方磨除颞骨岩部.直到本人路可显露的最侧方点(FLM).采用CT和手工测量相结合.以内耳门的外上唇(SLIAM)作为测量的标志点,测量SLIAM到基底、总脚、前庭的距离,并计算内耳门上结节和岩尖各方向的切除率. 结果 岩尖的切除率按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递增,分别是(26±6)%、(45±5)%、(72±6)%.内耳门上结节的切除率上下径为(69±10)%,前后径、左右径均为100%.颈内动脉虹吸部段岩尖可切除率是(44±7)%.本人路SLIAM到FLM的距离始终大于SLIAM到前庭、总脚、内耳门基底的距离.SLIAM到FLM、前庭、总脚、内耳门基底距离分别为(17.6±2.0)mm、(10.1±1.4)mm、(10.4±1.5)mm、(10.6±1.1)mm. 结论 RSSMA切除岩尖时不易伤及颈内动脉虹吸部;其最侧方缘始终在前庭、内耳门基底、总脚的外侧,在向侧方扩大切除颞骨岩部时要避免前庭、半规管和总脚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继发性脑室出血发病急骤,极易发生脑疝,其中脑中心疝病情隐蔽,易被临床医师忽视,一旦脑中心疝形成将大大增加死残率.所以脑中心疝的早期判定及尽早手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夏咏本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1):679-679
<正>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0例慢性肺心病均符合1980年全国肺心病第3次专业会议制订的标准,均为急性加重期。随机分为肝素多巴酚丁胺治疗组和酚妥拉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68例,女32例,年龄54~81岁,平均67.4岁,病程5~34年,心功能Ⅲ级64例,Ⅳ级36例,呼衰轻度56例,中度32例,重度12例;对照组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54~79岁,平均67.8岁,病程6~31年,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58例,Ⅳ级38例,呼衰轻度58例,中度32例,重度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心肺功能及并发症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乙状窦后入路保留骨瓣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乙状窦后入路保留骨瓣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24月,保留骨瓣组在头痛、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方面的发生率与不保留骨瓣组比较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保留骨瓣技术安全,可以减少传统乙状窦后入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辅助氧供,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在使用呼吸机前、后的变化。结果PaO2、PaCO2、SaO2、HR前后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本组死亡4例,自动出院4例,其余出院患者21例半年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0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掌握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时机和适应证,并合理选择通气模式、预防呼吸机并发症,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央回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15例中央回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中央前回8例,中央后回5例,中央前后回均受累2例.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功能障碍好转10例,无效5例,新增短期功能障碍6例;随访9-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中央回区脑膜瘤应在良好功能保护的前提下,力争达到Simpson Ⅰ级切除.准确定位、保护好功能区皮质、加强回流静脉结构和功能的维护是降低中央回区脑膜瘤手术残障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eubner回返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30侧)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开颅取脑,在手术显微镜下,以离体人脑底面对Heubner回返动脉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测。结果本组39支Heubner回返动脉长度为(24.34±6.72)mm,直径为(0.72±0.33)mm。双支型、3支型以及较粗大单支型Heubner回返动脉常伴有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Heubner回返动脉以起源于前交通动脉及A1A2段近侧3mm者最多(84.62%),尚有3支起源于眶额动脉。在空间位置上与大脑前动脉A1段以3种关系伴行进入前穿质,沿途发出穿动脉分布于视神经上部、视交叉外侧、嗅神经附近和额叶底面以及前穿质。结论Heubner回返动脉出现恒定,但管径、数目及走行变异较大。详细了解回返动脉解剖学特点,对手术中神经血管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术中经皮层侧脑室穿刺在破裂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48例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外科手术中运用经皮层侧脑室穿刺,探讨传统术前经皮腰大池或额角侧脑室穿刺和术中经皮层侧脑室穿刺的优缺点。结果48例术中经皮层侧脑室穿刺患者,手术操作空间增大,无牵拉造成的脑挫裂伤,手术时间缩短。结论术中经皮层侧脑室穿刺,能有效达到脑减压以及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和动脉瘤颈的目的,手术操作安全、简便、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